所屬欄目:外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4-28 10:11 熱度:
所謂“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掌握一定的文化和交際的知識,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的跨文化交際環境中去,并且在心理上不懼怕,且主動、積極、愉快地去接受挑戰,對不同文化表現出包容和欣賞的態度[1]。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時,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便得以彰顯。“學語言不了解使用該語言的文化,即便語言功底再好,也難免成為語言流利的傻瓜。”[2]大學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3]。隨著國際化、全球化和多元化成為“新常態”,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現代人才的必備素質,而加強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培養并提高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成為了我國新時代外語改革的新方向。
一、電影是新時代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優勢資源
電影集人、影、物、聲、光、色于一體,是“一本形象、生動、豐富、純正的語言文化教科書”[4],在展現語言材料的廣泛性、真實性以及文化輸入中的可視性、示范性方面,有著文字無法比擬的優勢。在電影觀賞中,“定格在記憶里的電影對白,一旦和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生活場景相吻合,就會誘發大腦迅速做出反應和加速記憶,形成語言深化后的語感。”[5]同時,電影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全面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區域歷史和社會文化生活的反映。”[6]通過欣賞來自其他文化背景的電影,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對于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寬容度,學會處理因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各種問題,并在積累各方面文化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隨著新時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讀圖時代的來臨成為一種主導性的、全面覆蓋性的文化景觀,文字已不足以刺激眼球,唯有圖片才能觸動現代人麻木的神經,從而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視覺教育”走進人們的視野,進一步強化了電影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優勢資源地位。
二、英語原聲電影只是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
學可依托的的次優資源英語是國家間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大學英語是我國本科教學中最重要的通識課,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戰場”。近十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不斷更新,多模態教學手段日益普及,“英文電影引入大學英語課堂已經成為外語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7]眾多學者及英語教學者紛紛撰文立說,探討如何發揮電影的“資源優勢”開展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課題。毋庸置疑,這項研究迄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縱觀社會各界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總體評價[8],我們還沒有取得真正的突破。
(一)“用什么教”的復雜性雖然不能說研究者在“用什么教”,即依托何種電影開展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問題上還未統一認識,因為誰都知道答案是“英文電影”,但在具體的研究成果中,對此卻有“英語原聲電影”“英文原版電影”“原版英文電影”“英美影視作品”等不同解讀,這就讓人產生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之憂。其一,“英美影視作品”最不恰當。眾所周知,“影視”是電影和電視的統稱,兩類作品差別不小,不能“以全概偏”,且英文電視劇多是曠日持久的肥皂劇,作為教學素材缺點明顯;而得益于新時代中國文化市場的空前繁榮,我們可以進口來自任何英語國家的英文電影,只談英美兩國,又有點“以偏概全”了。其二,“英文原版電影”和“原版英文電影”無差別,也都不夠確切,因為無論前者還是后者,要想成為中國高校教學用的英文電影,肯定是非經編輯加工,至少配上字幕(一般情況下還得是英漢雙語字幕)不可。其三,“英語原聲電影”倒是這些稱謂中最不會造成誤解的一個,因為“英文原版電影”或“原版英文電影”進入中國后,無論經歷多少編輯加工,只要沒被“改造”成譯制片,其聲音總會保持“出廠設置”。不過,依托電影開展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與開展電影賞析類的英語系專業課或全校性文化素質類公共選修課,畢竟是有區別的,英語原聲電影還是不能與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素材的“英文電影”混為一談。新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還把英語原聲電影視為“英文電影”的代名詞,將極大地束縛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師要想完成好新時代賦予自己的跨文化教育任務,必須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二)“怎樣教”的復雜性客觀地說,既然電影是新時代跨文化教學的優勢資源,且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得以培養,把“英文電影引入大學英語課堂”,實際上就等于是完成了開展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任務。其實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素有重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傳統,也深諳電影教學在其中的“利好”,故而早在國人尚未知曉多媒體為何物的時代,就曾有不少責任心強的教師自備設備與資源,把各種經典的英語原聲電影引進大學英語課堂;至于學校電化教學部門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滿堂放”幫助學生“觀賞英文電影,接受跨文化熏陶”的例子就更加常見。無論第一課堂還是第二課堂,可以說都是“影院式課堂”,教師的參與度幾乎為零,但現場學生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卻幾乎都是百分之百。然而,這種“利好”與“前多媒體時代”的學生可接觸到相關資源的機會太過有限不無關系。新時代是“大數據時代”,對于“搜商強大”的學生,觀看英文電影早已無須“影院式課堂”了。何況這一代大學生普遍擁有極強的“想懟就懟”的自我維權意識,而各校管理教師的制度紅線又前所未有的嚴格。如果教師再敢“只放不講”,難保不會“學生很生氣,后果很嚴重。”當然,教學無小事,學生利益無小事。我們身為教師,也確實不應該在課堂上當“放映員”。于是,“怎樣教”的問題,即如何實現“既放又講”,正成為新時代依托電影的“資源優勢”開展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研究的重點。可惜,研究者們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大學英語課程雖在名義上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英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在實踐中卻早被“全球最成功英語考試”(即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異化為應試教育的工具,其“主打歌”基本上只能是單純的英語語言教學,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也更多停留在詞匯和語法規則層面。至于新時代電影教學,則不得不打著“聽說教學的輔助手段”的名號并依附于聽說課、視聽說課,才能在大學英語第一課堂體系中“討一杯羹”。然而“輔助手段”總不可以“喧賓奪主”,因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暫時還是與考試無關的“雞肋”,況且可依附的學時太過有限,都用來學生練聽力恐還有不夠之嫌。所以,教師“只放不講”,依然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事實上,常年從教本校公共選修課“英美電影欣賞”的經驗告訴筆者,新時代大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影片,具有超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少人會很輕松地發現教師以為“隱藏很深”的細節和信息,必要時也會自覺地發揮“搜商”,在課后上網重溫劇情、查找劇透,還會在觀影時對著字幕輕聲跟讀;而這又使得他們越來越不歡迎教師在播放過程中做太多“拾人牙慧”的講解,認為這樣既干擾他們“賞”的連貫性,又妨礙他們“析”的自主性。如果教師再一廂情愿地“折騰”出很多教學活動來“畫蛇添足”,只能進一步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總之,英語原聲電影只是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可依托的次優資源:一方面,任何英語原聲電影都有助于中國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另一方面,鑒于英語原聲電影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只適合“滿堂放”,教師在課堂上“當放映員”又多有不妥,它們作為教學素材的最理想去處,應該是課外的“線上”。
三、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才是新時代大學英語
跨文化教學可依托的最優資源真正值得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依托的最優資源,是那些配有可能被我們熟視無睹的中英字幕的、在國外熱播或曾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優秀國產電影。
(一)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是不應被忽略的英文電影資源國產中英字幕電影也算“英文電影”?不錯。試問,當我們僅憑英文字幕欣賞非英語國家的原聲電影時,會覺得它們不是英文電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同理,不懂漢語的外國朋友若通過英文字幕看中國電影,也會把后者視為英文電影。曾幾何時,港臺電影人就是憑借這樣的“另類”英文電影闖入市場。進入新時代,隨著“中國走向世界”進程的加快,我國同外部世界的文化互動也得以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電影被配以中英雙語字幕,向世人展示“穩健、開放、自信的中國形象”。
(二)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作為外語教學資源的優勢較之英語原聲電影,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對于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有著多重無法比擬的資源優勢。首先,大學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故而在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中(包括課下),教師所推介影片的主題與思想內容應積極向上,而不是僅僅具有可觀賞性。國產優秀電影講述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絕不會缺位。反觀英語原聲電影,由于編導在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別,絕對做不到這么“講政治”和“講正氣”。其次,誠如專家所言,“忽視了學習者自身的母語文化教學”是當今中國外語教育的一大誤區,“學生們會表達外國的文化,卻很難用外語把中國文化表達出來。”[9]寄希望于英語原聲電影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無異于緣木求魚,但通過中英雙語字幕“講述中國故事”的國產優秀電影卻是很有“現身說法”的“本領”,近年來得益于日益成熟的字幕翻譯,銀幕上的“信達雅”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更為改變國人“文化失語”創造了條件。最后,如前所述,在依托英語原聲電影開展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時,“只放不講”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對于帶中英字幕的國產優秀電影,教師只要逐幀逐句對照字幕講解電影臺詞翻譯的“信達雅”,便不必擔心引發學生的反感,因為此時的電影教學已不再是“聽說教學的輔助手段”(哪怕它還需要以這個名義進入大學英語第一課堂),而是翻譯技巧教學和精讀教學(都是中國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的載體。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對漢英兩種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差別的興趣將逐漸被喚起,從而帶動其主動到影片中尋找文化元素,接受文化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值得推薦的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必須指出,不是每一部有中英字幕的國產電影都可以稱為“優秀”,而很多為國人乃至世人所公認的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也未必適應大學英語課程“骨感的現實”。比如剛剛在全球熱播并暫時成為2019年全球票房冠軍的《流浪地球》,堪稱一部不折不扣的優秀國產中英字幕電影,但如果被搬進大學英語課堂,教師就只能當“可恥的放映員”了,因為該片屬于“看了開頭就能曉得結尾”的商業片,學生可以無師自通,講多了就是“畫蛇添足”。真正值得推薦的片子,應該是在CCTV-6播放過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卻有高層文化部門的重點扶持、傾力打造和層層把關的一些商業性較低但有一定深意的國產中英字幕電影,比如《周恩來的四個晝夜》(TheStoryofZhouEn-lai)、《美麗的大腳》(PrettyBigFeet)、《一句頂一萬句》(SomeonetoTalkto)、《百鳥朝鳳》(SongofthePhoenix)等,開頭不一定多吸引人,但看不多久就會入戲,進而欲罷不能,甚至看完仍意猶未盡。多數學生對其聞所未聞,更不用說從頭到尾看過,但它們無論在思想性、藝術性還是中英雙語使用的規范性方面都臻于完美,不僅適用于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更是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使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利器———別忘了,課程思政可是讓教師免于被誣陷“講與授課內容無關東西”的“護身符”啊。
四、依托電影開展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策略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第11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提出了打造線上、線下“金課”的目標,為依托電影開展新時代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指明了方向:在選擇適宜的英語原聲電影布置給學生作為網絡自主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借助聽說課或視聽說課,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硬件,以帶有中英字幕的、思想健康的優秀國產電影為課堂教學素材,以一邊放一邊對照字幕講解臺詞翻譯技巧為基本手段,通過語言教學帶動文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學習動力,為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跨文化交際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92.
[2]胡貞.鑒賞原版英文電影提升跨文化語用能力[J].電影文學,2011(2):142—143.
[3]《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育部最新版)2017[EB/OL].
[4]安然.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中的應用[J].電影文學,2010(2):164.
電影開展英語跨文化教學問題與策略相關推薦華語電影的“本土”文化認同
文章標題:電影開展英語跨文化教學問題與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aiwen/4259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