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音樂論文 發布日期:2018-03-21 16:59 熱度:
藝術發展與音樂、美術、文學等等方面都是分不開的,而音樂對于視覺上的影響可能大家就不太熟知了,以下就是這些方面的介紹。
摘要:音樂的視覺化傳播的原因、具體傳播方式、傳播特點及其未來發展趨勢,以期對當代音樂傳播的發展面貌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進一步理解和探究當代音樂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音樂視覺,音樂發展,音樂方向,音樂論文
關于“音樂的視覺化傳播”的概念,姚杰在《從音樂的視覺化傳播看新民樂的走勢》一文中曾嘗試性地提出“以樂曲自身為中心,以普通大眾為對象,以電視鏡頭為手段進行的一種在視覺上給予音樂理解的傳播活動”的定義。吳哲在文章《淺析音樂的視覺化傳播》中認為:“音樂的視覺化傳播應指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借助電視、電影、網絡等大眾傳播載體,通過畫面、影象來詮釋音樂內容的、視聽結合的大眾化傳播方式。”
筆者主張:音樂的視覺化傳播是指信息化的音樂文化借助多種傳播媒介或方式以視覺的形式在社會環境中被交流與共享的過程。音樂傳播的內容不僅包括具體的音樂作品,還應包括任何具體或抽象的音樂以及與之相關的音樂文化。音樂傳播的媒介不受局限,既包括傳統的文字、圖片媒介等,也包括電影、電視等眾多電子媒介。音樂的視覺化傳播既包括靜止的視覺呈現也包括動態的影像傳播。
推薦期刊:《音樂教育與創作》宗旨:堅持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成為振興音樂教育的“講臺”、繁榮音樂創作的“園地”、提倡音樂批評的“論壇”。
音樂視覺化傳播的原因、生理原因:“人類在接受外界事物時,絕對不是依靠某個單獨器官去孤立地捕捉信息,而是多個器官會同時作出反應來接收和感知事物”。人類在用“耳”接收音樂聲音信息的同時也會主動用“目”去捕捉聲音信息源,用“腦”去整合感知到的音樂事件,甚至會用整個身體對音樂感知作出反應。“科學研究表明:信息吸收率,視覺為83%,聽覺為l1%,注意力集中程度,視覺為81.7%,聽覺為54.6;記憶保持力f三天以上),視覺為2O%,聽覺為lO%,視聽結合為68%。”這組數據反應了視覺在某些方面優于聽覺,同時也顯示了視聽結合這種方式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人類的感官需要接收上的平衡,這樣才更有利于加強對外界信息的接受。因此,視聽同行、音樂的視覺化已日益成為音樂傳播的發展趨勢之一。
心理原因:心理學研究中有一種現象被稱為“聯覺”,是指各種感覺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另一種感覺的現象。最常見的聯覺是“視聽”聯覺。音樂的特性是抽象性、無形性、抒情性和主觀性,它為欣賞者的聯想、想象及情感體驗留下了無限的自由空間。
音樂審美中的聯覺體驗可以作為視覺化傳播的心理基礎,在傳播過程中,視覺與聽覺元素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能夠大大加強藝術感染力,使音樂欣賞者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音樂本體的原因:人類音樂從產生之初就不是一種單一的形態,歌、舞、樂三位一體的藝術形態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中普遍存在。音樂常常表現為與繪畫、詩歌、舞蹈等姊妹藝術之間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因此,音樂本身不僅包括聽覺元素,其中也包含著極為豐富的視覺元素。
從音樂自身的發展而言,音樂在不斷地追求創新。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外國,藝術家們在音樂的內容和形式等各個方面都在進行多種試驗、革新,音樂的視覺化傳播也是音樂自身創新發展的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
音樂的視覺化傳播不僅僅是在傳遞意義上記錄著音樂表演中表情、動作、姿勢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視覺化元素在音樂創作、演繹和體驗上的深入,它將可以脫離音樂表演本身,根據音樂的內涵及創作者的想象來詮釋音樂。
社會發展的客觀原因:在生活節奏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聽覺享受,不愿花過多的時間去分析、思考音樂的復雜結構與深邃的內涵,大家希望用最少的時問獲得最多的音樂信息。隨著社會、科技的高度發展,多種新技術和手段的不斷涌現使視聽結合的音樂形式已成為發展的可能和趨勢。人們更多地選擇、接受音樂的視覺化傳播方式,通過視聽元素的結合幫助其理解作品、欣賞音樂。
音樂視覺化傳播的形式音樂的視覺化傳播主要以靜態傳播與動態傳播這兩種形式而存在著。
靜態傳播,主要是指運用靜態視覺符號,包括樂譜、圖片、繪畫、攝影等形式來傳播音樂。
靜態傳播主要運用圖像形式傳播音樂,應從屬于音樂圖像學研究的范疇。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樂譜傳播,樂譜從一線譜逐漸發展到四線譜,最后改良成今天的五線譜,它都是以可視化的形式讓人們了解音樂、傳播音樂。如14世紀意大利的釘形樂譜、14世紀末出現的哥德式樂譜不僅標明了音符而且都有華麗的圖案裝飾,音樂通過美觀、大方、一目了然的視覺形式進行傳播。
音樂以圖片形式傳播也比較常見。如以l929年德國學者金斯基的《圖片音樂史》和1931年德國音樂學家貝斯勒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史》為首的音樂題材圖像選集的出現,如今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擁有大量自己的音樂圖像文獻資料。這些圖像資料是以視覺化的形式讓人們欣賞到異彩紛呈的音樂文化,促進了音樂的傳播與發展。
畫家們以音樂術語、音樂情緒為標題創作的繪畫作品也間接地推動了音樂的視覺化傳播。如荷蘭畫家蒙特里安的《百老匯的布基伍基》以線條、色彩傳遞出與爵士樂有關的情緒、旋律、節奏等方面的聯想。抽象派繪畫大師康定斯基從內在情感關聯的角度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上。他在年創作出色彩音樂的第一批作品“哥薩克人”等。康定斯基把繪畫與音樂進行有機的結合,讓人們能夠“聆聽”繪畫,“描繪”音樂。
動態傳播,是指運用動態影像,包括電影、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形式來傳播音樂。現在這已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音樂傳播方式。以電影形式傳播音樂的主要以動畫片中的圖解音樂居多。圖解音樂是通過銀幕上不斷運動、變幻的色彩、線條、圖形以及人物的組合,使畫面與音樂完美結合,客觀上達到以豐富的想象力、視覺化的形式來表現、傳播音樂的效果。
比較著名的例子有:1938年迪斯尼創作的動畫片《幻想曲》以及2000年推出的《幻想曲2000)),堪稱古典音樂視覺化的經典之作;1968年英國導演喬治.丹寧的《黃色潛水艇》,以畫面充滿創意且多變的設計風格配上披頭士的迷幻歌曲,促進了流行音樂的廣泛傳播;由歐洲一群天才藝術家制作的《古典音樂動漫系列》,以動畫為主體,同時亦采用美術傳統技法、流派并結合雕塑、攝像、高科技多媒體等多種藝術手法,為古典音樂中各個歷史時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編配精美畫面,達到經典音樂與精致動畫的完美結合。
這種音樂傳播方式打破了音樂的線性美學,全面調動了人們的欣賞器官,幫助人們以一種直接而愉悅的方式從歷史和當代的雙重視角品味經典。
以電視形式傳播音樂的當屬MV,即MusicVideo,是指對音樂的讀解同時用電視畫面呈現的一種藝術類型。它通過運動著的變化莫測的影像來詮釋音樂,使觀眾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MV最經典的案例是1982年出品的邁克爾·杰克遜的專輯(Thriller)),它的成功具有文化、歷史、審美等方面的多重意義,尤其是給音樂傳播方面帶來了巨大沖擊:
不僅以驚悚、刺激的畫面,邁克爾·杰克遜多變的舞姿以及涵蓋搖滾、節奏布魯斯和說唱等多種風格的音樂給人帶來視覺震撼和聽覺享受,同時也使該專輯成為目前世界歷史上銷量最高的專輯,銷量已達1.1億張,其銷量紀錄至今無人能破而令人印象深刻。音樂的視覺化傳播從審美體驗、商業化、娛樂性等多方面極大地提升了音樂的影響力,其日益成為當代音樂傳播的流行方式之一。
音樂視覺化傳播的特征在此依據拉斯韋爾的5W模式,從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具體分析音樂視覺化傳播過程中各個要素的特征。
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傳播者是傳播活動的起點,也是傳播活動的中心之一。音樂以視覺化形式進行傳播,傳播者就不僅僅局限于個人如音樂家等,其主體表現出多元化特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各類藝術家以及各類電臺、電視臺、出版社、電影公司等媒介組織。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將不可避免地提供更加豐富、真實的信息來源、更全面更獨特的視角以及更加方便的交流渠道來展示音樂文化,,是在傳播過程的第一環節進一步擴大了音樂傳播的范圍與影響。
文章標題:音樂視覺發展方向探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yinyue/3816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