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1-08 10:39 熱度:
文學發展建設下新聞傳播制度中的各項要點需求都是值得注意的環節。這篇文章就講述了現代文學與新聞傳播的融合方向。
摘要:現代文學與新聞傳播是學校兩個互相獨立的學科,其發展歷史以及學科概念都具有各自的特征,然而因為它們在信息的表達過程中都使用到了文字,于是兩門學科之間就發生了關聯,這種關聯隨著社會的進步更加緊密。文章具體分析了新聞傳播和現代文學的融合及應用。
關鍵詞:現代文學,新聞傳播,特征;融合,應用,文學類論文
新聞傳播主要是指對最近發生事件的具體報道,向公眾呈現事件產生以及發展狀況的一種傳達信息的方法,其最實質的特征是真實性、時效性以及客觀性;文化的主要呈現方式就是文學,它是指作者利用文字,經過一定的文學體裁,使用一定的表現技巧,生動化地表達人類內心情感與事件發展情況的一種藝術方式,其主要特征就是形象性、藝術性以及主觀性。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文學與新聞傳播這兩個看似自相矛盾的文學形式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以至產生了新聞文學化這一全新的發展走向。
推薦期刊:《中國文學研究前沿》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中國文學研究前沿雜志具有正規的雙刊號,其中國內統一刊號:CN11-5745/I,國際刊號:ISSN1673-7318。中國文學研究前沿雜志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本刊為季刊,出版地: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4號富盛大廈15層。自創刊以來,被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文學研究前沿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一、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的特征
從歷史的發展歷程來分析,文學和新聞緊密相連。于是,因為表現媒介與歷史的影響,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之間具有一定的通性。然而我們也應發現,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聞傳播慢慢地不受現代文學的發展框架的約束,單獨發展成一種擁有明顯學科特征的文學模式。新聞報道是新聞傳播的重要方法,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字表達方式,新聞報道擁有時效性、重要性以及真實性等特征。時效性即新聞應該實時地報道事件,“第一時間報道”是指新聞報道應該快速、實時;重要性即新聞報道應具選擇性,新聞的出發點應該指向人們最關注的事件;真實性即新聞事件一定是的確存在的客觀事實[1]。國內現代文學是指五四運動與新中國成立這段期間內的文學作品的總和,擁有使命性、啟蒙性以及革命性等顯著的時代特征。使命性是指此期間的文學作品很多都承擔起突破中國文學、思想以及政治約束的職責;啟蒙性是指作家主動學習外國文學中的民主理念,希望憑借文學陣地來啟發人民的智慧;革命性是指在撥亂反正的時代中,作家們發起了一場對中國傳統文學進行改造的革命,變成了現代文學的開端。
二、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融合的重要性
(一)提升了新聞傳播的展現力
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融合的重點形式是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現代文學生動形象的敘事方法,不受傳統新聞報道單一且死板的模式的限制,提升新聞的展現力,進一步吸引讀者。在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的融合進程中,撰稿人能夠使用細節描寫的方法來渲染新聞產生的環境氣氛,讓讀者對新聞形成情感共識;使用散文的技巧創建新聞標題。新聞的眼睛就是標題,要想讓新聞標題以最快的時間吸引讀者的目光,能夠采取散文的技巧進一步加工、美化標題,讓其具有一定的文學以及藝術美感;使用議論的技巧,其敘事性強,邏輯嚴密的特征順應了新聞報道的需要,于是撰稿人在新聞報道中使用一定的議論方法,可以進一步強化新聞報道的思想深度,達到輿論導向的作用。
(二)拓展了現代文學的相關內容
現代文學能夠在新聞傳播中獲得啟發,新聞傳播也能在現代文學中獲得更好的發展[2]。新聞的客觀性需要其可靠、真實,而這也屬于現代文學進步的應有之義,于是,現代文學作品在獲取題材方面能夠模仿新聞報道的技巧,從現實入手,從事件的真實可靠性入手,這樣的文學作品才可以具有目的性,防止文學思想與文學內容的欠缺。新聞報道的時效性需要其內容應該展現典范的時代特點,體現人們熱切的需求,可現代文學在文學形象的創作過程中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唯有如此,文學作品才可以得到讀者的認同。
三、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融合的可行性
作為一門整體性很強的學科,新聞傳播和其余學科之間一定具有絲絲縷縷的關聯,現代文學也是如此。實踐是認識的前提,在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互相融合的理論形成以前,在新聞傳播行業中就已經存在兩者之間融合的具體實踐了,而這種實踐活動也就變成了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融合可行性探究的根據。
(一)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在根源上具有一致性
新聞傳播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源源不絕,近代的邸報與古時候的烽火傳信等都屬于新聞傳播的范圍。然而從本質方面講,這些現代新聞傳播的理論框架和新聞傳播的思想各不相同。國內現代文學和現代新聞傳播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時代環境下形成的,因為時代的獨特性,大量文人自覺地承擔起新聞人的角色,著手辦報宣傳,于是,他們在新聞報道中引進了文學創作的表現技巧,以至使用了現代文學的體裁,也就是因為兩者在根源方面的相同性,讓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的融合具有可行性。
(二)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在發展進程中互相作用
伴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公眾對新聞的需求量以及品質的要求逐漸加強。在發展進程中,新聞傳播盡管逐步擺脫了文人充任新聞人的局面,然而現代文學還是極大地影響了新聞傳播,典型的案例就是報告文學的發展和興起[3]。比如,夏衍于1935年創作的報告文學作品《包身工》,就屬于作者經過親身調查,站在新聞的角度,使用文學的技巧,講述了當時上海等部分地區工廠里包身工的各種悲慘遭遇,譴責了資本家壓榨工人的現象。
(三)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在表現技巧方面互相借鑒
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盡管特征各不相同,然而必須承認的一點,兩者之間在表現技巧方面有較大的模仿空間。假如新聞報道中輕文學性、重客觀性,會讓新聞陷進淺薄直白的誤區,也會進一步影響公眾接受新聞的程度。于是,一個杰出的新聞人在對新聞報道進行撰寫時一定會從現代文學中吸取經驗,靈活地使用現代文學的表現技巧,這樣才會確保新聞的可讀性與真實性,讓新聞傳播進一步實現傳達信息以及啟發民智。比如周而復的《諾爾曼•白求恩片斷》即新聞傳播借鑒現代文學表現技巧的典型的案例,作者從和白求恩的平時接觸片段開始,重視細節描寫,讓文章具有了強烈的文學色彩以及顯著的新聞性。
四、新聞傳播中現代文學的詳細應用
(一)新聞傳播和現代文學在創作上擁有整體性
在中國的不斷發展歷程中,新聞傳播的功能就是要給公眾帶去第一手的信息以及材料,而現代文學就是根據時代的筆觸,寫作出現代人心靈深處的呼喚。于是從根源方面講,新聞傳播和現代文學在創作思想上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服務于人民的[4]。并且分析了國內的現代歷史也能夠得知,大量文人墨客在戰爭的歲月里不但拿起筆來開展文學創作,而且承擔起新聞傳播的角色,他們為了喚醒沉睡的人們,不斷創辦了各類報刊開展思想宣傳。這樣在新聞傳播進程中,一定會引進現代文學作品的內容,在表現技巧方面開展了互相的運用與借鑒,同時也促進了新聞傳播工作的不斷發展。
(二)新聞傳播和現代文學在表現技巧方面能夠靈活應用
新聞傳播和現代文學盡管是兩種不一樣的體裁,并且兩者之間具有根本性的區別,可從根源上探究,兩者之間在表現技巧方面卻是能夠互相靈活運用、借鑒的。作為新聞傳播不可以只重視新聞的客觀性以及真實性,卻忽略了表達方面的藝術性與文學性。于是,作為新聞撰稿人或者編輯,在編寫新聞稿件的時候,一定會開展進一步分析,引進現代文學里的一些寫作精華,吸收文學方面的養分,不斷拓展新聞內容,這樣的新聞傳播不但會彌補新聞創作的淺薄直白性,而且可以使新聞擁有真實性、可讀性以及客觀性,進一步實現新聞工作服務于人民的目的。
(三)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在精神追求上的統一性
伴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公眾的思想意識也獲得了較大的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逐漸升高,關于新聞傳播的品質要求更加嚴格,新聞傳播與現代文學都是為了順應公眾的精神需求而實施的,于是,新聞傳播不可以擺脫現代文學而單獨存在,不然就會讓新聞內容變得沒有活力,沒有波瀾,使公眾如同喝一杯白開水一樣毫無熱情與興趣[5]。只有在新聞傳播中引進現代文學的精華,才可以使新聞更加擁有傳播力與影響力,從根本上順應人們的精神需求。總而言之,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之間互相借鑒、互相滲透已經變成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這兩個學科不斷發展的一大走向。新聞傳播汲取現代文學中的營養,不僅會強化新聞報道的可讀性,而且讓其更具客觀性與真實性,然而在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融合的進程中,新聞人一定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杜絕為了追求新聞的文學性而有新聞缺乏真實性的現象出現,也唯有堅持了新聞客觀真實這一條底線,才可以讓現代文學和新聞傳播實現進一步的融合。
文章標題:現代文學與新聞傳播有什么聯系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3982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