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fā)布日期:2011-12-31 10:22 熱度:
《歸去來兮辭》中有:“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所引版本據(jù)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幾句文辭的字面意義不難理解,可是,分析一下其中的修辭手法,就會發(fā)現(xiàn)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論文。
1.將有事于西疇: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將要到田里去開始耕種”(郭錫良等編《古代漢語》下冊第832頁)。可是“有事于……”卻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字眼,聯(lián)系古籍中“有事于……”的使用環(huán)境和場合,就會體會到陶淵明借用這個詞組,絕不是信手拈來的無意之筆。
簡體印刷的書籍中“于”、“於”不分,《左傳》中是分開的,《左傳》中“有事于……”共6例,其中5例指祭祀,1例指戰(zhàn)爭,各舉一例:
(1)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左傳•僖公九年》)
(2)對曰:“魯有事于小邾,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左傳•哀公十四年》)
《左傳》中又有“有事於……”7例,其中5例指祭祀,2例指戰(zhàn)爭,也各舉一例:
(3)巫曰:“今茲主必死,若有事於東方,則可以逞。”(《左傳•襄公十八年》)
(4)晉侯使屠蒯如周,請有事於雒與三涂。(《左傳•昭公十七年》)
《論語》中“有事於……”1例,指戰(zhàn)爭:(5)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論語•季氏》)
可見,“有事於(于)……”的句式主要用于古代諸侯國國君的重大活動:祭祀或戰(zhàn)爭,《論語》“季氏將有事於顓臾”中“季氏”雖不是國君,但他那時是魯國的權臣,他比魯國國君更有權威,所以他可以“有事于……”。陶淵明套用“有事于……”句式,其實是把他下地種田的活動與古代君主的祭祀、征戰(zhàn)活動等而同之論文。
2.或命巾車:按說,“或命巾車”并不難懂,關于“巾車”的注解也沒有多大分歧:逯欽立解釋是“有帷的車”(《陶淵明集》第163頁);郭錫良解釋是“有布篷的小車”(《古代漢語》下冊第832頁)。總之,這種車,應是農(nóng)村普遍使用的,不會是豪華高貴的車子,否則就和陶淵明當時的身份地位不符。
其實“巾車”也是用典,《周禮•春官宗伯》有:“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錢玄、錢興奇編著的《三禮辭典》對“巾車”的解釋是:“巾車:職官名。掌王、王后各類車輛及其旗物之等級,管理車輛之配用及收回。車管之長,下大夫,屬春官宗伯。”
“巾車”作為“命”的賓語,頗有些耐人尋味。“或命巾車”的“命”,據(jù)郭錫良主編《古代漢語》的解釋是:“指套車。”從字面看,這樣解釋沒什么不好,但“巾車”作為“命”的賓語,則有可能指人,所以,在“或命巾車”一句中,至少包括三種修辭手法:一是夸張,即陶淵明把很普通的農(nóng)用小車說成“巾車”;二是用典,讓人想到古代王、王后出行時才可以“命巾車(官名,指人)”;三是雙關,“命巾車”既是說“套上有布篷的小車”,又是說“命令掌管車馬的官”。
3.或棹孤舟:這句話中,都把“棹”字理解成詞類活用,逯欽立的解釋是“棹,劃船工具,這里當動詞用”(《陶淵明集》第163頁)。這僅僅是解釋它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并沒有解釋它的修辭意義。
原來“棹”與“詔”諧音,“棹”與“命”相對,正是借用了“詔”的意義。在《切韻》時代,“詔”是之少切,屬于章母效攝笑韻開口三等去聲;“棹”是直教切,屬于澄母效攝效韻二等去聲。“棹、詔”兩字都屬于效攝去聲,只是聲母略有區(qū)別。據(jù)于安瀾《漢魏六朝韻譜》,魏晉宋時期,“嘯、笑、效、號”四個韻的字可押韻。通過詩文用韻,也可以把“詔、棹”兩字系聯(lián)起來。潘岳《西征賦》有:“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帥貧惰,同整楫棹。收罟課獲,引繳舉效。鰥夫有室,愁民以樂。”其中“教、棹、效、樂”四字為韻。又《宋書》所收沈演之《嘉禾頌》:“頒趾推功,登徽睿詔。恩覃隱顯,賞延荒徼。河溓海夷,山華岳耀。憬琛贐,兼澤委效。日表地外,改服請教。”其中“詔、邀、耀、效、教”押韻,可知“詔、棹”都和“效”押韻,兩字韻相同是沒有問題的論文。
“詔、棹”兩字韻同,韻母必然相近,聲母一是澄母、一是章母,兩聲母的發(fā)音部位都是舌齒音,“詔、棹”兩字在魏晉時代,讀音很接近,完全有可能用作諧音雙關。而且,諧音雙關是六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如南北朝樂府民歌中常以“蓮子”諧音“戀子”,以“藕”諧音“偶”。陶淵明作為當時的一代文學巨匠,對諧音雙關的表現(xiàn)手法肯定很熟悉。
“或棹孤舟”的“孤”字,同樣耐人尋味,
古代君王才可以“稱孤道寡”,陶淵明所說的論文
“孤舟”,可以是“孤獨的小船”,也可以是“我的小船”。因為他既然可以像古代的帝王一樣“有事于……”,自然也可以遮遮掩掩地稱“孤”。
所以,“或棹孤舟”的“棹、孤”兩字,都是雙關,“棹”諧音“詔”,“孤”則一語雙關。
陶公用“棹”字與“舟”搭配,在六朝時期并非孤例,《三國志•魏書•王朗傳》裴注引孔融給王朗的信中有:“曹公輔政,思賢并立。策書屢下,殷勤款至。知棹舟浮海,息駕廣陵,不意黃熊突出羽淵也。談笑有期,勉行自愛!”其中有“棹舟”搭配。
但六朝時期表示使用“舟”的動詞主要是“泛”、“乘”、“浮”,據(jù)《三國志索引》,《三國志》中“乘舟”2例,“泛舟”4例,裴注中有“泛舟”5例,“浮舟”2例。可見,當陶淵明生活的時代,和“舟”搭配的動詞以“乘、泛、浮”為常用,陶公不用這些常用的動詞,偏偏用生僻的“棹”字,是有一番用心的。
如果把這幾句辭賦中的用典、諧音、雙關等修辭手法識別出來,就會發(fā)現(xiàn)陶淵明以詼諧自嘲的筆調,表達了他棄官歸田之后獲得精神自由的暢快心情。他回到了自己的家,就進入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獨立王國,而他正是這里的王侯,可以用一個王侯的語氣敘述他從事生產(chǎn)勞動的過程。試看他又是“將有事于……”,又是“或命巾車,或棹孤舟”,這種氣派和風光,不正是封建時代的王侯才能擁有的嗎?
文章標題:文學論文:《歸去來兮辭》索隱三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1100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chǎn)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yè)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fā)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