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电影网_久久久久久电影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按摩秒播_天堂福利影院_国产男女爽爽爽免费视频_国产美女久久

“洞庭歌王”潘之美與他的漢俳創作

所屬欄目:音樂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0 10:07 熱度:

  [摘要]潘之美是湖南優秀的民歌手。其創作業績被大型辭書《湖南之最》收入,并被譽為“洞庭歌王”。他鐘情民歌,熱愛漢俳,其漢俳創作是內心真情實感的流露和對湖鄉熱愛的吟唱。
  [關鍵詞]評論,潘之美,漢俳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潘之美(1937.1.12——),湖南南縣人,出生于普通農家。1956年參加教育工作,現退休。他于勞動、工作之余,搜集、整理、創作民歌、漢俳50000余首。2002年12月,他的事跡被《湖南之最》大型辭書收入,并被湖南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洞庭歌王”稱號。他的創作和作品被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農民日報、湖南電視臺、湖南日報等近百家媒體介紹和刊載。2005年5月,他被文化部授予“中華驕子”的稱號;同年6月,他又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杰出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一、鐘情民歌,為伊消得人憔悴
  潘之美熱愛民歌,鐘情民歌。從他的孩童時期開始,便學唱民歌。14歲時,便能吟唱出一首首像模像樣的民歌。1954年,當他初中畢業時,就潛心收集洞庭湖區口語入詩。其創作,可用“瘋狂”二字來概括。有人說他的創作,“幾乎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有時一天甚至能創作歌謠80
  余首”。[1]一天創作80余首歌謠,這在常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難以做到的,但他做到了。
  潘之美先生在他的《我怎樣創作民歌》時說:“寫詩,無非是兩件事:一個是發現,一個是表現。先有了發現,后才有表現。沒有發現,表現什么呢?發現要有妙想、妙想聯翩;表現,要有妙語、妙語連珠。”[2]出生和工作在洞庭湖畔的他,深深地扎根于湖鄉這片熱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表現生活,謳歌生活。為詩歌,他已吟唱50個春秋,就是為了他剛初中畢業時在日記中所寫的那句誓言:“不在文學上創造奇跡,誓不為人”。[3]一句誓言,激勵他大半生。而今,他可以笑對后人,七部詩集公開出版,創作5萬余首詩歌,這不是奇跡嗎?
  民歌,源于生活,是生活原汁原味的體現。當年那個年幼的擠在大人們中站在最高土堆上的用心聆聽傳統民歌的稚童,而今用畢生心血鑄就的桂冠——“洞庭歌王”,所創作的詩歌散發的藝術魅力是令人折服的。
  他雖出身農民,但家庭成份這個由父輩決定的因素給他的人生背上沉重的枷鎖。他從事教育工作不久,便又回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田間勞作之中。春種、秋收、冬修,正如他自己所說,是藥鋪里的甘草——離不得,又好比是楊家將攻打天門陣——陣陣不離穆桂英。正因為如此,有失
  必有得。感謝生活,賦予了他創作的源泉。播種、插田、除草、割禾、挑土、開渠,體驗實,感受深,沉重的勞作,雖然身體疲憊,但創作的收獲卻如珍珠般一串串跳躍在他的筆尖,帶來心靈的喜悅。
  感受生活,認識生活,提煉生活,是作家創作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跳躍與升華。當潘之美先生在有意無意,自覺與不自覺之間咀嚼生活之時,藝術思維也就逐漸形成,他胸中巨大的創作欲望也便與日俱增,并得以火山般的爆發。俄國文學大師高爾基曾說過:“認識就是思維。想象在其本質上也是對于世界的思維,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思維,是‘藝術’的思維。可以說,想象——這是賦予大自然的自發現象與事物以人的品質、感覺、甚至還有意圖的能力。”[4]當生活的乳汁流淌在作家的胸腔時,想象的肢膀便無拘無束翱翔在自由創作的天宇。瞧他在熱火朝天的冬修工地寫的一首民歌:
  “新修渠網布田園,
  條條渠道根根弦;
  金渠流水銀渠響,
  彈出公社大豐年。”
  這是反映我國六十年代農村,特別是湖區農村開始田園化建設的場面。第一句實寫,第二句用比的手法,形象而生動。第三句寫未灌水的渠為干渠,謂為金渠;渠水流淌,浪花翻滾為銀渠,喻得貼切。第四句一個“彈”字,就如詩情澎湃,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田園化、水利化的作用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文學是主情的,這是它區別于其它文字形式的一個根本特點。英國文學理論家柯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一文中曾說:“真正的藝術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種東西。”作為優秀民歌手的潘之美先生,憑借其豐富想象力的展現,將民歌這一體裁,玩轉得如魚得水,鳥翔天空一般得心應手。
  幾十年來,哪怕是在工作崗位,還是退休在家,他都對民歌有一種深深的眷戀,癡情地追求。一輛單車,一個褪了色有些古董味的挎包,是他采風、吟唱時的必備,如狂的創作熱情,使他這個已逾七十高齡的漢子,還如稚童迷戀一個心儀的玩具般入迷。
  二、迷上漢俳,衣帶漸寬終不悔
  民歌是詩,漢俳也是詩。而且它們都是微型詩,“迷你詩”。[5]
  漢俳雖然問世時間不長,但迅速在民間蔓延,學做漢俳者漸多。作為民歌手的潘之美,在接觸漢俳以后,也便扎進漢俳創作之中,以其創作民歌的豐厚功底,不遺余力地創作漢俳。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時說過,文學藝術要“推陳出新”。作為歷史悠久的民歌,自古以來文人們就不斷地汲取其營養,來豐富自己的創作。屈原的《九歌》,就和民歌有著扯不清的血緣關系,它上承《詩經》中“國風”的現實主義創作之路,下啟后代諸如曹植、李白等人浪漫主義的文風。如果說沒有江漢汝水間民歌如《詩經》中的《漢廣》、《江有汜》;《說苑》中的《子文歌》、《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以及沅湘一帶民間祭神的歌曲巫音,那么也許今天人們會很難見到象《九歌》、《離騷》那么優秀的作品流傳至今。
  民歌是詩歌的母體。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也有諸如“一首民歌足以敗壞一萬首”的謬論)。如果沒有“風”、“騷”的薪火相傳,就不能見到象樂府、古風、律詩、絕句、詞、曲、自由詩等詩體的繁花綻放。可以說,我國輝煌詩史的繁榮是植根于民歌的土壤。
  漢俳作為一種新詩體,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在民間蔓延是不足為怪的。因為它的短小,易于為人接受,加之,它不必苛求戴著平仄格律的鐐銬跳舞,所以熟悉它的人便嘗試著作了起來。作為民歌歌手的潘之美先生,在接觸漢俳以后,便試著將民歌與漢俳比較,并大量地創作漢俳。他在《我是怎樣創作漢俳》一文中,舉了一些將民歌改寫成漢俳的例子。如
  冬修(民歌)
  擔堤踏雪追,
  揮汗笑語飛;
  “人意風領會,
  掀開衣服吹!”[6]
  將其改為漢俳,便成:
  擔堤汗滴揮
  好在人意風領會
  掀開衣服吹[7]
  風雪中擔土筑堤,你來我往,你追我趕。雖風雪漫天,寒冷徹骨,但勞作中雪花被汗水融化,且壯語豪言,充滿幽默之語“人意風領會,掀開衣服吹”。風領人意,不用掀衣扇汗。民歌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全景式風雪擔土筑堤畫。而漢俳呢?截取了一個畫面“擔土揮汗風掀衣”,更精采,更典型,更凝煉,將民歌中所說幽默之語,化作濃墨彩繪之筆,更為具體、形象。又如:
  觀排灌站煙囪有感(民歌)
  煙囪粗又圓,
  沖向白云間;
  送根大煙管,
  玉皇吃旱煙![8]
  將其改成漢俳后,便成:
  煙囪聳藍天
  恭送一根大煙管
  玉皇吃旱煙[9]
  民歌用豐富而大膽的想象,夸張而又貼切,有點象賦一般,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漢俳則如敘說故事一樣,詼諧而又帶點自豪感。一個“聳”字,一個“恭”字,就將漢俳帶入了一個新的意境,更有趣味而富有美感。
  他在創作民歌之時,不忘將漢俳與之對照比較而創作漢俳新作,推陳出新而另辟蹊徑,可謂獨樹一幟。既有民歌味,又不失穿上漢俳的外衣而更鮮亮。
  潘之美先生接觸漢俳時,他已退休。他對這一新詩體格外喜歡,除了將其與民歌比較創作外,對漢俳的創作,也達到了如癡境地。即使臥病在床,也不忘寫作,常遭到夫人的嗔罵。講歸講,“罵”歸“罵”,我自獨行,夫人拿他也沒法。民歌味的漢俳在他筆下汩汩而出。
  其實,詩歌的創作,無論用何種詩體,它都扎根在民歌的土壤上而開花結果。這正如果林中的桃、李、梅、杏等果樹不能離開大地;又如菜園中的茄、椒、豆、瓜也不能離開土地一樣。豐富的營養,只能使果蔬更大更甜,更能品味豐收的美景。潘之美先生作為優秀民歌手,其漢俳的創作,也更得心應手,他創作漢俳時間雖然不長,然而數百首漢俳的成績,也頗令人刮目相看而為人稱道。
  三、內心的吐露與本土的吟唱是他的追求
  八百里洞庭美如畫,詩從畫中來。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潘之美先生,他的民歌與漢俳創作,就是對這塊熱土感受的吟唱。他的愛恨情仇,他的喜怒哀樂,他的苦辣酸甜,都與洞庭這一方水土息息相關。
  他1954年初中畢業以后,就在鄉間泥土中勞作,即使后來他成為民辦教師(快到退休之時,他才轉為正式公辦教師),他也與田野有著割不斷的情絲。他自己曾說過:“是勞動的雙手,蘸滿汗水與激情,在膝蓋上,田塍上寫出來的”。[10]正由于他對農村的熟悉與熱愛,所以他對農村的樹木花草,人和物事傾注了無限的情愫并進行謳歌吟唱,從而寄托著一個中華兒女的赤子之心與鄉土之戀。他曾寫道:
  水綠山又青
  樂壞洞庭打漁人
  日夜撈金銀[11]
  又云:
  詩筆可生花
  詩筆生花勝鮮花
  香遍我中華[12]
  如果沒有對湖鄉農村的熱愛,又何來“詩筆生花“的激情創作?
  著名詩人于沙先生曾給潘之美《洞庭情歌》題詞時說:“之美之美,美之美之!詩之美,人之美,生活之美,集中在你身上。”[13]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呂進先生在1987年10月12日評價潘之美的詩歌時說:“質量不錯,他能引人產生美好的想象,給人以生活美、藝術美的享受。”[14]這些評價,雖然是溢美之辭,但也確實如此。潘之美先生自己曾說過:“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在洞庭湖濱土生土長,我永遠記念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村一舍,我對這個土地太有情感了,我將永遠以自己的筆去描繪這里的湖光水色,去歌唱那些善良、友好、勤勞的父老鄉親。”[15]就是這種情感,他象啼血杜鵑一樣,用手中的筆,對哺育他成長的湖鄉大地的人與物縱情歌唱。漢俳連作《荷塘》二十四首,就頗具代表性,它描寫了水鄉特色植物——荷的嬌艷,以及蓮姑的勤勞和豐收的喜悅:
  一
  十里綠荷塘
  香蓮碧水清風涼
  蓮姑心爽爽
  二
  碧葉托紅蓮
  蜻蜓樂得競飛旋
  豎立荷包尖
  三
  清風過荷塘
  紅蓮白蓮相躲藏
  國色又天香
  四
  藕花開心旺
  彩蝶飛落花芯上
  歡欣舞肢膀
  五
  碧水映藍天
  采蓮姐妹露笑臉
  更添數枝鮮
  六
  碧荷映藍天
  笑聲歌聲匯一片
  紅蓮采紅蓮
  ……
  十八
  蓮姑賞蓮花
  蓮花羞將頭低下
  美麗不如她
  ……
  二十
  采蓮碧塘中
  面如荷花歌帶情
  驚起飛鳥鳴
  ……
  二十二
  鮮花滿頭戴
  蜜蜂嗡嗡飛下來
  把人作花采
  二十三
  采蓮姐妹唱
  荷上蝴蝶舞翩翩
  荷下戲鴛鴦
  二十四
  小舟池中走
  姐妹采蓮正忙碌
  歡樂采豐收[16]
  湖鄉美,美如畫;人兒美,美如仙。這是詩人蘸滿對湖鄉的情與愛,發自內心深處抒發對湖鄉的贊美。如果沒有對湖鄉深深的情感和對身邊事物細致的觀察,是寫不出如此好詩的。荷塘美,美在荷、蓮、花,引得蜻蜓旋,蝶兒舞;人兒美,美在比荷麗,比蓮艷,比花嬌,因為蜜蜂誤將人作花,荷花相比頭低下。又如:
  稻谷遍地金
  太陽不肯下山林
  蓋顆豐收印[17]
  作者對家鄉的愛,對家鄉的情,是濃郁的,對家鄉豐收美景,更是不遺余力的贊嘆。“蓋顆豐收印”,既形象又生動。他濃墨歌唱家鄉,是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對哺育他成長的這塊熱土,深深眷戀的緣故。故而他內心流露的是一腔赤子之心的真誠,對本土的吟唱也成為他區別于眾人創作的一大特色。
  四、不加雕飾,素面迎人是他創作風格的所在
  潘之美是一個農民詩人。他的創作風格也就顯得樸素而鉛華洗盡,真正地做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他自己曾說,是勞動中風趣的場景、幽默的話語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難怪有人形容“他的民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洞庭湖畔的農村生活自己跳到紙上來的”。[18]
  農村的生活,缺少城市的喧囂與豪華的點綴,那湖鄉田園淡泊生活浸漫的詩歌,也就如洞庭之水般清澈。《美不美,潘之美,情歌唱得湖鄉醉》,1999年1月15日,湖南衛視晚間新聞以5分鐘的時間介紹了潘之美的創作。2005年5月8日,中央電視臺也播出了他在田間、地頭、家里反映他創作的新聞。正是湖鄉的沃土,使他創作的詩歌充滿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
  機器耕種忙
  我是湖鄉作田漢
  生活在天堂
  不事粉飾,難掩自己生活在湖鄉新時代的幸福生活的喜悅。
  發表于《上海文學藝術報》的《夢君》十二首漢俳,更是體現了湖鄉女子對愛情的追求與反思。
  見君即思君
  夜夜思君夜夜夢
  夢醒淚滿襟
  
  君約梅花開
  茫茫長夜夢君歸
  夢醒獨徘徊
  
  當年識君后
  思君夢君為君憂
  問君羞出口
  ……
  當初兩離分
  半是思君半恨君
  何不轉回程
  湖鄉女子對君的思戀,有如湖水的深邃與波瀾狂起,難掩平靜,但又樸實無華而絲藕相連,難忘那段愛,難斷那份情。真實的情感,有如雨打荷葉,乒然有聲,四濺而開。
  寫情如此樸實,寫勞作呢?請看《山頭開田》:
  鎬鋤舞云間
  自古農民只種地
  如今“喜”種天
  又如《建閘姑娘》:
  風雪來獻花
  姑娘笑將凌衣拍
  說穿“香羽紗”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難懂的字眼,質樸而濃烈的情感在字里行間跳躍。形象、具體、幽默滲透在詩句里。通俗易懂而又含蓄韻味,從而表現豐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內涵,創造出一種淡遠深邃、富有吸引力的藝術風格。宋人梅堯臣曾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易難”(《讀邵之疑學士詩卷》)。王安石也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難章”(《題張司業集》)。將下山太陽喻為“蓋顆豐收印”;將農民的幸福生活喻為人間“天堂”;將農民開山造田比為“喜種天”;將惡劣天氣中勞作情景中的風雪視為“獻花”。何等詼諧,平淡中見深意,含無盡之意于言外,真讓人難以釋卷!
  南縣彭佑明先生曾評價潘之美先生的詩,“堅持民族化、大眾化、現代化方向,走搜集、提煉洞庭湖區口語、俗語,特別是歇后語、雙關語入詩的途徑,歌唱‘真、善、美’,鞭撻‘假、丑、惡’,給人們的業余生活增添了一絲樂趣。同時,在享受這一絲樂趣中使人潛移默化,陶冶性情,激人向上”。[19]潘之美先生的創作,以平淡、含蓄的藝術風格,贏得了讀者,贏得了贊譽。他不但是一個優秀的民歌手,無愧“洞庭歌王”的美譽,更是一個勤于耕耘,努力創作而又碩果累累的漢俳詩人。
  
  
  參考文獻:
  [1]劉惠江沈帥情歌唱得湖鄉醉[N]長沙湖南科技報2005.8.25
  [2]潘之美潘之美洞庭歌謠集•我是怎樣創作民歌[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5.3
  [3]潘之美潘之美洞庭歌謠集•后記[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3
  [4]高爾基論文學•談談我怎樣學習創作[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5](香港)曉帆漢俳論[M]香港新天出版社1993.1
  [6][7][8][9]潘之美潘之美洞庭歌謠集[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3
  [10][13][14]潘之美洞庭情歌[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12
  [11][12][16][17]潘之美潘之美洞庭歌謠集•下集[M]銀河出版社2006.7
  [15]肖正民湖南民歌和湖南民歌手潘之美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臺1994年4月22日播出稿
  [18]劉惠江沈帥情歌唱得湖鄉醉[N]益陽益陽日報2005.8.14第一版
  [19]彭佑明走進《湖南之最》的民歌作家[N]長沙湖南日報•雙休周刊2005.10.21

文章標題:“洞庭歌王”潘之美與他的漢俳創作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yinyue/1321.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月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 网色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 999免费网站 | 成人av观看 |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 免费观看色 |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桃 | 一级片在线播放 | 天天操夜夜操 | 羞羞视频网页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一区二区日韩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欧美理伦片在线播放 | 日韩高清不卡 |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欧美aaa一级片 | 色婷婷久久 | 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美女爽到呻吟久久久久 | 福利一区视频 | 91人人在线| 精品视频久久久 | 欧美日韩国产传媒 | 午夜电影在线播放 | 天天曰夜夜操 |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 |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 九九热在线免费观看 | 黄色在线免费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一区欧美 |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 av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