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新聞論文 發布日期:2020-02-28 09:57 熱度:
在互聯網極其發達的當下,移動終端、云端科技深入發展,融媒體時代到來。融媒體突破了傳統媒體的局限性,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途徑,豐富了信息內容與形式。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轉變,大眾閱讀的方式也在變化。氣象信息是眾多信息類別中的一種,對大眾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影響。人們通過移動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所需的氣象信息。可見,媒體融合不僅為信息傳播帶來了便利,也使氣象信息傳播呈現出獨有的特征。本文以氣象信息為切入點,在媒體融合的語境下進一步闡述氣象信息傳播的特征,并探討加強氣象信息傳播的策略,以期為我國氣象信息傳播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氣象信息;傳播特征;有效路徑
一、引言
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媒體間的深度融合,這不僅擴大了信息容量,而且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途徑。氣象信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促使氣象信息真正發揮所承載的價值是本文深入探討的中心論點。那么,怎樣才能突破現有傳統氣象信息傳播方式呢?如何提升氣象信息在大眾生活中的傳播效力呢?這是現階段十分具有研究價值的重大問題。[1]
二、融媒體時代概述
融媒體是互聯網深度發展的產物,實現媒體融合是信息化時代媒體發展的必由之路。融媒體以互聯網為重要依托,在充分運用網絡的基礎上,實現媒體之間的深度融合。何為融媒體?簡言之,即將具有共性的媒體相互融合,并積極利用各自的互補性,緊緊圍繞人力、內容以及宣傳等主要內容,打造新型媒體。例如,充分利用傳統廣播、電視、報紙、移動終端以及網絡等媒介,實現彼此間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內容互通,并在此基礎上打造宣傳互融的新型媒體,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4G網絡的支撐和5G時代的開啟,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契機,[2]同時豐富了融媒體的時代內涵。隨著信息的互融互通,氣象信息的傳播路徑有了新的變化,人們不僅可以隨時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而且可以共享信息化成果,增強幸福感與獲得感。
三、探析融媒體語境下氣象信息的傳播特征
(一)傳播覆蓋面廣泛
不同學者對媒體的認知有所區別,部分學者認為媒體是個體感知的延展,對個體認知具有彌補作用。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層出不窮的信息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促使人們對待事物的看法變得更加全面。由此看來,相比于傳統媒體,融媒體拓寬了信息傳播的范圍,不僅增加了信息發布的主體,而且促進了主體與信息之間的互動。融媒體擴大了氣象信息的覆蓋面,使氣象信息逐漸呈現出全球化特征。如大眾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查看國內外的最新氣象動態信息,不僅包括城市氣象信息,而且包括各大主要景點的天氣情況。[3]
(二)信息傳播速度快
融媒體在擴大信息傳播范圍的同時,也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據不完全統計,以微博為例,微博客戶端發布的一條消息,僅需30秒就可以被全球微博用戶所接收,[4]在18分鐘左右就能夠將點擊率上升到200萬人次。可見,融媒體平臺可以極大地加快氣象信息傳播速度。在氣象信息領域,融媒體為其提供了新傳播途徑。如對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地區而言,及時獲取天氣預報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傳播過程具有很強的互動性
融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顯著區別之一是互動性。融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單一傳播的局限性,使信息傳播過程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在融媒體語境下,氣象信息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在傳播過程中,利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方式,將氣象信息變得具象且動態,同時開通平臺后方留言通道,大眾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與氣象人員進行溝通,既可以實現實時在線反饋,又可以采取在后臺留言的方式。
(四)凸顯信息個性化特征
隨著融媒體深入發展,信息爆炸式增長,信息量的增加為大眾選擇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有所差異,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人們可以以個人喜好及需求為依據,通過融媒體平臺尋找信息,媒體平臺也可以據此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與此同時,不同年齡階段的用戶獲取信息的途徑也是有差異的,年輕群體更傾向于使用抖音、火山、微博等社交平臺獲取氣象信息,多元化的氣象信息能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5]
(五)輿論導向具有及時性
信息量激增也帶來了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而新媒體是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載體,不良信息的出現會影響甚至誤導大眾,進而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融媒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有助于及時糾正錯誤的信息導向。此外,融媒體語境下的氣象信息具有及時性,可以極大地減小不良信息給大眾帶來的損害。
四、融媒體語境下提高氣象信息傳播水平的路徑
(一)加強新舊媒體聯結,實現信息共享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傳統媒體發展面臨著巨大困境,亟須完善與創新。新媒體的出現帶來了媒體融合的契機,新媒體應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汲取傳統媒體的可取之處,并融入時代特色,不斷創新氣象信息的傳播方式與傳播內容。此外,新興媒體大量出現,不同媒體具有各自的優勢,而融媒體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又能夠更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共享。
(二)引入“中央廚房”模式,依據媒體特征進行主題建設
“中央廚房”原指對食材安全作出統一規定,氣象信息領域也可以運用“中央廚房”模式。對于氣象信息質量,權威部門可以對其作出整體規定,以保證氣象信息的及時與有效。現階段,氣象領域也逐漸出現信息同質化傾向,那么,如何才能讓各大媒體平臺發布的氣象信息真正發揮效用呢?不同媒體具有各自的特質,每個媒體均可以依據自我特征創造主題式氣象信息。
(三)建立多媒體聯動機制,注重矩陣效應
在融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信息數量眾多且種類繁雜,建立多媒體聯動機制一方面可以加快氣象信息的流通速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減小不良氣象信息造成的損失。就氣象信息傳播方式而言,只有實現自媒體與社會媒體之間的充分融合,[6]才能讓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遍布全網。在制止不良信息方面,通過媒體融合形成矩陣效應,將有害的氣象信息止于搖籃,以便正確引導輿論。
(四)重視技術升級,豐富內容形式
對于氣象信息而言,不僅要注重信息傳播形式,也要注重信息內容。現階段,如何利用融媒體增強氣象信息內容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呢?必然是重視新技術的應用,充實氣象信息內容,搭乘5G契機,實現技術層面的升級與更新換代。利用視頻直播穿插氣象信息進行播報,或者在火山、西瓜等短視頻平臺上播放相關的氣象信息資訊。在氣象信息內容制作方面,通過使用H5語言形成數字化產品內容,將氣象信息以網頁的形式加以播放與宣傳。在技術層面,可以適當加入VR(虛擬現實)技術,讓受眾在虛擬氣象環境中感受和接收氣象信息,給人們帶來動態立體的體驗,在增強沉浸感的同時增強氣象信息的感染力。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氣象信息,真正體現氣象信息的實際價值。
五、結語
氣象信息是眾多信息的一種,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媒體融合時代,對于氣象部門而言,將氣象信息有效地傳播在大眾生活中是其重要職責,而且科學且及時的氣象信息可以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重要指導與參考。
參考文獻:
[1]喻國明.融合轉型的新趨勢:“高維”媒介中的“平臺型媒體”——對互聯網邏輯下未來傳播主流模式的分析與思考[J].現代傳播,2012(2):162-163.
[2]莊勇.從“融媒體”中尋求生機的思考與探索[J].新媒體研究,2016(19):50-51.
[3]胡亞,何孟潔,牛彥元.打好“組合拳”遏制氣象謠言瘋傳[J].網絡傳播,2017(7):68-69.
《氣象信息傳播特征與有效路徑》來源:《新聞研究導刊》,作者:譚沁
文章標題:氣象信息傳播特征與有效路徑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xinwen/420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