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09-05 08:23 熱度:
[摘要]目前,文化軟實力在當前的社會與經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吉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通過調查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的現狀,分析了文化軟實力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提升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的對策。
[關鍵詞]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現狀,問題,對策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吉林省的文化產業發展速度較快,特色文化產業已初具規模,文化軟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在發展中也遇到很多的問題。認真研究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制約因素,以便提出提升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希望對提升文化軟實力起到積極的作用,進而推進吉林省文化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1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
1.1吉林省特色文化產業已經初具規模
我省堅持改革與整合相結合,200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扶持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基本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自2010年起,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由過去每年10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現行每年3000萬元人民幣[1]。
省政府不斷增加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貼息和專項補助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目前吉林省還積極為文化企業發展搭建平臺,組織文化企業參加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等。
1.2民間藝術市場呈現繁榮景象
吉林省對地區特色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和深度的加工,優化組合打造出吉林省的文化品牌,例如“中國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琵琶之鄉”等。此外,由吉林省東北風二人轉藝術團與吉林市江城劇場強強連手,共同打造的具有“健康、幽默、濃郁地方特色”的“綠色二人轉”也入選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3旅游業資源豐富,形成多個旅游園區
吉林省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戰略,大力投資建設多個旅游區域。在開發時不僅充分利用了本省特色,還注意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大力發展以濕地科普為主線,以冬捕、蒙古族民俗、草原風光、濕地觀鳥等為特色項目,富有東北地域特點的民族文化產業。
1.4區別于東北其他省份,形成了特色的“吉菜系列”
吉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它的形成與發展與吉林的地理、歷史、經濟、民族、文化、風俗、資源等因素密切相關。它不僅依托于黑土地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尤其是"天然、綠色"資源,同時還吸收了其附近的蒙古族、朝族等飲食習慣,經過多年的民族融合,形成了以民族、地域、烹調技法、飲食習俗為特點的吉林風味菜點,并且深受廣大吉林人民的喜愛。
從1991年開始,吉菜作為一項產業,一個品牌,拉開了開發的序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共推出吉菜菜點3450種,評出吉菜名宴91臺,吉菜名菜183種,名小吃得77種,大眾喜愛的風味小吃10種,吉菜代表菜點20種,創新菜點73種,吉菜名店36家,吉菜烹飪大師54名,吉菜名師30名。初步形成了宴、菜、點齊全,以民族菜、民俗菜、宮廷菜、山珍菜系列為框架的新菜系[2]。
2吉林省文化軟實力存在的問題
2.1文化人才稀缺
發展文化產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從吉林省各級領導干部到企業家,回答出奇的一致:人才。
吉林省政府不斷出臺新政策新條例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是依然會發現文化單位、文化產業面向市場,適應市場的能力較差,缺乏其核心競爭力,文化人才稀缺便是其中一個較為主要的原因。缺少知名人物、拔尖人才,尤其缺少優秀的既懂文藝、又懂經營管理的文化企業家。
2.2文化知名度較低
自2007年,吉林省政府便提出將文化“走出去”的口號,立足吉林省,帶領吉林省文化產業走出吉林省,走向全世界的戰略目標。如赴墨西哥參加塞萬提斯國際藝術節演出,參加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二人轉”演員到新加坡參加演出等,這些博覽會和演出的目的都是為了進一步推廣吉林省文化,提高吉林省文化的知名度。[3]
在全省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省文化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與國內的其他地區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吉同樣,歷經20余年的吉菜,其知名度在全國仍然沒有較高的提升。因此,文化知名度較低已經成為限制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發展主要原因之一。
2.3傳統文化流失
吉林省位處中國東北部,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素有“中國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馬頭琴之鄉”、“中國琵琶之鄉”等稱號。但是近兩年來,隨著吉林省整體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吉林省的本土文化、傳統文化同樣面臨流失這個問題。
吉林省廣大農村傳統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民間工藝、民間音樂、民間藝術、民間舞蹈、地方戲曲、傳統建筑等數不勝數,他們經過歷史沉淀,已經成為農村建設的精神血脈和延續基因。同樣,很多學生也逐漸將傳統文化淡忘,連什么是東豐農民畫都不曾聽過。
雖然,在近幾年來,吉林省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其中包括2011年投入了750萬元扶持新建農村文化大院1500個,將“送戲下鄉4000場”確定為吉林省年度民生實事項目等。但是吉林省傳統文化的流失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正視并解決這個問題,是吉林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文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3提升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的對策
目前,安徽省、江蘇省、山西省、廣東省及天津市、上海市等地區針對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出臺了成形的應對措施,吉林省雖然也有自己的文化軟實力構建模式,但是還不夠健全、不夠完善。針對此我課題組結合自身所處的大學環境提出了如下措施。
3.1注重高校的人才培養、推動吉林省文化創新
創新不僅是一個國家提升綜合實力的保證,更是一省文化產業建設的重要環節。目前,文化產業模仿性一浪高過一浪,眾所周知的“超女”“快樂男聲”“非誠勿擾”“讓我們約會吧”等綜藝節目,無不是相互抄襲模仿,可見文化產業的發展已遇到瓶頸,文化領域急需具有新思想、充滿活力的新鮮血液注入其中。
為了增進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國家提倡教學改革已經很多年然而到目前為止,收效甚微。所以這就需要省教育廳繼續出臺相關政策來指導大學創新教育的發展。
3.2拓寬文化宣傳渠道,建設校園傳播平臺
鑒于我省文化產業宣傳渠道太過狹窄,很多特色產業并未跨出省份。尤其是我省的飲食文化,反觀四川的麻辣火鍋不僅舉國皆知,更是世界聞名。吉菜相較于川菜的品牌影響力相差懸殊就不用多言了。
在傳播效應上來講,大學得天獨厚的優勢就在于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全國各地的學生云集在此。單那吉林特色飲食來說,只要學生食堂中多幾個特色風味的吉菜,那么這些特色菜也會隨著學生離校,而傳播到全國各地,他們的不僅會將這些特色菜告訴家人,也會告訴在另外一些省份的同學,無形中,吉林的特色飲食就會在全國傳播開來。
3.3做好文化傳承工作,防止傳統文化流失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凝聚力,一旦沒有了正統的核心文化思想,就像是大樓失去了根基,終會變成一堆廢墟。
大學教育之所以不同于初中、高中的教育,是因為它更側重于對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塑造。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抵御西方的文化滲透,還可以防止經典文化流失。
而目前大學教育則更側重增設新的學科,注重學生考研、就業等方面的發展,忽略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更提不上讓學生去了解本省文化,培養其愛家、愛國情懷。長此以往,終會造成文化大廈的傾塌,所以這一領域的建設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也需要政府的大力監督。
參考文獻
[1]吉林統計信息網[EB/OL].
[2]吉林省政府網.
[3]李卉.《吉林省提高文化軟實力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2008(36):183.
文章標題:吉林省文化軟實力發展對策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101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