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音樂論文 發布日期:2022-02-11 09:42 熱度:
儀式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人類早期的音樂活動都與儀式緊密結合在一起,從儀式中誕生,并依靠儀式活動維系。儀式音樂作為儀式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認識音樂文化本質的重要途徑。儀式音樂不僅是儀式活動的見證,還是參與儀式活動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承載著人們的憧憬與希望。
一、過山瑤講歌內容及其音樂特點
過山瑤的“講歌”主要在“還盤王愿”儀式中演唱,多用本族土語演唱,有時還伴有法器鈴鐺。其特點為旋律性不強,起伏不大,具有節奏性,較為肅穆。不加襯詞、一字一音。“當地瑤人將《講歌》視為‘歌母’,要學歌,須先長號《講歌》,爾后,再學其它較復雜的歌。”[1] 因是念給神聽,因此演唱時聲音較低。
(一)唱詞特點講歌唱詞大多是七字一句,每段四句,隔句押韻。唱詞還多以自問自答的方式進行敘事,如“誰人屋底有官田?水氐里魚有七千,廟人屋底有官田,水氐里魚有一千。”“問妹誰停誰那停,誰停不到誰門廳,本是船亭隨馬停,馬亭也到仔門廳。”其中“田”與“千”、“停”與“廳” 押韻,這樣師公念誦起來,更有韻律,儀式受眾們也易能聽懂。
(二)唱詞內容唱詞內容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為述說族群歷史源流;二為“意者”。 1. 族群歷史師公通過訴說族群歷史來喚醒瑤族族人共同的歷史,加深族人間的文化認同。如:“景定元年四月八,逢著圣王改換天。改換山源向水口,掩殺天下萬由人。重又伏羲兩姐妹,配合成婚千萬家。剩下六男有六女,六男六女結成親。先置瑤人置百姓,百姓瑤人萬萬年。”講述了瑤族人的由來。“盤王上位神臺坐,留古師賢制出鼓。師賢制鼓傳下世,后人踏鼓念瑤情。”講述的則是世人制作鼓來紀念盤王。 2.“意者” “意者”瑤語被稱之為每件事情的由來。在儀式中師公向盤王交代該家許愿的經過,為何還愿,多是該主家所發生的一些不順事情,如人口不旺、親人去世、耕地所收獲不多、生意賠錢之類的事情。述說完后,會提及為此次儀式所做的準備,涉及所有內容包括祭品有什么,參加儀式的有哪些人,等等。意者在儀式中各個階段都有,如請神意者、馬頭意者、擺盞意者等,每次意者都必須重復主家許愿、還愿過程、主家所準備的祭品、包括到場的儀式人員、目前進展等。意者在整個還愿過程中持續時間很長,且較為枯燥,但師公每次念誦意者都全神貫注,通過意者不斷重復的唱詞,強化祭祀盤王的規則。
(三)音樂特點講歌的音調較為平穩,更注重“說”的意味,因多是念誦,因此幾乎無大跳。旋律感不強,多為級進,常通過大量的附點節奏來對音調進行延長,且尾音都有下滑之感。以“宮、商、徵、羽”為骨干音,徵調式最為常見。樂句多為上下句結構,常常帶有變化不斷重復,音域較窄,句末常常通過長音拖腔至主音。過山瑤的“講歌”大多用于儀式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用于講述族群歷史故事,在作為“母歌”時,有教學之用。在傳授歌曲時,教授老師先將歌曲講給學歌的人聽,以便讓學歌的人更快捷的領會。
二、白褲瑤細話歌及其流行化研究
(一)白褲瑤“細話歌” 在白褲瑤中,代表性的歌曲即“細話歌”。白褲瑤并沒有文字記載歷史,因此“細話歌”成為承載白褲瑤歷史的重要載體。細話歌的歌詞并不使用當地日常內容的瑤語,所使用的瑤話都頗為古老,白褲瑤有不同的支系,不同支系唱細話歌的語言也并不相同。千百年來,細話歌的傳承一直以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而傳承至今,會唱細話歌的人已寥寥無幾,瀕臨失傳。細話歌的演唱多用本嗓,“歌如話,話如歌”,通常為一男一女進行對歌。據筆者采訪當地白褲瑤歌手何建軍所知,細話歌主要在重大節日或者趕圩之時演唱。每逢節日,男女會躲在角落里,輕聲細語地傳達愛情,既有對愛情的大膽追求,也帶有一份男女之情的害羞。這使得細話歌旋律低沉,音高具有游移性,給人不可捉摸的神秘感,旋律低沉則給人以哀傷、柔和、暗淡之感。白褲瑤的細話歌一般只有三四個音,以“宮、角、徵、羽” 為骨干音組成,音域較窄,少有大跳,多為級進,節奏自由,較少拖腔,不斷的反復,且主音并不明確,給人以游移之感。歌詞并不拘泥于格律和格式,句式可長可短,較為即興,歌詞內容以情歌為主,多采用暗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對人和事物進行描述。演唱細化歌時多用鼻音,音較為短促,如泣如訴,從頭至尾都是一種喃喃音調,給人以悠遠、凄切之感。
(二)“細話歌”流行化研究早期的細話歌皆是無伴奏獨唱,但是語言較為晦澀,并不是白褲瑤現在所通用的瑤語,而是使用更為古老的瑤語。這也導致現代年輕的白褲瑤人已經聽不懂細話歌,更不愿去學習細話歌,何建軍的出現使得古老的細話歌第一次有了現代化的配樂,煥發出新的活力。據筆者對何建軍的采訪得知:“作為一名白褲瑤人,見到年輕人都并不喜歡自己本民族的東西,這么好的歌曲卻逐漸失傳,僅僅是父輩幾人還能唱,年輕人幾乎沒有會唱的,感到擔心,由此生發出念頭,為什么不將細話歌與流行音樂結合,唱出年輕人也喜歡聽的歌曲,便有了流行化細話歌的出現。”而加入器樂伴奏、流行化后的細話歌一經出現,在白褲瑤族群中就引起巨大反響。何建軍談及老人們第一次聽到流行化細話歌,“媽媽和村寨里老人們第一次聽到流行化后的細話歌,感動落淚,因為他們從未聽過帶有伴奏的細話歌,如此動聽感人”。
抖音、快手、微信、視頻網站等一系列新媒體的出現,細話歌既可以短視頻的形式剪輯傳播,又可通過直播的形式有效進行即時互動,因此迅速吸引了大批受眾。正是在該背景下,改編后的細話歌不僅僅在白褲瑤地區更是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遠在他鄉的年輕白褲瑤人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的族群也有這么好聽的歌曲,這讓在遠方打工的白褲瑤人加深了對家鄉文化的認同。而年老一輩的白褲瑤人更是被其打動,“歌婭思谷·中國白褲瑤民俗風情園”的開放,亦是推動了流行化細話歌的傳唱范圍,何建軍更是成為了景點固定招牌,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三、過山瑤講歌與白褲瑤細話歌的對比
過山瑤“講歌”與瑤族“細話歌”兩者同屬于瑤族吟誦類歌曲,既有不同,亦有相同。兩者相同之處在于:其一、都是瑤族中所使用的歌曲,都有著同一作用即傳承歷史,不管是講歌或是細話歌實際上都有講述族群歷史內容,使同一民族人們對民族文化認同更深。其二、演唱時聲音都較弱,兩者所使用的場合雖然并不相同,但演唱之時,都并無高亢嘹亮的亮嗓,都是較為低沉且富有節奏,給人以古老的韻味。其三、都無伴奏(積極積極軍軍)。其四、音樂特點上,兩者旋律起伏都并不大,以級進為主,同時都運用大量倚音,倚音的使用貫穿全曲始終。
二者的不同點之處在于:第一,使用場合不同,過山瑤講歌多是在儀式中使用,這就使得講歌帶有一絲神圣性,日常生活中講歌講唱較少。而白褲瑤細話歌則恰恰相反,用于世俗之中,多是男女互訴衷腸時演唱,利用細話歌來自主求偶。第二,使用功能不同。過山瑤“講歌”作為母歌,有著教學之用,而白褲瑤細話歌多作為求偶時所用。第三,內容并不相同,兩者所使用的場合不同就注定其內容側重點也并不會相同。過山瑤講歌的內容更多是講述儀式還愿之類與神靈有關,而白褲瑤細話歌的內容則更多與愛情有關。第四,兩者演唱形式也并不相同,細話歌常常使用對唱形式,兩人男女對唱,你應我答,你來我往,形成一個往復。而講歌則是個人獨唱,不斷地重復。第五,兩者歌詞格律并不相同,在講歌中歌詞基本以七字為一句,且有著隔句押韻的特點,而細話歌則更為隨意,歌詞并不遵循固定的格律。第六,兩者襯詞、襯字的使用并不相同,在講歌中并不使用襯詞,而在細話歌中大量運用了襯詞。
四、結語
隨著現代化的沖擊,無論是過山瑤“講歌”還是白褲瑤“細話歌”都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流行音樂的出現給古老的歌謠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年輕人喜愛流行樂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如此困境,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思變?流行化細話歌的出現,給予了我們一條道路,將古老的歌謠流行化,讓更多的年輕觀眾們去欣賞。梅蘭芳先生曾在京劇中提出“移步不換形”的說法,那么能否將古老的歌謠作為主體不變,變在將其編曲配樂,從而使得煥發新生,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喜愛,該種方式可行性還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
參考文獻:
[1] 韋海曦 . 富川瑤族民歌述論 [J]. 藝術探索,1998(A1):344- 354.
《廣西瑤族“講歌”及其流行化研究》來源:《美與時代(下)》,作者:王世文
文章標題:廣西瑤族“講歌”及其流行化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yinyue/47754.html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48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30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4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42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30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的海量職稱論文范文僅供廣大讀者免費閱讀使用!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