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18 08:30 熱度:
摘要:科舉考試從產生到廢止,延續了上千年,考試內容、形式多樣,八股文在科舉考試的諸多形式中獨占鰲頭數百年,自清末廢止八股文至今,對八股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總的來說是罵名多于好評,甚至于眾人在八股文的頭上強加了很多罪名,八股亡國論首當其沖,但是,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八股文的有些罪名是很難成立的。
關鍵詞:八股文,科舉,經義
《四書》、《五經》是傳承了上千年的儒家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要說涉及《四書》內容最多的,非八股文莫屬。
一、 八股遠源
1.科舉考試
說到八股,就不得不提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一種事物—科舉考試。
招賢納士是歷朝歷代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古代帝王也有著各自不同的方法來選拔人才。在科舉制度產生之前,先后經歷了以先秦的世卿世祿和鄉舉里選制度,漢代的察舉和學校制度,以及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等為代表的幾個階段。
到了隋朝初年,隋文帝楊堅下令廢除了世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度,并開設志行修瑾,清平干濟二科考試,正事開科取士。參加考試的考生不論出身貴賤,不談背景深淺,全憑考試成績予以錄用。這就是科舉考試最早的雛形。繼隋文帝之后,隋煬帝楊廣又增設進士科,繼而唐代又加以完善,增設了秀才、明算、三史以及武舉等諸科考試,宋朝更是增設了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至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完整的科舉考試制度。由此,可以推論,科舉考試始創于隋朝文帝時期,唐宋以后不斷加以發展完善,直至明清兩代達到成熟。
科舉制度自產生至廢止,延續了1300多年,自宋朝以后,科舉一律考經義,考試內容空泛,形式死板,明清時期更進一步規定必須以《四書》的文句為題,文章格式必須為“八股文”,嚴重束縛了士子的思想,使科學技術越來越不受重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科技相對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說,是落后的科舉制度和當政朝廷的苛刻條件成就了“八股文”的千古罵名。
2.八股遠源
事實上,八股文并無罪惡可言,更不要提罪孽深重了,八股文僅僅是一種文體,如此而已。
據啟功先生的《說八股》中交代,八股文的遠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北宋的王安石、蘇轍諸家的“經義”,所謂的經義,說的就是當時的王安石、蘇轍等諸位文學大家對各種經書的理解與看法,然后把這些思想記錄下來,為后人講解,也就相當于當今社會的教師的講義。
八股文由北宋時期開始發展,到了明代,已經發展到借發揮經義引到陳述、評論政治問題,同時出現了“策問”這種考試形式,也就是類似于現代考試的問答題與分析題。如果說“經義”是考查考生對于經書的理解,那么“策問”的出現可以說是當朝者對考生有無政治頭腦的考驗。用“策問”這種問答題式的方法,考察士子們對于某些政治問題的見解和處理方法。根據“策問”答出的一條條對策,便成了一篇又一篇的大篇幅的“策論”,這種吸收了“經義”及“策問”等多項功能、多種形式拼合而成的綜合文體逐漸定型于八股文,成了明清科舉考試的諸多文體中最主要的部分。
八股文這種文體是封建制度下的必然產物,也僅僅是一種文章形式,沒有善惡可言。之所以“八股”遭人反對,被人厭棄,只是因為它被明清統治者作為工具來束縛士子們的思想,同時,統治者又在文章形式中加上了很多繁瑣而苛刻的要求,所以說,人才是導致八股文臭名昭著的罪魁禍首!
歸根結底,說了幾百上千年,八股文的罪責也不過是那么幾條,幾百年來沒變過,相信以后也不會憑添新的罪名了。
二、 八股翻罪
1.八股翻罪之亡國論
在八股文的諸多罪名中,首當其沖的無疑是八股亡國論。誠然,
這也是八股文最大的冤情。試問,八股文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左右一個國家和朝代的存亡?這儼然是不現實的。一種文章形式,一種文體,能決定國家的存亡?這個道理恐怕用腳趾頭想也能明白。
如果反過來說,認同八股文亡國論,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明朝和清朝的滅亡時八股文導致的?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如果李自成當年手里拿的不是刀槍,而是拿著一篇八股文,并在嘴里念叨著“破題,承題,起講”,就能加速自己成就霸業的步伐?或者說,如果19世紀末,孫中山先生能苦心鉆研八股文,然后再分發給興中會的兄弟們人手一篇八股文,口里默念八股文的作文要點,就可以避免幾經周折,推翻清政府的統治,而直接取得革命的勝利。顯然,這些是不現實的,八股亡國論的罪名是不成立的,真正亡國的原因恐怕還是腐朽的政治和造成政治腐朽的人。
明朝時期八股文開始興盛,在初期也確實選拔了一批有頭腦,有見地的人才、文官。但是,隨著各種苛刻條件的夾套,弊端也是日益明顯,但這些弊端絕不足以導致明王朝的覆滅。真正導致明朝滅亡的,是萬歷皇帝的縱欲酒色,不理朝政;是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和崇禎年間腐敗的宦官專權,而非八股文令其滅亡。如果明朝所有的皇帝都有洪武、永樂兩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和鐵腕治理,恐怕八股文真有亡國之力,也是蚍蜉撼樹,難以動搖他大明朝分毫吧?
2.限制思想
八股文的第二宗罪,當屬限制了人們的思想,但是不妨分析一下,一種文體,是如何做到限制人們思想的?如果它真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它的魔力源于何處?
事實上,八股文“限制思想”的罪名并非是實至名歸。說八股文限制思想,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明清統治者給科舉考試加上了各種苛刻的條條框框,其中對八股文的要求尤為苛刻。從清朝前期開始,絕大部分科舉考試的內容是《四書》,而且朝廷規定以《四書》加朱熹的《集注》為標準,這就直接導致了士子們“只讀《四書》,一心鉆研《集注》,思想不出《四書》,心中沒有孔孟圣賢,只有祖師朱熹”,更有諸多學子不知“三通四史是何文章,不知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盡管如此,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八股文束縛思想的罪名依然是很難成立的,雖然考試的內容是和標準是《四書》和朱熹的《集注》,但是朝廷并沒有明令禁止士子們學習文化知識啊,八股文本身就更沒有阻礙人學習的能力了,很顯然,這是個冤假錯案,理應平反。再說,八股文影響的僅僅是士子們的思想,文盲是不受其左右的。在那個文盲數倍于知識分子的時代,八股文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的說法很明顯是言過其實了。
三、 八股文與現代作文
1.八股文的寫作特點
八股文有著嚴格的規定,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數來作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破題是用兩句話將題目的意義破開,承題是承接破題的意義而作出的解釋說明,“入手”為起講后入手之處。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議論,以中股為全篇重心。在這四股中,每股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一共是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說起八股文的“破題”,可以引出這樣一個小故事:在清朝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紀昀去南書房面見皇帝,進門時就隨口問了問口的小太監:“老頭子來了沒有?”不料乾隆已經坐在南書房里了,恰好聽到了他這句話,于是問道:“何謂老頭子?”并且告訴他有說則生,無說則死。意思很明顯,能解釋出來,就能活,說不出來,他那腦袋就得挪挪地方了。紀昀聽罷,當即答道:萬歲謂之老,元首謂之頭,天之子而子萬民謂之子。乾隆聽了以后是龍心大悅,免了他的死罪。回過頭來看這個故事,紀昀對“老頭子”這三個字的解釋就是運用了八股文中的“破題”。這種文學表現手法,至今仍在用。
2.八股文與現代作文的比較
事實上,八股文和現代作文在寫法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破題是說出本篇文章的主要的內容是什么,性質也就相當于現代作文的“主題”;再說“承題”,就是簡單地進一步補充主題,作用類似現代作文的“副標題”;八股文中“起講”的作用是較深入地說明這個題目的用意所在,類似于現代作文的內容大意。包括八股文和命題作文也有相似之處,同樣都是給出題目,同樣都是圍繞著主題點明中心思想,闡述自己的理論。不同的是八股文的題目來自《四書》,觀點要闡述《集注》中的思想,而現代的命題作文從題目到中心思想則是更為隨意。
文章標題:淺評八股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wenxue/460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