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1-24 10:40 熱度:
論文關鍵詞:農村題材,文學創作,新農村建設
論文摘要:當前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農村題材文學作品作為先進文化的載體,要把握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時代脈搏,體現新農村文化建設應有的節律,提煉和升華新農村建設的文化精神、文化享有和文化關懷,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充足的文化條件。
當前,人們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主要從利益調節、社會管理的角度思考實現路徑,而較少從文學、美學等精神文化的層面去討論問題。實際上,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種手段同時運用。在這中間,文學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可或缺。農村題材文學創作作為先進文化的一個載體,應站在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潮頭,把握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時代脈搏,體現新農村建設應有的節律,提煉和升華新農村建設的文化精神、文化享有和文化關懷,從而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真正表現出新時期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的本質和分量。
一、農村題材文學創作應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充足的文化條件
廣袤的農村是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不竭源泉,為這塊熱土與家園歌唱,是中國幾代作家的共同追求。那么,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文學應該承擔什么樣的使命,文學工作者負有怎樣的責任,無疑需要我們給予明確的回答。
(一)加強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理念的宣傳,引領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的潮流
農村題材文學創作首先要反映新農村建設的時代精神,展現人民群眾構建新農村的歷史進程。其次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化解農村矛盾,反映民意。另外要旗幟鮮明地批判和揭露農村社會的不良風氣和腐敗現象。
(二)重視農村題材文學內容的轉換,提供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作品
從主題表達上來說,應大力反映當代農村開拓進取、加快發展的狀況。從題材選擇上來說,要多創作表現新農村真善美的作品,特別是表現新農村建設“以人為本”的作品。要切實推進“三農”題材的文學創作,推動中國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和文明進步。要積極倡導與推進農村環境文學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
(三)堅持民族風格和提倡多樣化相統一,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文學藝術是一個民族的美學紀念碑。它是特定民族和時代的形象表達,既是個人的,又是民族的、時代的。文學藝術的豐富實踐及理性思考逐漸生成具有覆蓋性的潮流,并因其普遍性與概括性而形成社會文化影響力。民族文化應海納百川、兼容并包,開創多元共存的局面。但必須強調的是,健康向上的主體精神是不可削弱的,因為它是我們構建新農村的價值導向和精神武裝。
(四)展現新型農民的精神風貌,寫出轉型時代農氏之魂
我們要反映新型農民的思想感情與精神風貌,塑造出更多積極進行科技創業的農民形象,塑造出更多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鄉村干部的形象,在學科學用科學、移風易俗等方面樹立新的觀念,展現新的壯舉,從而鼓舞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奮發進取,同時給鄉土文學賦予新的生命、新的靈魂。
二、當前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結新時期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的情況,我們欣喜地看到,農村題材創作隊伍不斷壯大,老中青三代作家各領風騷;創作體裁多樣,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戲劇和文學評論等齊頭并進,佳作紛呈,在全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正面表現農村改革現實的長篇小說有呂雷的《大江沉重》、孫惠芳的《歇馬山莊》、關仁山的《天高地厚》、何申的《多彩的鄉村》、向本貴的《盤龍埠》等。與長篇小說創作更多地表現歷史不同,中、短篇小說創作更多地關注現實。從近幾年“魯迅獎”獲獎中、短篇小說看,農村題材的作品都超過了半數。劉醒龍的《挑擔茶葉上北京》、何申的《年前年后》、劉恒的《天知地知》、閻連科的《黃金洞》、遲子建的《霧月牛欄》、陳世旭的《鎮長之死》等獲獎中、短篇小說都是農村題材,在社會上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與農村題材的小說創作相比,報告文學創作更加關注農村現實。如《執政基石》推出的是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李家庚形象,重塑了黨的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大山的呼喚》則在呼吁幫助解決山區孩童求學難的問題。可以說報告文學在關注民生方面比虛構文學更加深刻。
雖然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要求相比,無論是數量、品種、門類,還是質量、水平,都還有明顯的差距。
首先是當前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缺少與時俱進的動能和張力,沒有很好地適應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要求,去反映農村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缺少肯定和弘揚正面精神價值的能力,對農村基層群眾的呼聲還缺乏熱切的關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深層意蘊開掘不夠,滿足于撿拾農村生活碎片。因此,所塑造出來的文學形象也就缺乏新農村建設的時代氣息,特別是農村干部的形象最單薄、最概念化。不少作品迎合某些流行的趣味與西方對中國農村的想象,渲染貧困、苦難、保守、短視等J。有些作者沉湎于純粹“小我”,從個性化走向“個人化”,從“個人化”走到“私人化”,玩文字,玩形式,玩技巧,甚至玩“不知所云”,其必然的后果就是作品靈魂的枯萎。有些作者甚至宣傳一些與新農村建設相悖的思想觀念,嚴重違背了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的美學原則,對人們的身心產生了毒化作用。
其次是通俗化有余,而審美內涵不足。農村題材的文學作品作為農民大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載體,應立足于農民大眾,為農民大眾所喜聞樂見。那么,這就需要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盡量通俗化,突出趣味性和娛樂性。但是,文學還具有提升大眾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的功能。因此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光有趣味性和娛樂性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具有社會價值、思想價值和審美內涵。可是當前的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忽視了這一點,特別是一些通俗文學作品,用“消遣”的繩子把文學從塵世問吊到了半空,僅止于對“趣味性”的追求,不注意文學的社會功用,把審美和思想價值丟在一邊,甚至表現一些低俗下流的東西。這種作品違背了文學創作的真實性、典型性和趣味性的美學原則,既不能體現“醒心”宗旨,又失去了“娛目”的功能。
第三是生搬硬套西方的藝術表現形式,忽視了農民的審美情趣和文藝欣賞習慣,遠離了中國普通農民的藝術消費水平。在全球化語境下,文學已成為世界各民族共同享有的文化財富,不同民族的文學彼此借鑒,有機結合,和諧共存。這就要求我們處理好主流文化與多樣文化的關系以及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要代表農村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農民群眾喜聞樂見,這是前提。然而從我國當今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發展來看,雖然也表現出開放和借鑒精神,顯示了當代農村題材文學創作的繁榮景象,但許多作品沒有立足民族性,而是生搬硬套西方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民族傳統的文學形式采取了否定的態度,不易被農民群眾所接受。
三、結語
在建設新農村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一定要承擔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創作出更多表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反映農民的新生活、新風貌,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使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再上臺階,展現新的輝煌。
文章標題:建設新農村文化的意義文學論文發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2016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