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戲劇論文 發布日期:2022-04-14 09:35 熱度:
京劇,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戲曲表演藝術之一,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學成就,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國人對文化認同的重要符號。京劇表演藝術,從誕生到發展成熟歷經二百多年的歷史,經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前輩和京劇教育家多年的不懈實踐與研究,培養了一代代優秀的京劇人才。從京劇老旦行當人才培養的視角出發,結合中專六年教育所涉及的“準技”“競技”“精技”三個層面入手,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理論總結,探索京劇人才培養模式,試圖對京劇藝術人才培養在中專教育階段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解析。
準技
京劇中專教育對京劇演員來說,是從藝生涯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夯實舞臺基礎的重要階段。京劇中專教育一共六年,兩年一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其中所講的“準技”屬于初級階段。“準”即標準、精準,規范、規矩,“技”即技藝,“準技”是指京劇中專老旦學生在一、二年級階段訓練的宗旨和要求,需要老旦學生對京劇藝術快速精準的入門并規范地進行模仿和學習。在這里通過“啟蒙即入門”“辨才培養才”及“初級階段學生心理、生理變化”三個部分對“準技”進行分析。
啟蒙即入門
啟蒙,作為培養京劇老旦演員的重要階段,是指專任教師善于運用啟發、開導、分解式、移情聯想、直觀模仿等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將基本動作、基本唱念用最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授給老旦學生,教師說一,學生學一,幫助老旦學生盡快規范的進入京劇老旦表演藝術的大門。京劇老旦學生剛剛邁進中專教育階段 (初級階段),年齡一般在10歲左右,因此,專任教師對老旦學生的“啟蒙”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只有準確規范的啟蒙,才能幫助她們順利踏入老旦行當。初級階段的老旦教學并非要讓學生急于塑造各種“老太太”人物形象,而是以唱念為主,塑造音質,對人物情感要緩慢滲透。專任教師要時時提點學生念白的規范要領,精心挑選不同的“字”,訓練他們“唇齒舌牙喉”結合運用的技巧,并清晰地解析每個細小環節,力求把字念規范、念清楚,聲音圓潤、用氣準確扎實。當然,還要求老旦學生能夠理解老旦行當人物體態的沉肩、含胸,行當中的 “鶴行步”“顫抖”等,在其心中初步樹立行當意識,培養行當規范化、程式化的動作。啟蒙的重點是專任教師如何讓老旦學生快速入門,準確領悟和掌握京劇表演技能和方法,啟蒙要“啟得精準、規范”,才能使老旦學生立定方向,夯實根基,在以后的藝術生涯中走得更扎實。
“辨才培養才”
進入中專初級階段的二年級,專任教師在挑選出適合往老旦方向發展的學生后,便開始教授適合行當打基礎的課程,加大行當人才培養力度,如學習《釣金龜》《赤桑鎮》《望兒樓》等經典劇目。專任教師通過對學生在具體劇目中技巧的表現,加入最能幫助劇目理解的歷史人文“情境”,從宏觀上引領學生進入人物內心世界,發掘和培養學生對老旦行當的藝術理解力和塑造力。本時期,培養老旦人才,需要專任教師對學生加強專業技能訓練,除了讓學生運用直觀感受、聯想移情去表現人物,更要注重發掘她們用心感悟的潛質,讓學生在塑造“康氏、竇太貞、吳妙貞”等不同類型人物上發揮“用心演戲”的表演能力,最終為中級階段老旦人才的培養做好準備工作。
初級階段學生心理、生理變化
京劇中專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心理素質的培養和引導在整個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塑“人”和塑“人物”的關鍵,也是學生在初級階段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有效保障。因學生本身年齡和飾演人物年齡具有較大差異,面對其他行當(青衣、花旦)靚麗的扮相,對華美的服飾充滿了喜愛與羨慕,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會產生一些偏見,這就要求專任教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根據學生基本功條件、劇目課堂表現情況和情緒變化,進行不斷分析,認真講解,仔細分辨,耐心說導,考慮到老旦專業人才的長遠發展要即時解決學生思想波動,調整訓練步伐。因此,專任教師在育人方面一定要有無私的愛心和高度的奉獻精神,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同學、大集體的溫暖,培養她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她們度過學習生涯中最為困難的一個階段(心理斷乳期)。
競技
“競”即競爭,“技”即技藝,“競技”,在這里是指中專京劇老旦三四年級學生(中級階段),通過對前一階段(初級階段)的基本功訓練和老旦劇目的學習,在其大致掌握老旦行當程式化表演的基礎上,通過舞臺實踐,增強消化、扮演人物的手段,在角色與角色之間相互碰撞、交流、激發情感的過程中,升華對人物的理解,體會人物的心境,使她們將所學到的個性技能在“競技”的氛圍中得到充分發揮,并激發出個人的潛能,使人物展現得以升華。在競技階段,專任教師需要營造一種“舞臺競技狀態”,讓各行當學生相互觀摩,將他們學到的人物塑造技能進行開創性融合,形成“舞臺競技——反饋升華——舞臺再競技”不斷循環的良性學習實踐模式,最終使老旦學生樹立本行當角色的主體意識,促使老旦學生專業能力和舞臺表現力大幅度提升。
舞臺“競技”過程中不斷提高個人技能
中專中級階段老旦行當的培養,要求專任教師根據教學大綱中科學的課程設置和本課堂學生的學習進度及特點,對老旦學生學習劇目和舞臺實踐進行有機的穿插和安排,通過課堂針對性訓練,為舞臺實踐做好鋪墊,通過舞臺“競技”,再次升華課堂劇目中“技”的掌控能力,相輔相成,促使中級階段老旦表演層次上的飛躍。
本階段,專任教師要清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資質和人物塑造能力,根據學生的基本條件和所擅長內容,因材施教,在教學計劃內,靈活的挑選最適合她們學習的劇目進行授課,通過舞臺實踐展示,讓學生對課堂上訓練的技能有更多的認識,樹立學生舞臺自信,培養其競爭意識。專任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課堂的唱、念,更要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唱念與肢體語言的合二為一,以情帶聲、以情帶動,掌握表演人物最根本、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時刻培養學生用心感悟人物的能力,樹立起分析唱腔意識,形成一種“以情牽技”的表演技術能力。課堂訓練技能,實踐檢驗技能,舞臺展現技能,勢必使老旦學生在舞臺“競技”中升華,對劇目中“技”的再學習得到更扎實的掌握,在實踐中樹立起“競”的意識,在競中長“技”。在教學計劃內,專任教師可以在課程中穿插嘗試各種不同風格的元素教學,不同的劇目風格,不同的人物塑造,不同的板式,屆時都可穿插在教學中,讓學生去體會去比較,并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對充滿挑戰性劇目的學習滿懷期待。
打造“舞臺競技——反饋升華——舞臺再競技”的良好學習實踐模式
中專中級階段的舞臺競技,促使老旦學生進一步掌握了課堂學習的技能,使其“技”的表現能力獲得大幅度提高,在不斷地競技過程中產生優勝心理,從而慢慢培養她們做為行當角色的主體意識。這種意識,需要在不斷地舞臺競技中之間形成,更需要在“舞臺競技—— 反饋升華——舞臺再競技”不斷循環的良好學習實踐模式中反復錘煉。在舞臺競技階段,專任教師需要反復指導學生對劇目中人物的塑造和展現進行發掘,鍛造出在情感上經得起推敲,在舞臺上充滿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老旦人物形象。根據學生條件,有步驟、分層次地加大舞臺訓練力度,創造更多讓學生登臺競技的機會,每一次實踐演出后,通過筆錄分析、量化打分、錄像回放講解等方式,及時解決學生舞臺表演中所出現的問題,形成良好的反饋機制,為學生下一次競技找準方向,提高學生舞臺技能和表現力,在“苦練加巧練”中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自身技能和表演水平的進步程度,深刻感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初步享受“昨日訓練,今日得果”的回報。在這種充滿喜悅、滿足和優越感的狀態中,學生更堅定地樹立起人生志向和舞臺主人公目標,并將目標放在更長遠的人生和舞臺規劃中。
中級階段學生心理、生理變化
中專中級階段,加大舞臺實踐力度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競技,相互競爭關系,在“競”的氛圍中,不斷提高老旦學生的技能和舞臺表現能力。中級階段的老旦學生,正處于從幼年到青春期的過渡階段,身體迅速成長,喉部發育較為明顯,嗓音變化較大。在這期間,專任教師根據學生嗓音變化情況,在學習大綱計劃中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教導學生科學地用嗓、練功,使其慢慢走出變聲階段,同時在思想上予以指導;生活輔導員要多與學生溝通,要求并監督學生的休息和飲食,使之盡快的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同時,中專中級階段的老旦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在生理、心理方面更加成熟,容易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因此專業老師和生活輔導員更應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念,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大任務來抓,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精技
“精技”是指通過初級階段規范直觀的“準技”專業訓練和中級階段“競技”人物塑造的升華和舞臺實踐提高,在本階段(高級階段)對已顯現出優異條件,可以培養的尖子老旦人才進一步培養,指導她們更深程度地進入“以情帶技”的層面,真正地吃透舞臺角色的心理,用心演戲,在專業技術方面取得創新性和創造性突破,最終精確地掌握、練就一技之長,在畢業前的社會實踐中,在繼續深造的考場中,在實習單位的舞臺中發出璀璨的光芒。本階段將通過“用心演戲,以戲帶技”“技能型人才的推廣與實踐”及“高級階段學生心理、生理變化”三個部分進行分析。
用心演戲,以戲精技
經過中專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的學習和舞臺實踐,老旦學生對于行當劇目中的人物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如何“用心演戲,以戲精技”就成為本階段訓練的重點。本時期,應讓學生放下固有模式,精湛技能,用心去感受塑造人物的方式和技能表現,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及表現能力,以達到表演技能的二次升華。教師可挑選規定劇目,設置特定情境,引領學生進入角色的 “心”里,用場上的每一個眼神,動作,甚至每一次的呼吸及面部肌肉的細微變化,去真切地表現出角色此時此刻的心境,只有這種“心”的體驗和濃縮化的展現才能在表演中將角色與演員融為一體。
“精”入靈魂深處,扶“才”更進一程
學生進入中專六年級(畢業實習階段),對于學生 “技”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對劇目的再次“精確”強化和畢業前的就業推薦和指導方法上。對劇目的再次精確強化,體現在對人物靈魂深處的發掘和舞臺表現上。通過中專前五年的訓練,老旦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心演戲,以戲精技的本領,此階段的專任教師要把“精”技的訓練重點放在學生對角色的靈魂發掘上,通過對劇目中人物性格共性和個性的對比和對塑造人物歷史環境的情境營造,以及對角色人性與自我矛盾沖突的演繹,共同深入靈魂深處,去觸摸、感受所塑造角色的生命本質,最終以精湛的技藝塑造出能引起觀眾共鳴的人物形象,對五年多的老旦行當學習交上滿意答卷。
高級階段學生心理、生理變化
進入中專高級階段(五六年級)的老旦學生(約 16—18歲),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處于人格成長的選擇期、生理發育的高峰期和心理的叛逆期。這個階段的老旦學生,迅速的向成年人過渡,成人感、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明顯增強,但是在就業、升學目標上仍在存在定位不清,情感選擇上認識模糊,專任教師和生活輔導員對老旦學生應加以正確開導,以朋友的姿態與學生溝通交流,尊重學生自身想法和意見,在與學生談話中,找準她們潛意識中存在認識模糊的領域,幫他們理清頭緒,找到解決問題的快捷途徑,為老旦學生六年的學習、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為他們即將面臨的就業做好指導工作。
中國京劇是民族戲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門類之一,特別是在文化體制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傳承、發展與保護中國京劇的行當藝術,顯得尤為重要。京劇中專教育,承擔著培育生苗、組織選才、教學育人、輸送人才的重任。京劇老旦行當的中專教育是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以京劇中專老旦人才培養的六年教育(三個重要階段)作為京劇中專教育和行當人才培養研究的一種樣式坐標,在此基礎上對京劇人才培養的內涵及外延進行簡明分析。在寫作過程中,借鑒東西方美學、文藝學等理論觀點,發掘傳統文化思維模式下京劇藝術的 “寫意”精神和長期積淀于人們內心深處的行當審美意識,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當下大力發展京劇教育,探索京劇人才培養模式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景勃.戲曲角色創造教程[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2]黃克保.戲曲表演研究[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2.
[3]胡芝風.戲曲演員創造角色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4.
《京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與解析》來源:《文化產業》,作者:李 盧
文章標題:京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與解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xiju/48165.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