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新聞論文 發布日期:2011-03-07 09:24 熱度:
內容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新聞媒體作為宣傳思想戰線,要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輿論支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喉舌作用,把黨的新農村建設這一戰略決策宣傳好、貫徹透,為建設新農村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本文將主要從新農村建設與媒體宣傳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新聞媒體如何更好地做好新農建設報道三方面進行論述,以其達到更有效地發揮新聞媒體在宣傳報道方面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媒體宣傳對策建議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解決新世紀新階段的“三農”問題開辟了新途徑。同時也為我國的農村采訪報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新聞宣傳是否能夠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喉舌作用,切實把黨的這一戰略決策宣傳好,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在農村報道領域的重點。
一、新農村建設與媒體宣傳之間的關系
縱覽我國新聞事業發展脈絡,我們不難看出,農村報道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意義重大。歷史上的任何一次農民運動都對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民主主義革命以農村為根據地,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思想指導而取得勝利。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八億農民率先進行的改革,創造了社會改革的經驗和奇跡。農村改革很快改變了農村的面貌,也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為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有用的經驗。它使我國從此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又明確了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項新的戰略,在短短的幾年間,讓廣大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國新聞媒體做好農村報道,自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決策的提出,凸顯的是全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條件和新機遇。新聞宣傳工作只有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才能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要廣泛深入地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奮斗目標,全面準確地宣傳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各項方針政策,不斷加大理論宣傳力度,及時為農民群眾解疑釋惑,確保新農村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推進。
因此,無論是傳統主流媒體還是新興社會媒體,無論是黨報黨刊還是都市類報刊雜志,都要把目光對準農民,及時充分地宣傳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全面客觀地報道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總結推廣各地的新方法、新經驗、新典型,反映農民群眾的呼聲和愿望,激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引導他們為創造美好的幸福生活努力奮斗。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努力。如果僅僅是政府部門“剃頭挑子一頭熱”,建設新農村的宏偉藍圖也就無法實現。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新聞機構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深入宣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意義,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舉措、新進展,以及社會各方面支持、參與和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創造、新成效,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問題
在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涌現了一批對農村、農業建設成就以及農民創新發展關注的新聞機構、新聞工作者,他們為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就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但是,當前一些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聞報道,雖然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輿論氛圍,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新聞宣傳在推動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作用的有效發揮。
首先,新聞宣傳的針對性不強,缺乏與新聞受眾的有效溝通。新農村建設報道的主體受眾應該是我國廣大的農民群眾,目前,我國約有9億多農民,但他們擁有的媒體資源比例卻很低,特別是對新興的網絡媒體,更是知之甚少。
從傳統媒體對新農村建設新聞宣傳的重要性來看,電視媒體最為受眾所容易接受,在新農村建設新聞宣傳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據相略統計,目前全國400多家地市級以上的電視臺、100多個衛星電視頻道所開設的欄目中與農村、農業、農民息息相關的報道所占比例卻屈指可數。就是以農業報道為主的中央七套,也漸漸縮減了農業報道所占的比例。與農村接觸最為緊密的縣(市)級電視臺,也在創新、改版的浪潮中,與農民日漸陌生。廣播“窄播化”浪潮的涌起,使專業化、受眾群得到了進一步的細分,但離農業、農村、農民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在紙質媒體領域,目前只有《農民日報》、大眾報業集團的《農村大眾》,湖北《農村新報》、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的《河北農民報》、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的《四川農村日報》等十多家涉及新村報道。在我國的三大黨報中,《經濟日報》原來辦有《經濟日報農村版》,但近幾年也改版為《中國縣域經濟報》,減少了對農村的報道數量。
第二,新農村建設新聞宣傳的主體地位不突出,新聞宣傳中暴露出媒體站在都市的視角看新農村建設、缺乏創新等問題。一些媒體或從業人員在新聞報道中,僅僅是為了報道而報道,導致在新農村建設新聞宣傳上出現“敷衍了事”的現象。勿容置疑,近三年來,傳統媒體在新農村建設新聞宣傳上積極性高,工作力度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許多媒體在宣傳的要點上,往往閉門造車,站在都市的視角看農民,摸不準農業、農村、農民的脈膊,這種“填鴨式”、“強買強賣”的宣傳方式,使農民參與和互動的積極性不高,結果收效甚微,甚至招致農民反感。還有一些媒體為了完成宣傳報道任務,采編人員不能真正深入農村,體察農民疾苦,傾聽鄉村的呼聲和要求,往往寫稿靠會議、采訪靠總結、走馬觀花拍鏡頭,往往導致報刊、廣播、電視對新農村建設的宣傳聲勢很大,一片熱鬧,但媒體為農民當好喉舌、為黨和政府當好政策的參謀助手的功能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第三,在新農村建設宣傳工作中缺乏貼近性,受眾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農村受眾對媒體多樣性、實用性的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傳播內容的選擇也多以市民的趣味和喜好為取向。一些媒體在新農村建設新聞宣傳上出現了主觀片面、盲目拔高等傾向,過分夸大新農村建設的成就,關注富村多,關注窮村少,報道出來的典型缺乏示范效應。不少媒體很少見到新農村建設中的負面消息,報喜不報憂,個別記者被市場經濟的不良現象所腐蝕,利益熏心,完全違背職業道德,從而使媒體的公眾可信度、權威性必將受到農民的質疑。同時,作為新農村宣傳主體的農民在報道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此外,報刊上的對農文章學術味濃,廣播電視節目在欄目設置上、播出時段的安排上、節目內容的選擇上與農民收聽收看習慣和實際需求嚴重脫節,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三、新聞媒體如何更好地做好新農建設報道
一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全面理解黨中央、國務院關心“三農”問題的新決策,新舉措,以及各地為貫徹中央一號文件所做的重大決策和部署,掌握宣傳重點,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宣傳要點,要針對農村農民的實際進行宣傳,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采取政策問答等形式,深入淺出的進行宣傳,使建設新農村內容家喻戶曉,人人明白。通過各種媒體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告訴農牧民建設新農村是為了保持城鄉的協調發展,提高農業綜合能力,建設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并且分析了農業在發展中的困難,同時描繪了建設新農村的前景,增強了農民參予新農村建設的信心。
二要重點宣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營造文明新風,傳播先進文化,培育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純樸鄉風,崇尚讀書,尊老愛幼,積善行德的美德,媒體是直接的傳播倡導者,目前在農村還存在著許多與現代文明不相符,甚至是抵觸的現象,如看風水、賭博、不贍養老人等,這都需要用正面的典型來引導,這方面我們就要善于發現典型,推廣典型。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不論是事件還是人物,都是報道的好題材。新聞工作者要精心策劃,開辟專欄,充分挖掘好的典型,樹立榜樣,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由于這些典型都是身邊事、身邊人,加之媒體的感染力,群眾聽得見,學的快,必定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要發揮輿論的正確引導,努力營造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偉大實踐,要保證各級黨委和政府正確貫徹中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保證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就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形成維護農民利益的強大社會輿論力量。新聞工作者要提高宣傳質量和宣傳水平,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力量,只有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加快推行農村面貌的改變,做為新聞宣傳,要集中聚焦“三農”,要全面準確的宣傳好黨在農村中的各項優惠政策,客觀報道建設新農村中的成功經驗,總結推廣各地的新創造、新經驗、新典型,切不可以偏慨全,顧此失彼,曲解新農村建設的含義。
四要創新宣傳形式,建設新農村的報道和其他新聞報道一樣,要求創新。首先是內容上的新,新聞宣傳工作要緊緊圍繞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的總體要求,聯系農民身邊的生動事例,運用農民喜聞樂見的鮮活語言,運用新聞、專題、評論,生動反映來自基層的典型和經驗,推出一批有農民愛看、想看的好節目、好報道、好作品,緊緊結合農村各方面的諸多新變化的新聞事實,進行采訪報道,不要搞形式主義。其次是報道方式的創新。要改變過去對“三農”宣傳的傳統模式,講究宣傳藝術,提高宣傳水平,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各有優勢,要創新取長補短,形成合力,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準確把握各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全局,注意掌握分析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動向、新問題,要堅持深入基礎,多研究,多采訪,多分析,寫出農村的新氣象,新變化,使新聞宣傳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助力器。
在求新的同時,新聞工作者還必須注重新聞的“求真”,要堅持以真實性為第一原則。“求真”要切實把握好信息的準確性。“沒有厚實的思想基礎,沒有對改革開放態勢的準確把握,要想讓稿件準確有力無疑是在沙灘上建樓宇”。因此,新聞工作者要以務實的態度去掌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及時為農民和鄉村干部提供有用、有益、準確、有效的信息,避免在政策、生產、生活等方面誤導農民群眾。現階段,農村涌現出來各種各樣新人新事新經驗,其中不少具有普遍的價值,但也有少數是在特殊情況和條件下產生的個例,這就需要媒體深入采訪,分析論證,加以區分,在報道時把握分寸,以免說過頭話。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新聞報道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一作用,在于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顧全大局,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源為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輿論保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新聞工作者要科學、全面、準確地把握新農村建設的新聞宣傳,發揮各個新聞媒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精神,這樣,才能使新農村建設的新聞宣傳收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z],2006
2、溫家寶,《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需要重視的問題》[z],2006
3、何梓華,新聞理論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李揚,《科學把握“新農村”報道的理性視點》[J].中國記者,2006年
5、藍鴻文,專業采訪報道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劉海貴主編,知名記者新聞業務講稿[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7、周勝林,尹德剛,梅懿著,當代新聞寫作[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8.高樺;曹俊卿,淺析新農村建設報道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08年12期
文章標題:新聞媒體如何更好地做好新農村建設報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xinwen/751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