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淺析李賀詩歌文學的審美特色及生命意識論文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18 09:27 熱度:

  摘要:李賀,中唐時期才華橫溢而又英年早逝的詩人,后世以“詩鬼”稱之。獨特的身世和經歷造就了他非凡的詩歌文學藝術風格。幽冷溪刻的意象,詩歌文學審美邊界的擴大,加上詩歌文學意象和內涵的主觀化、感性化傾向,致使李賀的詩歌文學歷來無法成為詩壇正統,其地位也隨著朝代的變遷而沉浮。但李賀詩歌文學的獨特魅力,千百年來一直不斷吸引著后人去欣賞、研究論文。
  關鍵詞:李賀;意象論文;審美特點論文;生命意識論文
  李賀,字長吉,生于唐貞元六年(790年),卒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年僅二十七歲,是中唐詩壇中一朵最為璀璨而又過早凋謝的奇葩。他生命短暫,如天空中劃過的流星。但他的詩作卻千年以還,代代相傳,至今追慕者亦不乏其人論文。
  李賀一生共苦心創作詩歌文學二百四十余首,意象虛幻怪誕,色彩幽冷凄艷,氣氛神奇鬼怪,令人迷醉、向往。杜牧評價說:“云煙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膰w殿,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恨怨悲愁也。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1](杜牧序,439)這些嘔心瀝血的不朽詩作,奠定了李賀在中國古代詩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無論從創作個性、寫作技藝,還是對后世的影響而言,他都是極其出色的詩人論文。
  一、李賀詩歌文學中的幽冷意象
  李賀被后人稱為“詩鬼”。宋人嚴羽詡李賀詩為“鬼仙之詞”,[2](187)明人王思任說他:“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類,幽冷溪刻……”[3](卷5《李賀詩解序》,245)在李賀詩中,由“鬼”“泣”“死”“血”等幽冷之字組成的意象非常之多。僅以此四字為例,“鬼”字組成的代表性的意象有:“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1](卷1《春坊正字劍子歌》,442)中的“鬼母”;“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1](卷2《南山田中行》,451)中的“鬼燈”;“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1](卷2《感諷五首之三》,455)中的“鬼雨”等。也有直接以“鬼”作為詩歌文學意象的,如“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1](卷1《秋來》,444)中的唱詩之“鬼”等。“泣”作為動詞,有“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1](卷1《夢天》,442)中的“老兔寒蟬之泣”;有“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1](卷2《馬詩二十三首之十》,449)里的“神騅之泣”;有“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1](卷2《南山田中行》,451)“草發垂恨鬢,光露泣幽淚”[1](卷3《昌谷詩》,463)等多首詩中用到的“露水之泣”等。“血”字的意象有“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1](卷2《老夫采玉歌》,451)中的“杜鵑口吐之血”,“天授秦封祚未移,袞龍衣點荊卿血”[1](《昌谷外集•白虎行》,476)里的“荊軻之血”等等。“死”字組成的意象有“離宮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1](卷1《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九月》,445)中的“芙蓉之死”;“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1](卷1《浩歌》,444)中的“彭巫之死”;“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1](卷1《帝子歌》,445)里的“菖蒲之死”;“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1](卷2《老夫采玉歌》,451)中的“玉工之死”等等論文。
  這些陰冷的意象,使詩歌文學通篇充斥著死亡氣息,凄厲孤憤、幽愴詭異。“鬼”的意象把詩境拉離人間,詩中之物,似乎都滿懷著難言的悲愴而哭泣。驚艷的血色,將幽冷晦暗的詩境升華,詩人最終看到了各種生物的死,或許也透過這些物的死,看到了自己如殘燈般的生命。這正是李賀所苦心營造的獨特詩境,也是其詩歌文學最重要的藝術特色。
  二、李賀詩中獨特的審美特色
  李賀身世凄慘,從小體弱多病,仕途不得志,再加上韓、孟詩派審美取向的影響,造就了李賀對美的獨特追求。正因為對美的獨特追求,李賀才能將陰森詭異意象,幻化成別具一格的美。這是李賀詩歌文學的一大特色。這樣的特色,在現代看來,是超越當時整個時代的審美局限的論文。
  首先,李賀詩歌文學體現出了審美邊界的擴大,主要表現在詩歌文學意象的擴展上。魏晉以來的詩歌文學吟詠,意象的廣度是很有限的,日月、風雨、山水、草木魚蟲、宮殿、仙蹤、美人、工藝品等能給人以直接美感的意象構成了詩歌文學意象的主要組成部分;相反,那些不具備直接美感的事物在詩歌文學中很少表現。李賀詩中的“老兔”“衰燈”“秋墳”等詭異幽冷的意象的使用,拓寬了詩歌文學的意象,將原本不具備直接美感的事物,經過詩意處理,賦予獨特的美感論文。
  例如對死亡的描寫。人都是對死亡心存恐懼的,古人論及死生,常將死亡作為忌諱而不提。李賀卻敢于直接描寫這一常人避之不及、談之色變的事物。在李賀筆下,死亡可以由抽象概念變為眼前的景象,卻又是那么的神秘。《感諷五首》其三寫到:“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低迷黃昏徑,裊裊青櫟道。月午樹立影,一山惟白曉。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1](卷2,455)這首詩構成了一幅凄冷陰森的午夜荒野場景:在荒蕪的南山,幽涼的秋雨之夜,令人讀之寒從心生。夜雨淅淅瀝瀝,秋夜陰森森的風吹來,似是要掠走人的生氣。陰風吹散夜雨,幽暗的山徑,在月下似乎蒸騰起青色的薄霧。四野蒼茫,往來飄忽的如螢的鬼燈,在引導新死的鬼魂。這個世界里,一片死寂,這本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世界。但李賀卻把奇異的幻想、跳躍的筆調、光怪陸離黑白顛倒的色彩投射在濃縮艷麗的語言上,創造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人間的幽邃朦朧的境界。在視覺上給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感,在聽覺上給人以莫測之感,突現出神秘詭譎之美。
  其次,李賀詩歌文學中表現出來的感性化傾向。感性化是現代社會的特征。人類工具文化和社會理性文化高度發達而二者矛盾激化后,人類呼喚出的第三種文化,即感性文化。在審美層面上也是如此。李賀詩歌文學的感性化傾向主要表現在詩歌文學意象的主觀性及內涵的非理性特點。
  意象是古代詩歌文學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沒有意象的詩歌文學就成了道理或哲學觀念的堆砌,喪失了文學性。意象的選擇特點也表現出不同詩人的詩風。李賀不僅擴展了詩歌文學意象,將“鬼魂”“死亡”等本來不具備直接美感的意象引入詩中,而且他所選的普通意象也大多加入了濃重的主觀情緒,使之符合、烘托、甚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心情。自然界中的花草雨露本不具備情感,而李賀在用到這些意象的時候通常賦予其深沉的感情。比如“我當二十不稱意,一心愁謝如枯蘭”[1](卷3《開愁歌》,461)中運用的“蘭”的意象,古人用“蘭”的意象,大多是借其高潔品質來贊美賢人或者用來自夸。李賀的“蘭”卻是“枯蘭”,只是用來比喻自己因不得意而枯萎的心靈。同樣的運用在《金銅仙人辭漢歌》中也有。“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1](卷2,448)中的“蘭”是衰老的蘭,是為烘托金銅仙人被載離時的蒼涼感,也是為表現作者自己內心的蒼涼感。這樣的“蘭”,就不是帶有其本身特質的蘭了,而是完全成為了表現作者主觀情感的物象載體論文。
  李賀詩歌文學的思想性后人多有詬病,連在《李賀集序》中極力推崇他的杜牧也不得不承認其“理”不及《騷》。他的詩更多的是感性化的情感宣泄,而非理性思考。魏晉以來,文士懷才不遇,大多會以詩歌文學抒懷,并在詩中思考自己不得志的原因,以及不忘針砭時弊。鮑照的《擬行路難》、左思的《擬古》乃至杜甫等很多大詩人的詩篇皆是如此。李賀也有巨大的身世之悲,懷才不遇之痛,年輕多病之憂,生活困頓之苦。但李賀仕途受阻離開長安,并不用詩歌文學來探討自己失意的原因,也并不常用詩歌文學來揭露致使自己懷才不遇的時弊。而是用《金銅仙人辭漢歌》這樣的詩歌文學來敘述那種離去時的悲愴,用金銅仙人辭漢來類比自己離開長安。對本是無情之物的金銅仙人賦予了強烈的悲情,從而暗示本是有情之人的自己離開時有何等的悲傷。再如《開愁歌》本是一首書寫自己人生不得意的詩歌文學,但李賀的重點同樣不在于理性地探求與歸納,而在于表現“愁”的心境和如何“消愁”。這是一種較為單純的感情宣泄,也充分體現了李賀詩歌文學在思想內容上的主觀化傾向
  三、李賀詩歌文學中的生命意識論文
  李賀是嗜詩如命的。“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如他人強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恒從小奚奴,騎蹇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探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1](附:李商隱《李長吉小傳》,478)李賀體質孱弱卻少年早慧,悲苦的命運,他無力改變,只有在詩歌文學的天地里,才能呼喊出他對時光的憂慮和對生命的愛和恨。詩歌文學的創作過程,正是他對時間與生命進行探求的心路歷程。
  李賀對光陰是非常敏感的。“細玩昌古集,舍侘傺牢騷,時一抒泄而外,尚有一作意,屢見不鮮。其于光陰之速,年命之短,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每感愴低徊,長言永嘆。”[4](14《長吉年命之嗟》,58)李賀的詩歌文學中常常表現出對光陰苦短的憂患!肚飦怼返拈_頭就寫到“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1](卷1《秋來》,444)這首詩一開始就渲染深秋到了,秋風掃落葉,寒蟬悲鳴,使壯士驚心。而詩人自己也命至寒秋,來日無多。這是李賀發自內心的命不久長、大限將至的悲嘆。
  在李賀眼里,沒有人是永恒的。《浩歌》中的“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就凸顯了這一點。王母的蟠桃花三千年一開,至今已不知開過了幾千遍,即使是彭祖
  、巫咸這種人間最長壽的人,也不過是倏過一世,滄海一粟罷了。彭祖、巫咸作為古人心目中養生長壽的典范,詩人在提到他們時,大多表達一種羨慕景仰之情。而李賀卻認識到,以彭祖區區的八百年與天地相比也不過是一顆匆匆劃過的流星。正是認識到了生命的不永恒,李賀才有了強烈的生命憂患意識。對于體弱多病的李賀而言,這種生命憂患意識更加能讓他預知到自己來日無多。這樣的認識,讓李賀能夠坦然地將“死”化為一種物象寫進詩里?鄲炓埠茫瑧n懼也罷,都是如此的直接,觸人心魄。
  宗親身份與家道中落,少年早慧與體弱多病,身懷才華與入世無門。這一對對矛盾把李賀拖入深深的痛苦之淵。生是美好的,但生的美好李賀卻在現實中尋不見,這是何其痛苦!肚飦怼愤@首詩在一開頭嘆息生命苦短之后,緊接著就寫到:“誰看青箋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冷雨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這就表達了活著的苦,在現實中難覓知音,空有才華卻無處施展。想到這愁腸都變直了,古人的幽魂也覺得自己可憐前來悼唁。墳墓中的鬼魂吟唱鮑照的《代蒿里行》,他必是也如萇弘般恨血入土化為碧玉了吧。這里既有預知自己也很可能恨血千年的哀愁,也有黃泉下才能得遇古詩人鬼魂為知音的慨嘆。也只有生命意識如此之強的李賀,發出的感嘆才會包含著這樣一種生命即將終結的壓抑感和無比強烈的絕望。
  結語
  “長吉之詩,世以為奇險。”[5](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序》,2)因其風格奇詭,歷來不被視為文學正統,這些詩歌文學歷千年而猶存。至今,依然能帶給人們與眾不同的享受。透過李賀的詩走進他的心靈,去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審美。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同情他,為他悲傷、惋惜。同時也羨慕他,為他的詩拍手稱絕。
  “安史之亂”之后,盛唐氣象蕩然無存。黯淡的、矛盾叢生的社會,中唐詩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早已失去了李白那雄渾的氣魄。此時,自省或自我浸淫成為一代人的內心旅程。反映在李賀身上,也便是一種常態。短短二十七年的生命力每一首詩篇都猶如一曲挽歌,后人的每一次吟誦都是神圣的追悼。
  
  
  參考文獻
  [1](唐)李賀.昌谷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78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宋)嚴羽.滄浪詩話校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3](明)王思任.謔庵文飯小品(續修四庫全書•第1368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4]錢鍾書.談藝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4.
  [5](清)王琦等.李賀詩歌文學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文章標題:淺析李賀詩歌文學的審美特色及生命意識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1067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成人做爰999| av电影一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怡红院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网站在线 |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 中日韩欧美一级片 |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国产 |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在线成人 | 在线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免费福利小视频 | 欧美日韩一区在线播放 | 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精品av| 国产一级片av | 成av在线| 午夜精品三区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 | 国产91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澳门永久av免费网站 | 夜夜草天天草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一级大片 | 一区二区三区小视频 | 欧美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99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毛片久久久 | 在线午夜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日韩av在线免费 | 欧美中文在线 | 在线成人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