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3-31 15:41 熱度:
摘 ; 要:《傷逝》的字里行間都流露出“虛空”,并且多次提到“寂靜和空虛”,造成這種“寂靜和空虛”的原因是虛空的啟蒙和虛空的自由。這種虛空的啟蒙與自由是造成子君與涓生愛情悲劇的原因,同時也體現了當時社會的悲劇。
關鍵詞:學術論文發表,虛空,啟蒙,自由,愛情
作者簡介:周苗苗(1989-),女,安徽阜陽人,揚州大學文學院,碩士學歷,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傷逝》是魯迅唯一的一篇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內容就是:一對勇于追求愛情與自由的年輕人在經歷了短暫的“成功”之后最終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是,在一個殘酷的大環境中,個人的努力和反抗的是無濟于事的;主觀原因是,涓生和子君對于啟蒙和自由的虛空模仿。涓生和子君的翅膀已經被麻痹了,已經沒有了奮飛的力量了,但是仍然不自知地不斷掙扎,正如他們所謂的反抗和追求是虛空的、徒勞的。本文主要分析造成涓生和子君悲劇的主觀原因,即虛空的啟蒙和虛空的自由。
一、虛空的啟蒙
十九世紀一二十年代的中國,一些進步青年掀起了一場空前的啟蒙運動。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自由和愛情吸引了很多的青年人。他們甚至開始對沒有愛情的婚姻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滿。正如涓生和子君一樣開始反抗,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與生活。啟蒙的目的是要人們用理性的反思的思維去看待和處理問題,要敢于反對權威、挑戰權威。這需要的是一種對啟蒙的深入的而不是概念化的理解,更不是簡單的模仿。
在《傷逝》中,涓生一直作為子君的老師而存在,然而這個老師似乎只是高談闊論型的,而非行動的堅定執行者――由于擔心子君,準備去看她,但是當他想到子君的胞叔曾經罵過自己的時候又退縮了;“默默地相視片刻之后,破屋里便漸漸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易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然而子君只是好奇地聽著。涓生雖然滿口的新思想,但是他骨子里是虛空的。他愛子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仗著她逃出這寂靜和空虛”,特別是當子君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時,涓生感到從未有過的狂喜,他似乎看到了“在不遠的將來”有“輝煌的曙色”。涓生所希望的是通過自己對子君的教育,而讓子君比自己更強大,從而拯救自己,把自己從這種虛空的啟蒙中拯救出來。
又如,涓生在對子君表達自己熱烈的愛時,竟把自己認真準備的措辭都沒用上,而是采用了電影上的方法――“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這是西方的一種求愛方式,涓生對于啟蒙的模仿正如他對西方求愛方式的模仿。他在求愛之前并沒有對單膝跪地這種求愛方式做準備,也許并不理解這種方式,但是他這樣做了。涓生在對子君進行啟蒙試教育時并沒有十足的底氣。他跟子君談反抗,談自由,但是當他在和子君找房子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時卻感到了“瑟縮”,他也只有“即刻提起”他的“驕傲和反抗來支持。”可見,涓生并沒有一個大無畏的勇于反抗的心,他之所以“即刻提起”“驕傲與反抗”是因為面對這些異樣的眼光,子君卻表現出來大無畏的精神,逼得他不得不假裝堅強。
對于被啟蒙者子君來說,她所接受的只是概念化的一些東西。她并沒有反思的理性去思考涓生所教給她的,不顧眾人的譏諷和輕蔑和涓生同居只不過是愛情的驅使。在涓生和子君到處找房子時,面對眾人的“探索”,子君“鎮靜地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子君之所以對周圍視而不見,是因為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愛情。試想,如果和子君談自由、談反抗的這個人不是涓生,子君還會這樣毅然決然地離家嗎?她一直沉浸在涓生給她繪的完美藍圖中。涓生眼里的子君是有一個變化的:“孩子似的”→稚氣好奇→發表獨立宣言→“領會地點點頭”→“領會似的點點頭”→“淺薄”,這似乎形成了一個圓圈,在涓生看來,子君在經過他的“教育”后,反抗精神達到了頂峰,但是緊接著卻又退回到了原點。這是涓生所不能接受的。其實,子君的反抗精神一直都沒達到頂峰,她甚至都沒有理解真正的反抗精神。她只是為了愛情接受了一些觀念化的東西,并且對涓生的行為進行了模仿而已。
二、虛空的自由
涓生和子君之所以不顧眾人的輕視而同居,是因為他們受五四新思想的影響――勇于追求愛情和自由。是的他們確實是逃脫了封建家長制的牢籠,但是他們只不過是從一個牢籠跳到了另一個牢籠罷了。他們始終是沒有擺脫束縛。
(一)涓生其實一直被束縛著
涓生對子君的感情,使得他做什么都會考慮子君的感受。比如子君要養阿隨和油雞,盡管這些小動物會影響涓生讀書,盡管涓生并不喜歡阿隨這個名字,但是涓生都沒有表現出反對。最后涓生對子君沒有了愛情,甚至不愿意面對她,只得每天躲在通俗圖書館里。我們看到了涓生的糾結――“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茍于虛位,那也便是不能開辟新的生路的人。不獨不是這個,連這人也未嘗有!”他甚至還在想,他和子君說明白之后,子君會“勇猛地覺悟了,毅然走出這冰冷的家,而且,――毫無怨恨的顏色。”很明顯,涓生既想擺脫子君,又想減輕自己的負罪感。可見,涓生一方面被子君所束縛著,一方面又被所謂的啟蒙所束縛。實際上,他既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愛情與自由,也沒有得到啟蒙思想所給予他的充實感與成就感。
(二)與涓生同樣的是,子君也一直被束縛著
用現代的話來說,子君一直是“被自由”。即這種“自由”是別人強加給予她的。既然是別人給予的那還能是自由嗎?子君始終無法做獨立的自己。在家她可能是服從父親或胞叔;和涓生戀愛時她做的是涓生的子君,認真聽涓生的“教誨”;兩人同居之后,她又被家務所累。同居后的子君每天便忙于家務和小官太太的暗斗,這與涓生所欣賞的那個子君完全兩樣。“管了家務便連談天的功夫都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但我的食品卻比在會館里時好得多了。做菜雖不是子君的特長,然而她于此卻傾注著全力;對于她的日夜操心,使我也不能不一同操心,來算作分甘共苦。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發都粘在腦額上;兩只手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況且還要飼阿隨,飼油雞,……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然而她精神是很空虛的,她飼養阿隨和油雞也只是想填補一下內心的空虛。可見子君對這個家所做的貢獻。面對無盡的家務瑣事,她神色越來越凄然了,話也越來越少了。生活與藍圖的分裂使得子君無比痛苦。只是她仍然沒有放棄與涓生的生活,直到涓生說出來那句“我已經不愛你了”。成功的締造者也是最權威的摧毀著!在一定意義上,子君沒有主宰過自己的愛情與生活。最終等待著子君的是在別人的威嚴和冷眼中走向死亡。子君終究只是涓生的一個過客。
(三)經濟的束縛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中就說過,娜拉出走后會有兩個結果,一是墮落,一是回家。魯迅這種推論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傷逝》其實是《玩偶之家》的延續。《玩偶之家》把娜拉出走作為結局,而《傷逝》卻把子君出走之后作為開始,這就是魯迅不同于其他人的深邃思想。
經濟對于涓生和子君的束縛也是造成兩人悲劇的一個主要因素。為了租房子,子君甚至賣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環。兩人的家具也是極其簡單的,兩人的食物是不足的,涓生甚至是吃不飽的,但是子君為了面子卻喂阿隨羊肉,為的是不讓房東房東太太嗤笑。終究是生活不下去了。正如范伯群老師和曾華鵬老師在《勿驚醒無路可走的昏睡者――論<;傷逝>;》中說的一樣:由于經濟的拮據,油雞是第一批犧牲者(成為肴饌),阿隨是第二批犧牲者(被推進土坑),緊接著第三批犧牲者就是子君(被拋棄,郁郁而終)。我們從文中可以看到,子君走的時候她把鹽和辣椒,面粉,半株白菜聚集在了一處,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這是他們的所有家當,子君都交給了涓生,希望涓生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生活。可見他們的生活是多么拮據。
虛空的終究是實現不了的。在一個整體上還沒解放的大環境下,涓生和子君的努力始終是徒勞的,這必然會帶來兩人虛空的啟蒙和自由。然而并不是沒有希望的。正如涓生在最后說的一樣“現在所有的只是初春的夜,竟還是那么長。我活著,我總得向著新的生路跨出去”。正如魯迅所說的“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參考文獻:
[1]孔慶東.孔慶東評點魯迅小說[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
[2]范伯群,曾華鵬.切勿驚醒無路可走的昏睡者[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3期:86頁至93頁.
[3]朱曉進,林基成.也談《傷逝》的愛情題材和悲劇[J].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第2期:211頁至212頁.
文章標題:學術論文發表論《傷逝》的虛空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2599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