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03 19:14 熱度:
古詩文是中國文化的“根”,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課程標準》針對小學高年級的詩歌教學就有這么一個要求:“閱讀詩歌,要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多年教學實踐告訴筆者: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內容,設計出既讓他們感興趣,又能培養其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進行教學是古詩教學成敗的關鍵。正如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效地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那么,怎樣創設古詩詞教學的情境呢?
一、注重朗讀,驅遣想象
語言是詩的外殼,詩的語言含蓄、跳躍、意象朦朧,因為詩歌往往不對客觀現實作全面具體細致的描繪,而是選取現實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斷,描繪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畫面,在這些畫面中,有詩人創造的各種藝術形象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成詩中的藝術境界。要將學生引入詩的意境,懂得書中之理、體會詩中之情,首先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朗讀時,要體會其中內在的感情旋律,正確把握詩歌的朗誦節律,并一邊吟誦一邊驅遣想象,在頭腦中創造性地再現詩中情景、場面。如教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詩句,感受眼前的事物:云、雨、風、水、山、船、地、樓等景物組成的畫面,即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通過朗讀,詩的語言就成為有聲的圖畫,直接訴諸于兒童的聽覺,感受詩的意境。
二、利用插圖,引導想象
色彩、線條、圖形、畫面等都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美的圖畫能使人賞心悅目。小學課本上選用的詩歌,往往配有相應的圖像。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詩畫結合,把直觀的視覺形象運用于詩歌教學中,創造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把握。教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可引導學生看圖,感受由菜地、籬笆、小徑和路邊新葉不多的樹木組成的幽深畫卷,及由黃蝶、菜花和兒童構成的童蝶相悅的畫面。然后整體把握住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撲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這樣讓學生感受到詩人對美麗田園春色的贊美和對鄉村兒童的喜愛之情。
三、利用經驗,帶入詩境
有些古詩詞所寫的景和物,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生活,為歷代詩人、詞人所鐘愛,對于這些較熟悉的事物,不妨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搜索記憶,調動相關信息,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呈現有關名詩佳句。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可順流而下,自然駛向新知識的彼岸。
小學課本上的詩歌所描寫的場景和兒童生活的經驗,往往是相通或相關的。所以,在教學時,要想盡辦法,將詩的意境與兒童的生活經驗溝通。兒童生活中經歷過的,他們就會倍感親切。教學時,要喚醒記憶,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經驗,把它和所讀的詩詞聯系起來,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使詩所塑造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他們也就會帶著一種朦朧的抒情的情緒狀態,進入詩境,從而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四、適當鋪墊,弄清詩意
詩的意境的創造與詩人的生活經歷及其思想基礎有關。意境的構思與寫詩的背景有關。詩人抓住生活中那些動人的能啟發人思考的片斷,運用原有的生活積累,加工創造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或形象,以構成能喚起別人美感的意境。因此,在教學時適當地講一下詩的背景,學生認識了這些背景情況,就能把握住詩歌的基本情調,那么就能為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奠定基礎。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詩中涉及了一系列的地名和重要的歷史背景,這些都是小學生不理解的,所以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弄清“五嶺”、“烏蒙”是山名;“金沙”、“大渡”是水名,然后結合時代背景的介紹,大體弄清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
又如教讀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中寫了山鳥不飛,行人絕跡,描繪了一片茫茫的雪景,再加上孤舟老翁冒雪獨釣,詩中營造了一種清冷、幽靜、孤寂的情調,教學時,教師可適當地介紹詩人寫作的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詩人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五、利用媒體,再現情景
中國古典詩歌很多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詩、畫相通,詩歌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詩歌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應是根據所教詩歌的內容和特點,科學地運用現代電化教學技術,設置相應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以豐富他們對詩歌形象的感受,從而準確把握好詩歌的意境。如毛主席的七律《長征》,教學時播放激昂、雄壯的合唱曲《長征》歌,唱一句歌詞,字幕顯示該詩句,同時配以“翻五嶺、走烏蒙、巧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勇過大雪山”的剪輯影片或圖片,這樣,集音樂、文字、影片于一體,使詩歌的形象得以充分展現,教師不用多作說明,學生對紅軍的英勇油然而生敬意,詩句的意思也容易理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詩,詩情的基調是以長江流水象征遙遠的離別。為了創設情境,可制作動畫課件,配以與所教古詩的詩意相協調的古箏樂曲《送別》的音樂,映出浩浩蕩蕩的長江、江邊煙霧迷朦及似錦繁花中的城樓,再到江中漸漸東去的一葉孤舟等圖景,通過強烈的視覺對比,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拔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準確地把握住詩人隱含在詩內的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也就不是個難題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個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生特有聲響。”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就是為了調準音調,撥動學生的心弦;就是為了讓詩人與學生的心靈產生共鳴;就是為了讓一首首好詩、好詞像一串串快樂的音符,流進學生的心田。愿詩歌教學這項充滿樂趣和挑戰的再創造活動,得到更多人的青睞。
文章標題:淺談詩歌教學情境的創設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1054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