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6-17 16:44 熱度:
很多小說中,都會體現出作者當時的心境和對社會現狀的一些描述。死亡意識也是很多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來的一個問題,想必大家對海明威和沈從文并不陌生,本文就海明威和沈從文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展開了一些探討,是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范文,文章主要論述了海明威與沈從文短篇小說中的死亡意識比較。
摘 要:沈從文與厄內斯特.海明威都是20世紀文壇上有名的大家,他們二人的作品都對人性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由于相似的人生經歷、社會和文化環境,二者作品中的死亡意識具有極大相似性。然而受到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影響,他們所繼承的關于死亡的集體無意識又有所不同。
關鍵詞:海明威,沈從文,死亡意識
古往今來,無數的中外作家都對“死亡”這一人類永恒的主題給予了極大地關注。面對死亡的不同意識與理解,決定著人們對生命與生活意義的認識,進而規定著人們的生存狀態。而作家作品中凝聚了情感和深邃精神思考的死亡意識是不同作家的人生經歷、以及國度的文化特征、以及不同宗教思想的集中體現。這就為對比解讀不同作家作品中的死亡意識提供了著力點。
一、兩位作家短篇小說都熱衷于表現“死亡意識”的原因
(一)、二人相似的人生經歷
海明威和沈從文都成長在一個充滿戰火和暴力的動蕩年代,在他們二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他們都經歷了親人、朋友、以及戰友死亡帶來的悲痛,他們作品中的死亡意識受到了自己經歷過的關于死亡的會議的深刻影響。沈從文高小畢業以后14歲就進入了軍隊,在軍隊中先后做過衛兵、班長、以及司書等工作,各種各樣的殺戮對他來說實則司空見慣。在芷江的鄉下,四個月內他就親眼目睹一千人被殺,而在懷化鎮一年多的時間里他也親見七百人被殺。在三十年代他更是經歷了父母相繼離世、好友徐志摩死于空難的變故。而胡也頻與丁玲也在這一時期與他分手去參加革命,這使得他對他們以及自己的生命擔心,而當他們被逮捕或被殺害時,作為幸存者的他對于死亡自是有深刻的感觸。在他的小說如《我的教育》、《黔小景》、《黃昏》、《新與舊》中都有關于砍頭的場景,而這些作品中死亡所表現的對群體死亡意識的呼喚,正是作家人生經歷所帶來的對死亡的思考的升華。
雖然海明威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里,然而,死亡很早就在他的心靈中投下了陰影。在孩提時代,有一次,他在玩耍時看見一只蜥蜴拼盡全力想要從一條大蛇口中掙脫出來,但是經過頑強掙扎后還是落到在蛇腹中蠕動的悲劇下場,這一經歷使他看到了死亡的真實性與毀滅的殘酷性,他這種最初關于死亡的體驗和看法在1925年的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里》主人公尼克·亞當斯身上就有明顯的體現。海明威的父親本身就是一個醫生,在他小時候父親經常讓他觀看病人治病的情形,這就使得幼小的他對于死亡在早年時期就有廣泛的接觸,他的小說《印第安營地》就充分體現了幼年時期的他對于死亡的陰影與理解。1928年父親的自殺使得他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很長時間內他不理解父親這種非正常的暴死,在他看來父親這種死亡方式是逃避責任的懦夫的表現。這給他年輕的心靈種下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心理陰影,他的很多作品都體現出這種濃厚的死亡意識,他早期的小說《不固定的圣節》、《印第安營地》殺人者》等都表現了作者這種對死亡的思索和感受;后期作家在飽受病痛的折磨之后寫下的小說《過河入林》、《老人與海》等也有這種死亡痛苦與感悟的深刻思考,由此、可以發現童年時期對死亡的“情結”構成了作家死亡意識產生的重要因素。
(二)相同的時代背景
兩位作家生活的年代都經歷了各自國家和世界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時期,從世界范圍來說,這一時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二者都以不同形式參與了戰爭,海明威參與了西班牙內戰,而沈從文在年少時直接參與了中國早期的民主革命斗爭。兩次世界大戰造成了對人類生命的巨大毀滅,無數的人為此失去生命,作家對人性的關懷自然也從戰爭的破壞中吸取了靈感,對生命的喪失使得和他一樣的一代年輕人對死亡產生了恐懼感,這種源于戰爭的死亡意識在《永別了,武器》這一小說中得到充分體現。
二、兩位作家短篇小說中死亡意識的差異分析
本文中筆者僅從作品中死亡主體人物的處理以及對死亡的態度兩個方面加以簡單論述。
(一)、對死亡主體人物的處理
沈從文的小說中對于死亡人物的處理不同于海明威等西方作家的做法,給主人翁設置一種難堪的生存背景,同時對其周圍的人事物景賦予各種象征意義。這一生存背景對人物日益顯露出它的荒謬性和非邏輯性, 逼迫他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他只是把死亡的人事當作一種情境目的在于揭示處在這一情境中人物的生存。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是把死亡當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這里思考寫進其作品中的,相比之下,沈從文則是將死亡當作是一種知識、一種感性材料寫進其小說中的,這種死亡意識的差異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對死亡意識的思考深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國度的文化特性和時代背景。死亡人物的處理則是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中強調喜劇和悲劇結果的體現。
(二)、對死亡的態度
在沈從文的小說中對死亡始終還是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懼,在這他的小說《姓文的秘書》中寬厚遷吶的沈萬林是在省親途中被人殺死的,這種世道的不可把握以及人對于自身生命的無能為力使得沈從文感到非常無可奈何。而這種無可奈何的背后則是作者對死亡的恐懼。而海明威在其作品《喪鐘為誰而鳴》中則是直面死亡,他以自己戰地記者的身份,通過對死亡場景的描述表現了自己直面死亡的觀點。這種觀點與沈從文的帶有恐懼的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結語
對于生與死的問題,是文學家探討的一個永恒話題,作家的死亡意識是一個與自身經歷,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的復雜命題。筆者認為在目前對海明威和沈從文作品死亡意識研究已經汗牛充棟的背景下,從其作品傾向于表現死亡意識的共同原因,以及在表現死亡意識重要環節的死亡人物的處理,以及對死亡的態度兩個方面來探討是一個細致且相對獨特的角度。
參考文獻
[1]孫爭春.《面對冥神的感悟— 試析沈從文的死亡觀》《職大學報》2003年03期
[2]肖白容.《直面與超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死亡主題研究》[M]長沙 岳麓書社出版社 2007年。
[3]顏翔林.《死亡美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年
文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江淮文史》是安徽省政協系統唯一公開出版的社科類文史期刊。據中國學術期刊網權威統計,該刊讀者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批高端讀者群。《江淮文史》是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期刊,她的前身是《安徽文史資料選輯》。
文章標題: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文學研究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271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