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戲劇論文 發布日期:2022-05-11 09:53 熱度:
中國古典舞袖舞是在傳統戲曲水袖的基礎上創建而來,因其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力求體現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及寫意化與詩意化的藝術形式,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正式納入北京舞蹈學院的課程體系之中。經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在前人成果之上對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做出了進一步梳理與完善,主要表現為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為依托凸顯服飾道具的“舞蹈”屬性。現階段袖舞課程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探索與檢驗,對教材的分類梳理更趨于科學化、體系化,對于袖形、袖技、袖勁與身法韻律的聯系有了更深的認識與體悟。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袖情、袖意的表達體現,對古典舞“舞律”的追求進行新的詮釋和展現。
縱觀袖舞的發展進程,袖舞以她靈動的姿態,賦予中國古典舞無限風情、無限意味。《觀舞賦》對其描述為:“裙似飛鸞,袖如回雪”。它不僅是一種獨具風貌的舞蹈形式,更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和美學思想。
袖技屬于袖舞課的基礎訓練部分,包含抖袖、揚袖、繞袖、出袖、收袖、推袖、沖袖、抓袖、搭袖、片花等。主要解決身體與袖的關系,因此組合相對較短,節奏變化相對穩定,動作、動律比較單純,這樣就讓學生在動作過程中有充分時間顧及氣息、頭眼、發力、袖體的形態、上下身配合等。
“緩”:慢,與“急”相對,還有放松、松弛的意思。在“緩”的節奏下,身體和袖的運用方式有多種,但更為重要的是訓練身體和心意的控制力,如:直線揚袖。身體經含一節一節展開,勁力由腳下傳導至腰到胳膊肘再至手腕,袖體呈直線狀力達袖稍,在身袖一體與腳下呈對角線延伸至最遠時,也是最難以控制的臨界點。這時應將意識與袖體繼續延伸,等待袖體自然下落,身體、重心隨之下沉,而后腳相應的往點地方向延伸。整個運動過程舒展、通暢,充滿氣韻。“緩”的運動狀態很能考驗舞者的藝術修養,如起勢的心先起、意先領,氣息傳導,眼神的運動路線、強弱變化,以及全身整體的配合協調。
“急”:在古典舞中強調的是迅速、迫切的意思。要求的是“快而不亂”、“靈巧機敏”,是對心意和勁力控制把握游刃有余的體現。如片花組合的性格特點就是“靈動活潑型”,組合為快板節奏。快速的片花不表示一直是同一頻率,即使是快節奏也可以處理為附點節奏、切分節奏,配合腳位、上身擰、仰、含與方位變化,使得表現力豐富、變化清晰、層次分明、韻厚味醇。
受傳統中庸思想及陰陽辯證哲學觀影響,古典舞的緩與急,往往是相交織對比變化而行,也即“動中寓靜”、“靜中含動”、“點線交織”等。“急”不是一味的“急”,而是快慢對比之下顯示出來的“急”,不僅注意身體運動表面的動靜變化,而且強調人的身體和心靈整體內外的緩急節奏變化。
到了綜合性組合部分,無論是組合長度、節奏變化還是動作的復合程度都遠遠高于初級階段。但并不意味組合越絢麗繁復越好,組合的訓練性和袖舞的本體性仍是重中之重。從形式的繁簡變化轉向情感表達內容的深度探求,從華麗復雜的外在表象轉向對內心情感的意境表達。這一階段已不再停留在袖技、外部形態的掌握層面,更多的強調“袖情”、“袖韻”的表達,以袖舞意,以袖抒情。袖舞的袖既是身體的延伸,也是思想情感的延伸和外化。
袖因其材質的特殊性,通過各種線條、路線,勁力的變幻可隨著情緒、人物、意境的不同塑造出溫婉典雅的風格類型,也可表現剛武瀟灑的人物意緒。以“揚袖”為例:直線揚袖和弧線揚袖的風格氣韻就截然不同。直線揚袖善于塑造剛勁瀟灑的氣質形象,弧線揚袖(見圖1)善于塑造優雅柔曼的風格韻味,組合交錯就可舞出千姿百態的情感意韻。而繞袖組合又將富于女性審美的元素、動律集中展現開來。運用重心的多變與動勢的迂回婉轉使中國女性水一樣流動的曲線和柔美質感得以展現。流動的波紋線,具有弧形美,情深意濃、細致人微。每次轉身,后背也在傳情達意,每次流動,余韻猶存。
在邵未秋老師的袖舞課上,筆者充分體會到她努力引導學生從動作表象體會中國古典審美及其背后的深刻內涵,使“形”與“神”合,并將“神”放在更高、更重要的位置。而“韻味”的傳達是建立在對肢體、技法運用嫻熟的前提下,對藝術更高境界的追求。她在文章中也曾提到“袖技的訓練目的,是為感情的表達提供更加舞蹈化的渲泄方式,所以,袖的每一次開合收放所經過的由靜到動、由動到靜的過程,都應該是起于心、發于腰、形于體又歸于情的過程,這是內涵外現的過程。袖的舞動只有以內涵為依托,才能成為表現思想、凝聚情感的舞蹈形式。”(邵未秋:《袖舞教學縱橫談》,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以抖袖為例:勁力應從腳下傳導至腰,經過胳膊肘至腕部最后發力至擴開五指,力量根據袖稍等角度而加大或收小,如袖稍到達四十五度,則腕部勁力稍小,如袖稍到達身側九十度,則周身幅度都要放大,氣息的控制尤為重要,與徒手相比 “提”的時間要延長,與袖體同呼吸,達到“身袖合一”。在開合較大的動作中,為使袖體呈現其應有的線條形態,腳下、腰部、以及手臂、頭眼的幅度要達到最大限度。
水袖是徒手身韻的深化,一舉手一投足更要“神先領、意先行”,而“意念先行”、“心神先領”表現在肢體的運用上就是對氣息的控制,通過氣息的虛實、轉換,使動作更富表現力和藝術張力。能做到這個程度已是不錯了,但更高層面的藝術美應充滿“韻味”。正如“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一一楊玉環《贈張云容舞》”。形神兼備,意蘊無限的袖舞也可引發觀眾的無限共鳴與聯想,這些難以用語言文字形容和量化的“韻味”,也是中國古典舞最寶貴和追求的境界。“有余意之謂韻”,也就是中國古典美學所提出的“味外之旨”、“韻外之致”。中國古典文化對“意蘊”二字的解構,往往更傾向于載體的簡單表達,卻擁有本體的無限延伸可能,古云“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我們的肢體語言,就是載體,這些語言所表達的藝術美感,人物情緒及背景,則是需要達到意蘊深遠的本體。上述兩個衡量標準都突出一個“外” 字,即好的藝術作品,應像一杯好茶,淺嘗一口,滿嘴余香,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古典舞袖舞寫意化與詩意化的藝術形式》來源:《藝海》,作者:曾明慧
文章標題:中國古典舞袖舞寫意化與詩意化的藝術形式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xiju/48329.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