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8-27 15:23 熱度:
各國的傳統文化都不相同,很多文學作品都是基于國家傳統文化上的,這就導致了各個國家文學中意識形態也有所不同。本文是一篇外國文學論文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中日經典作品之間的文化過濾現象。
摘要:中日兩國的社會意識形態雖然同屬東方,有別于西方社會意識形態,且日本深受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然而,由于中日兩國的意識形態是在各自的社會歷史進程中演變、發展的。從宏觀上看,大致相似,但從微觀細致研究,將會看到明顯的差異之處。表現在文學交流與對話中也是如此。
上田秋成《雨月物語》中的《菊花之約》與明代末期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雞黍死生交》一篇有著驚人的相似,小說中的有些語句幾乎是一模一樣。然而,如果細讀文本也不難發現兩者之間又有明顯的差異。這正是因為中日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使得作者會對外國作品進行選擇和改造以適應本國接受者的文化心理。這種在文學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對交流信息的選擇、改造、移植、滲透的作用就是文化過濾。接下來本文將從文化過濾的視角對《范巨卿雞黍死生交》與《菊花之約》兩部作品進行對比。
關鍵詞:社會意識形態,微觀,文學交流,文學對話,文化過濾
一、 傳統文化因素的過濾作用
1、自殺方式不同
通過閱讀文本可以發現,兩部作品的主人公的自殺方式是不同的。《菊花之約》寫到赤穴的死是“想到此便剖腹而死”《范巨卿雞黍死生交》中范氏則是“囑罷,自刎而死”。可見上田秋成并沒有承襲馮夢龍給主人公設定的自刎方式,而是改成了剖腹。這種改造正是文化過濾的一種體現。
在中國,很多英雄將士為了保全自己的尊嚴和名譽會選擇自刎,如項羽、夫差、龐涓等,像哪咤這種神話人物也同樣采取自刎的方式結束生命。因而后世人們為表現自己對英雄的尊敬,彰顯自身的志向也會效仿這種做法。另外也有說法是由于中國古代尊崇“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而自刎對身體的損害可降到最低。然而不管是基于怎樣的原因,自刎也成為了一種“傳統”。然而在日本,剖腹自殺則是對武士的最高榮譽。一方面,剖腹自殺死得慢,需要憑借強大的毅力忍受巨大的痛苦,一般人無法完成,武士可以此證明他們不同于平民的勇氣;另一方面,古代許多國家、民族主張人的靈魂居于肚腹之中,剖腹也意味著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由此剖腹也就成為日本武士的一種榮譽死法。所以,基于中日兩國的文化傳統差異,作家在進行文學交流時會進行適當的過濾改造。
2、部分情節的刪節
《范巨卿雞黍死生交》一篇中有大段關于儒家倫理綱常的說教情節。如劭曰:“人稟天地而生;天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則有五常,仁義禮智信。惟信非同小可……”又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是以儒家作為封建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再與輕個人、滅人欲的封建禮教結合從而形成中國人特有的文化心態,并且溶化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中。它符合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
然而在日本的《菊花之約》中,我們找不到類似三綱五常的言辭。因為即使日本受到了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但是,日本當時的統治階級是武士階層,他們在接受儒家思想時并不是全盤吸收,而是有選擇性吸收有利于本國統治的內容,而諸如宦官制度、科舉制等都是被排斥的。因此,對這些極具儒家綱常倫理道德的情節上田秋成選擇了刪減也是文化過濾的一種體現。
二、 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過濾
這兩篇小說在“利”“義”關系上都反映了一種重義輕利的道德意識,然而又有所不同。
《喻世明言》的各篇小說多取材與現實生活,展現當時的社會百態,主要是為了服務于社會,引人向善。其次,明代社會經濟比較繁榮,滋生了一些重利輕義、縱欲墮落、離經叛道的丑惡現象,引起了封建有志之士的關注。因此《喻世明言》所表現的尚義賤利的思想是十分突出的。如劭曰:“大丈夫以義氣為重,功名富貴,乃微末耳。”然而,在《菊花之約》中,赤穴說:“思想久居無益,便告知經久與兄弟有菊花之約。”似乎是由于在經久那里“無利可圖”,才以菊花之約為借口離開。兩相比較,中國市民階級所反映的生死不渝、蕩氣回腸的重情重義更加純粹和強烈。同時,也映射出日本市民階級有一種有條件利他主義傾向,與中國市民階級倡導的“義”的理想主義道德有所不同。這也是時代背景不同造成的文學變異。
三、 民族心理因素的文化過濾
1、人物身份的轉變
比較兩篇小說,最突出的便是主人公的身份由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變為一名武士。這種身份的轉變正是接受者文化心理的過濾作用。
日本在接受中國思想制度時,并沒有采用科舉制度,而是一種身份世襲制,武士階級仍是統治階級。因此根本不會出現“秀才”“趕考”這種說法。如果《菊花之約》沒有對人物的身份進行改造,它顯然不能適合日本當時的現實語境,也無法適應日本讀者的文化心理。
2、對題材的選擇
在跨文化文學的交流中,作為“文字流傳物”的作品必須首先與特定的讀者或譯者遭遇。而接受者個體的文化心理結構以及個人的獨特生活體驗對外來文學接受的文化過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什么上田秋成會創作類似《范巨卿雞黍死生交》這樣帶有靈異色彩的志怪小說《雨月物語》。其實這與上田秋成個人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上田秋成少時患惡性疽瘡期間,他的養父每日到神社為其祈禱。有一天養父睡在神像前,睡夢中神告訴他孩子不僅能康復還能活到六十八歲,當他回家后就發現上田秋成果然度過了生死大關。從此上田秋成對神更加篤深。這也使他對志怪小說產生偏愛,從而借用中國志怪題材進行創作。
3、結局的不同設定
《范巨卿雞黍死生交》中張劭最后是以身殉友,用悲壯的筆調結束全文;《菊花之約》則設置了一個報仇的情節,讓主人公順利逃走。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日本這一民族相較于中國更具有反抗斗爭精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更多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而日本則充滿積極樂觀的心態。(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向遠.近二十年來我國的中日古代文學比較研究述評[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02).
[2]李時人、楊彬.中國古代小說在日本的傳播與影響[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外國文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短篇小說》由吉林省文聯主管主辦,國際刊號:ISSN:1003-1561;國內刊號:CN:22-1030/I。 傾訴人生百味,追憶似水流年,回味年輕時的沖動與夢想。人間真情,都市風情,鄉村故事,袖珍傳奇,真情道白,如話家常,娓娓道來。恰似一杯清茶,意境悠遠,回味無窮。《短篇小說》是全國惟一一家專門刊發短篇小說的文學期刊。
文章標題:外國文學論文投稿中日經典作品之間的文化過濾現象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2784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