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心理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17 09:40 熱度:
社交恐懼癥( social phobia,SP) 又被稱為社交焦慮障礙(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是一種過分的境遇性恐懼[1],通常在青春期起病[2]。患者多表現為在公開表演場合或社交活動中擔心被人注視,害怕自己會出丑和行為窘迫,并伴有持久而明顯的恐懼、焦慮情緒或逃避行為[3],常造成社交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人際交往、學習和就業,并且阻礙了主觀幸福感的提升[4],因而受到廣泛關注。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專業心理輔導師的幫助下,利用團體過程和團體動力的積極功能,通過團體內人際互動,在團體情境中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指導,向具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大學生提供彼此交互作用的機會[5],促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重新探索自我、認識自我和肯定自我,激發其積極交往行為。此外,團體輔導中具有一個團體輔導者可同時輔導十幾個到二十幾個求助者的優點,可大大提高輔導效率[6]。基于團體心理輔導在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獨特優勢,筆者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淮陰工學院部分具有社交恐懼傾向者實施團體心理輔導,現將具體實施情況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淮陰工學院張貼廣告形式發布通知,得到有社交障礙的同學主動求助。共有185名同學前來報名,采用社交恐怖癥量表( SPIN) 對求助者進行初步篩選,共將36名具有社交恐懼傾向者作為團體心理輔導對象。被輔導者分布如下: 男生19人, 占52. 78% ,女生17人,占47. 22% ; 大一學生26人,占72. 22% ,大二學生10人,占27. 78% 。所有被輔導者平均年齡為19. 6歲。由團體輔導者從所在學校一、二年級學生中隨機抽取36位具有正常人際交往能力者作為控制組,具體分布如下: 男生18人,占50. 00% ,女生18人,占50. 00% ; 大一學生21人,占58. 33% ,大二學生15人,占41. 67% 。平均年齡20. 3歲。
1.2研究方法
采用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前測后測的客觀測量對照設計,詳見實驗描述。
1. 3研究工具
( 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7]: 該量表由劉賢臣等人編制,由27項負性生活事件構成,量表包括人際關系因子、 學習壓力因子、受懲罰因子、喪失因子、健康適應因子以及其他等六個因子。事件發生時的心理感受分5級評定,即無影響、 輕度、中度、重度或極重度; ( 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SSRS)[7]: SSRS是肖水源等編制,該評定量表共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 ( 3) 抑郁自評量表 ( SDS)[7]: SDS測驗的分數越高,抑郁傾向越明顯; ( 4) 焦慮自評量表( SAS)[7]: 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正向計分題A、B、C、D按1、2、3、4分計,反向計分題按4、3、2、1計分。標準分值越小越好,分界值為50; ( 5) 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 SAD)[7]: 量表含有28個條目,其中14條用于評價社交回避,14條用于評定社交苦惱。評分采用“是-否”方式。( 6) 自尊量表( SES) [7]: 該量表有10個條目,采用四級評分。得分范圍: 自尊最低分為10,自尊最高分為40。
2結果
2.1團體心理輔導前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基本狀況比較
調查發現,在未正式進行團體輔導階段,實驗組與控制組成員在社會支持評定得分、社會回避及苦惱、抑郁自評和自尊得分等方面顯著性高于控制組( P<0. 01) 。而兩者在生活事件總應激和焦慮自評得分方面的差異并不顯著。結果見表2。
2.2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得分與控制組得分比較
在經過4個階段、連續八周的系統的團體心理輔導后發現,實驗組和控制組被調查者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生活事件總應激、社會回避及苦惱、抑郁自評、焦慮自評和自尊等量表上的得分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
2.3實驗組前測與后測的得分比較
調查發現,在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在實驗前后在社會回避及苦惱、自尊量表上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 P < 0. 01) ; 而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生活事件總應激、抑郁自評、焦慮自評等量表上的得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P<0. 05或P< 0. 01) 。結果見表4。
3討論
研究發現,實驗組被調查者在團體心理輔導后,社交回避及苦惱、自尊等方面的得分均有顯著的正向改變,這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社交恐懼傾向者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尊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上述結果與陶金花等人[8]的相關研究結果較為接近。這可能因為團體心理輔導中為參與者提供了安全、 溫暖和接納的集體氛圍,使團體成員更愿意開放自己,探索自己,無條件相互接納與尊重他人,在良好的團體互動中進行大量的自我暴露和情緒的宣泄,從而降低其心理負擔,并且當成員發現別人跟自己有相同的經歷或相似的困擾時,會減少焦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他們不必要的自卑心理,增進了人際信任。
在本次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采用合理情緒療法[10]進行的積極情緒訓練,成員之間通過相互支持和提振信心,學會了運用理性情緒療法澄清非理性認知,積極尋找并有效利用社會中的主客觀資源,有效幫助自己提高自我調適能力。當然,團體輔導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相比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安全感仍然不足,暴露帶有個人隱私的深層次的心理創傷仍有一定思想顧慮,因此需要與個別心理咨詢相配合,隨著本研究的深入,該方面的不足將逐步得到完善。
《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社交恐懼癥狀的影響》來源:《中國衛生事業管理》,作者:羅澤如 強冬梅 周興海
文章標題: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社交恐懼癥狀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xinli/4673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