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心理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08-27 16:45 熱度:
摘要:馬克思人學思想的邏輯起點是實踐的觀點。首先他在本體論意義上引入了“實踐”范疇來確立人的本質;其次從生產實踐或勞動的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類歷史的鑰匙;同時一再強調,任何歷史的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任何現實的個人又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勞動和實踐活動的;最后以勞動和生產實踐為起點,馬克思在哲學史上就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顛覆。
關鍵詞:馬克思;人學思想;實踐
馬克思以前的哲學都是在人的實踐和創造之外去理解世界及其構成,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把對世界的理解置于人的生活實踐中,他規定,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同時,馬克思把他的人學理論的終極目標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的充分展開,這既是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
馬克思人學思想的邏輯起點是實踐的觀點。要構建出新的理論體系,其邏輯起點必須具有以下兩個特征:第一,它必須是最簡單同時又是最復雜的概念;第二,依靠這一概念,使得新的理論有別于舊的理論。因此,我們不贊同學術界把馬克思人學理論的邏輯起點歸結為人的需要的觀點。因為,其一,以人的需要作為研究人的問題的邏輯出發點,就很難把人與動物區分開來;其二,我們也無法把馬克思的人學理論與舊的人學理論區分開來。因此,我們認為,馬克思人學思想的邏輯起點應當是勞動或生產實踐。
第一,馬克思在本體論意義上引入了“實踐”范疇來確立人的本質,實踐是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的一個描述人與世界關系的范疇,它揭示出人與動物有本質區別。因為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區別開來。是說實踐是人由動物的生存方式向人的生存方式轉變的中介,它是人作為類存在物的現實的、具體的規定性。與此同時,以實踐作為人與動物的區別更具有根本性的意義。人們固然可以根據意識、宗教或隨便別的什么來區別人和動物,但這種區別一方面外延上具有無限擴展空間;另一方面,意識、宗教不可能作為本體論意義上質的差別的規定性,因為它們本身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
第二,馬克思是從生產實踐或勞動的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人類歷史的鑰匙。也找到了構建其人學理論的邏輯起點。生產實踐或勞動以萌芽的形式包含著馬克思人學理論的全部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整個馬克思的人學體系,可以說就是生產實踐或勞動概念的逐步展開。而且,馬克?a href='http://www.56st48f.cn/journal/jiji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急救艘補昝?“全部人的活動迄今都是勞動。”【1】他在《1844年經濟學手稿》中,在論述人的本質時,明確指出:“我們看到,工業的歷史和工業的己經產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2】“如果科學從人的活動的如此廣泛的豐富性中只知道那種可以用‘需要’、‘一般需要’的話來表達的東西,那么人們對于這種高傲地撇開人的勞動的這一巨大的部分而不感覺自身不足的科學應該怎樣想呢。”【3】
第三,馬克思、恩格斯一再強調,任何歷史的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任何現實的個人又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勞動和實踐活動的。我們可以大體上把人的生活世界分為三個層面,即自然界、人類社會和精神世界,它們無一不是人類實踐和創造的結果。馬克思講自然包括外在自然是人化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是指作為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的自然界。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具有三個特征:首先,客觀物質性是“人化的自然”的第一個特征。其次,實踐性是“人化的自然”的第二個特征。馬克思說,“被抽象地理解的,自為的,被確定為與人分割開來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4】。“在人類歷史中……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學的自然界”【5】。“作為自然界的自然界,……是無意義的,或者只具有應被揚棄的外在性的意義”【6】。第三,社會歷史性是“人化的自然”的第三個特征。這尤其體現在馬克思對排除歷史過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的批判上。人類社會本身就是人的集合,也是他進行的其他各種生產的基礎。“社會本身即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本身”【7】。所以馬克思又說:“人始終是一切實體性東西的本質”【8】。
第四,以勞動和生產實踐為起點,馬克思在哲學史上就實現了一次歷史性的顛覆。他對舊唯物主義的人是自然界產物的歷史傳統補充以人化自然和人化世界的嶄新結論,從而把對人的理解建立在嶄新的實踐基礎上。馬克思在其思想發展的進程中,曾經是黑格爾哲學的追隨者。黑格爾的人學的理論籠罩著神秘性和思辨性,在他那里人處于精神枷鎖的束縛之中。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人的批判,不是從思辨到思辨、由抽象到抽象,而是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馬克思首先批
判黑格爾把人都歸結為自我意識的觀點,他要求使人回到感性的、現實的人,把人本身看作使人的最高本質。其次,馬克思用人的感性存在的觀點,批判黑格爾關于人的超驗和神秘的觀點。對黑格爾思辨人的批判,不僅使馬克思發現了真正現實的人,而且也發現了歷史的真正主體,他以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取代黑格爾所謂的理性流動而實現了這種發現。當然,這一成果的取得,又是與馬克思跨越費爾巴哈的自然的人相聯系的。在馬克思以前的費爾巴哈是一個著名的人本唯物主義者,但他用生物學的自然主義眼光來看人,和18世紀舊唯物主義者一樣,把人僅僅看成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不理解人的實踐和感性活動在自然界和人的生成中的決定作用。馬克思批評費爾巴哈說:“誠然,費爾巴哈比‘純粹的’唯物主義者有很大的優點:他承認人也是‘感性對象’。但是,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對象’,而不是‘感性活動’……他從來沒有把感性世界理解為構成這一世界的個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動。”【9】不是像費爾巴哈一樣,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純粹自然地聯系起來的普遍性。
沒有實踐就不會生成人,因而也就不會有現實的世界,正如馬克思所說:“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10】所以,馬克思就對人作了科學的解說,他指出要改變人與物的顛倒關系必須廢除私有財產,而這種廢除只有通過勞動本身才有可能,就是說,只有通過社會的物質活動才有可能,而絕不能把它理解為用一種范疇代替另一種范疇,指出實踐是包括人在內的全部世界的根基所在。
對人的實踐本質的規定,只是從本體論角度區分了人與動物的質的差異,它以對人類歷史的一般抽象體現出人類所有歷史時期的本質特征。但如果馬克思的人學觀到此地步,它就無法達到對人的本質分析的具體化,無法揭示出人的現實的具體的生存狀態,正是基于這一點,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第六條明確提出了“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1】這是對人的實
踐本質命題的具體化。這個命題的提出使得馬克思將其真實地置于特定的社會歷史和具體社會關系中,通過歷史發展的真實軌跡去把握人的現實本質。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2卷,12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2卷,163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2卷,16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卷,335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卷,307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卷,336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46卷上冊,226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卷,52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卷,77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卷,77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3卷,5
文章標題:論馬克思人學思想的實踐觀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xinli/100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