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音樂論文 發布日期:2022-01-06 09:33 熱度:
摘要:網絡電臺音樂節目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編排、語言和音樂都是決定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傳播主體需要認識到網絡音樂電臺的優勢,強化自身音樂素養,增強節目制作能力,發掘網絡音樂電臺節目的潛力。
關鍵詞: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個人化風格音樂節目類型
一、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特征分析
1.轉載突破時空界限
傳統電臺音樂節目具有制作成本低、便捷性高、專業性強等特點,但節目內容保存難,聽眾如果錯過節目,便無法重復收聽。即使品牌節目會重播,聽眾在接收中也處于被動地位。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分為原創型和轉載型,將傳統電臺音樂節目用數字音頻保存,再經過網絡平臺來傳播,即為轉載型節目。這類節目的內容與傳統電臺節目完全一致,差異在于可保存和多次收聽,是傳統電臺節目和網絡傳播的結合。轉載型節目具備網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交流性和開放性。收聽方式變得主動化,聽眾可依照個人喜好選擇性收聽和重復收聽。對于時長過長的節目,聽眾可選取音樂資訊和介紹性內容,不用完整接收。但在便利聽眾,增強其收聽意愿的同時,也會導致部分聽眾形成走馬觀花式的收聽習慣,不利于保持節目忠誠度和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2.提供私人定制服務
基于云計算技術的網絡音樂電臺節目,可全面覆蓋互聯網上的音樂資源,分類能力也較為突出。通過整合音樂資源庫,計算聽眾的音樂偏好,節目能響應不同類型聽眾的多種需求。聽眾在移動端或PC端點擊收聽,會被推薦相同類型和風格的音樂,及其演唱者和創作人。私人定制服務沒有主持環節,只提供純粹的音樂,給聽眾以強烈的新鮮感和個性化體驗。在這種數字化和人性化的傳播模式下,聽眾得到了充分尊重,有更多機會聽到符合自身興趣愛好的音樂。音樂傳播格局也實現了從自上而下到擴散式傳播的轉變,進一步擴大了傳播范圍。
3.鮮明的個人化風格
原創型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具有突出的個性化特征,這是由其獨特的制作模式、非商業性、靈活性所共同決定的。首先,節目多由個人或團隊推出,主打采編播一體的制作模式。制作過程沒有專業化的錄音棚,也缺乏直播間和導播間,盡管降低了節目的精致度,卻也讓制作者跳出了傳統廣播節目的固有框架,一次性完成采、編、播環節,節目的流暢性和個性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其次,由于制作成本低,制作動機大多是個人興趣,故大多節目不以商業運營為目的。音樂愛好者和從業者多帶著理想主義參與制作,甚至會主動去商業化,使得節目不會被收聽率影響,能自始至終堅持固有的風格。制作者忠于自己的想法,節目始終圍繞音樂主題,會為聽眾帶來更多高品質的音樂內容。再次,制作團隊規模小、非商業性、輕松自由的主持風格使節目制作顯現很強的靈活性。僅從制作地點看,制作者可以走進大自然,配合自然之聲制作節目。也可以前往喧鬧都市,用嘈雜的環境搭配精心挑選的音樂。還可以深入音樂節現場,給聽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
二、網絡電臺音樂節目走心策略
1.編排策略
一是明確音樂節目類型。在網絡電臺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誕生了大批的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如《全球流行音樂金榜》《快意音樂》等,風格、類型、特點相互區別且獨樹一幟。但還有很多節目沒有明確的想法,發展較為遲緩。制作人在給予聽眾相對寬泛選擇空間的同時,還需根據聽眾的需求和愛好,決定節目定位與類型,并圍繞類型打造節目內容,保障個性化風格和品牌的形成。二是包裝制作精美節目。很多制作人因為愛好創建了音樂電臺節目,美妙的音樂、輕松自然的主持風格和感染力是他們的共同追求,但其中很多人不懂得節目包裝,只是盲目地模仿其他節目,不利于節目質量的上升。而央視音樂之聲的《音樂奇情》欄目,不管在片花、宣傳語還是廣告上,都始終做到精益求精,給聽眾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制作人需追求精美和細節完善的包裝。三是擁有社會責任意識。現階段,我國網絡電臺的監管體系仍需完善,加上制作人員水平良莠不齊,出現了節目質量參差不齊的狀況。對此,制作者要吸取聽眾意見,提升自身音樂素養和節目制作能力,從細節做起,以獲取更多聽眾的認同。網絡音樂電臺的聽眾多為上班族和在校學生,這類人群相對年輕,易受外界復雜信息的干擾,對其進行正面引導十分重要。因此制作人在素材收集時應避免選擇價值觀消極、意識形態不正確的曲目,要強調社會正能量,傳播積極、先進的思想。
2.語言策略
一是耐心傾聽,平等交流。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互動環節中,經常會出現聽眾的咨詢、反饋或講述音樂體會的環節,主持人應做到耐心傾聽,并引導其清晰流暢地表達自身想法。如果節目已經快要結束,則需用較為友善和遺憾的口吻提醒聽眾。在與聽眾的交流中,主持人不一定需要表達過多的內容,但必須體現出足夠的耐心和平等意識,充分贏得聽眾的信賴。對于青少年聽眾而言,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弱,表現也較為緊張,這就更需要主持人的不斷鼓勵和引導。二是正確引導,感染聽眾。無論在節目中還是在生活中,聽眾都不喜歡主持人一直采用說教式的口吻,他們希望進行平等化、靈活化、自然化的溝通。主持人需要將日常生活或網絡流行語搬進節目,選擇口語化的語言風格,讓聽眾聽得高興、聽得懂。正確引導青年群體是電臺節目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做到這一點,節目應想聽眾之所想,用充滿尊重的口吻創造出平等化的交流環境,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其正確的價值觀或思想,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三是詼諧幽默,充滿想象。聽眾收聽網絡音樂電臺節目的動機主要是追求娛樂,在收聽中,很多聽眾不會產生復雜的思維過程,普遍處于放松狀態。主持人要以聽眾需求為出發點,盡可能多地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其中,講故事就是提升節目趣味性的方式。網絡音樂電臺節目以聲音形式傳播,聽眾通過聲音能夠形成視覺聯想。不同口吻、聲調傳遞出的情感不同,塑造的形象也不同,這考驗著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主持人應用流利的語言講述生動、幽默的故事,營造逼真的形象,給受眾鮮活的想象空間。
3.音樂策略
一是精準細分音樂類型。不同音調、音色、語言的搭配,作用于人的感官,會帶來不同的藝術享受,從而達到烘托節目氛圍、使聽眾放松的目的。節目制作者必須精準細分音樂類型,以提高節目的整體表現力,形成對聽眾的正面引導。目前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在音樂類型的區分上還不夠突出和細化,需要進一步細分,將鄉村、經典、電子等某一類型的音樂制作成特定板塊,傳遞出特定的音樂類型。二是時刻圍繞音樂主題。網絡播出的環境較為寬松,出現了以對話形式推進的音樂節目,如酷我音樂旗下的《莫萱日記》。這類音樂節目的互動性強,具有鮮明的個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播出效果。但節目有時會偏離音樂主題,即便音樂在其中起著烘托氣氛、感染聽眾的作用,卻已經不以音樂為主要表現對象了。網絡電臺音樂節目必須時刻圍繞音樂,承擔起音樂傳播的任務,在選題、內容、主持上展現出音樂的專業性,靈活利用網絡平臺的海量音樂資源,與聽眾建立牢固的情感基礎。總之,網絡電臺音樂節目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編排、語言和音樂都是決定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傳播主體需要認識到網絡音樂電臺的優勢,強化自身音樂素養,增強節目制作能力,發掘網絡音樂電臺節目的潛力。
《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走心策略》來源:《新聞戰線》,作者:佟羽佳
文章標題:網絡電臺音樂節目的走心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yinyue/4756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