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5-15 14:14 熱度:220
概 要:本文依托王蒙作品《蝴蝶》的文本,探討文中所隱含的以自由精神為代表的形而上與以權勢金錢為代表形而下的對立所造成的人生困境,以及作者通過《蝴蝶》這部小說對這一困境提出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職稱論文發表,蝴蝶,王蒙,思辨,人生困境
《易經·系辭》中有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蝴蝶》是王蒙小說“雙壁”之一,其以意識流的方式寫作,以張思遠人生經歷的片段構成一條隱藏脈絡,不斷探索和討論人生中形而上的自由與精神和形而下的權勢與物質之間的矛盾,并試圖找到它們之間的平衡點。
(一)不可解的困境——物質與精神的深刻矛盾
“……倒不是裝模作樣,而是他實在太忙。只有行車的時候他才能得到片刻的解脫,才能返身想一想他自己。同時也還有這樣的習慣:所有的小事情他都無須過問,無須操心,無須動手甚至動口。”[1]《蝴蝶》從一開始就拋出了物質和精神的對立,這也包含著對人生終極目的的置疑和追問,人們總是將對“人”的忽略歸結為外物的侵擾。但人類的完善自我的需要不僅僅停留在物欲上,在潛意識中人都具有認識自我、獲得心靈平靜等精神層面的需求,人之所以感到生存上的某種困境,一定程度上就是外在的欲望對內在需求的長期壓抑和遮蓋。
《蝴蝶》通過講述張思遠人生的一個又一個橫切面,暗示著個人經歷的片段性。這種個人人生的斷裂感不僅是意識流敘述的效果,也混合這張思遠對自己人生的直觀感受。個體生命在時代的大潮中無法獨善其身,而改變適應的速度無法適應時代對個人的催促和擺弄。張思遠在“張副部長”、“老張頭”和“張指導員”之間的轉換之中面臨的尷尬境地:思想還來不及完全轉變,己已非己。昨天的他和今天的他的巨大差別,讓張思遠感到了對自己的陌生,而往日不可追,如同莊周夢蝶。在小說對形而上的探索是集中在精神自由上的,體現了那個時代少有的獨立的自我思考的精神和對人內心世界的關注。并提出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的悖論——人追求權勢是為了得到隨心所欲的力量,而得到的權勢越多,反而更不自由。這種困境是人類普遍的、歷史的困境,而不僅僅局限于一時一人。
(二)以三位女性做引——靈與肉的取舍
張思遠人生中出現過三個性格迥異的女性,作為參照物和觸發點,使張思遠的心靈、精神狀態更加完整地展現出來。海云的遭受悲劇后的獨立映襯出張思遠在那個時代的天真、沖動、唯我獨尊和不近人情。他的精神自由在不知覺中被群所挾持,萬人同聲的時代是不容他想一想自己的小世界,想一想自己,想一想海云的,在這列飛速的火車上,他甚至都沒有余裕去為海云的離去悲哀。美蘭一個現世物質生活的符號,美蘭的溫柔鄉是一種日積月累地,對獨立意志的消磨。這一階段,他尚未覺醒但也不再麻木,略微意識到為他所忽略的更為內在的精神要求,這使他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疑惑,疑惑產生思考的可能,只有去思考,才能透視生存的畸形地現狀并主動地調整,取回被肉體享受捆綁住的精神自由。在反右斗爭中,張思遠終于被奪走了權杖,跌落成為最底層的罪囚。正是這樣的落差,才擁有足夠的力度,將他從混沌中驚醒。被關進監獄之后他終于不再為人事所累,身陷囹圄的張思遠失去了肉體的自由,靈魂反而開始覺醒,實為莫大的諷刺。作為“一直被遺忘的,寂寞的蝴蝶。”的老張頭而活著的時光里,秋文出現讓他透過他這具蒼老了的身軀,看見自己靈魂中對自由的一點向往。她既安于自己山中清冷生活,不為山外的享受所誘惑。她在靈肉之間找到的平衡啟發了張思遠。
(三)跌宕后的回歸——形而上與形而下沖突背后的依存性
結尾是這么一句話:“明天他更忙。” [1]《蝴蝶》的光明結尾揭示了王蒙不是感到世界荒誕無解的加繆,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莊子,對形而上與形而下的不斷思辨后得到的終極是平衡。能夠使自由成為自由的,正是我們的不自由,不自由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能夠得到的,只能是相對的自由。“物我兩忘”的圣人境界于今日已難見,王蒙以《蝴蝶》的故事提出的是“物我皆不忘”的生存哲學體現的正是現代性的人文關懷。
王蒙對物質和精神不可逃避的矛盾的應對方法是中庸而可行的。圣人難得,庸人難以逃脫自擾,所以不強求完全脫離這種困境,而是給人以力量和方法去探索、去斗爭、去平衡。即心靈的自由不能靠完全擺脫現實束縛來獲得,而是要有強烈的意志和堅定的追求,使人不迷失方向。只要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我們就能時時刻刻看到自己。這是明知不可為之后的回歸,如果困境注定無法逃離,荒謬注定無法消失,那么就化被動承受為主動接受,給心靈一個航標。如史鐵生《命若琴弦》以三代瞎子師徒的命運揭示的命題——目標的重要性一般,每個人都需要一紙“復明藥方”來牽引著我們向前跋涉,努力彈奏每一個音響。即使我們生活在安定如斯的年代,也勢必會時時感到《蝴蝶》中的矛盾沖突,對于在清醒的痛苦與麻木的幸福之中如何抉擇的問題,王蒙給出了他在洞明世事后得出的圓熟答案,他的圓滑使他不會去更深地揭露這矛盾的深刻與可怖,不會去痛苦地拷問這解決之途是否為虛妄,他總是教人保持一種不過于清醒的聰明,于在現實浮沉的凡夫俗子們而言,消解了一切可能的悲劇不如一條或有希望的道路,讓人能懷著些許夢想,在這荊棘的路上繼續行走。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蝴蝶》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 王蒙.夜的眼.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10
文章標題:職稱論文發表《蝴蝶》中形而上與形而下的思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26726.html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刊登,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