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7-05 09:44 熱度:
在近20年的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理論探討中,形成了一些富有建設性和具有指導意義的見解,產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論成果。但是,也應該充分看到,以往的討論尚存在一些局限的問題和一些不能茍同的看法。
首先,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內涵理解的歧義性在理論上無法統一。最初,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視為前蘇聯的教科書哲學,所謂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以“教科書哲學”為藍本,由中國人寫一部中國人能夠看懂和喜聞樂見的、最具理論權威的、通用的哲學原理教科書。后來,隨著對馬克思早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重要著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新的認識,認為馬克思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實踐哲學”、“實踐基礎上的哲學人類學”等。由此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形態,如實踐哲學、人的哲學、發展哲學、價值哲學、文化哲學、歷史哲學、交往理論等。
其次,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作科學的、普遍適用的真理,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將普遍的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這種觀點的理論依據來自毛澤東的觀點。早在1938年毛澤東就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注:《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但是,由于人們后來對這個問題的政治化,使得本來是理論和學術的問題,變成了純粹的政治問題和意識形態問題。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變成了一種由領袖去完成、已經完成或正在完成的活動或過程。由此,關于這一問題的探討,就變成了檢討和總結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所產生的若干次理論飛躍的理論總結、理論概括的活動。這種觀點顯然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簡單化了。
總之,問題的癥結在于對上述問題探討的理論視野和方法的局限。如果僅僅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為一系列概念、范疇構成的思辨理論體系,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整個西方的文化精神割裂開來,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表述形態與其精神實質割裂開來,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限定在一個極其狹窄的視野下,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世界化、開放化和自我更新、轉型過程割裂開來,概言之,不突破原有的對“哲學”理解的理論范式,不了解文化發展的內在機理和不顧文化與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就難以對這一問題做出有說服力的理論解答。
從文化哲學視角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現代西方先進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馬克思哲學是西方文化模式下的產物,具有西方文化的內在氣質和文化品性。從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歷史積淀性等特性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的傳統文化具有天然的“譜系”關系和“家族相似性”。馬克思哲學是古希臘的理性精神和希伯來的猶太—基督教為核心的“兩希”文化之河哺育的結果,馬克思的思想中蘊涵著深刻的西方文化基因,這在馬克思的思想中自覺和不自覺地體現出來。
從理論上看,這種文化哲學視角符合馬克思思想的本意。馬克思自己說過,“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任何時代精神的精華都是植根于某種文化傳統土壤之上的,都是植根于人的現實生活世界之上的。任何離開人的生活世界——文化世界的哲學都是無根的哲學。馬克思的哲學就是19世紀西方文化的精華之一,是西方工業社會文化精神的體現,是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精神的完美結合。在20世紀,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人類史上曾經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風起云涌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歷經1個半世紀全球范圍的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事實充分說明了這1點。正如法國哲學家德里達所說:“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們愿意與否,知道與否,他們今天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
無論是從中國的近現代歷史發展過程來看,還是從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的世界格局以及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現實來看,中國社會過去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今天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性和必然性都不容懷疑。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指導思想是歷史的選擇,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結果,是各種理論、學說、流派、思潮競相交鋒、較量后的結果。
首先,要防止跌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理論陷阱”而不能自拔。第一,狹隘的民族主義對西方文化的道德義憤。近代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現代新儒家的“內圣開出新外王”,后現代主義的“現代性的毀滅”等,都是民粹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的口實,主要根據是文化相對主義,認為文化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先進與落后之別,不同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特點,而且每1民族的文化是不可更改和代替的。第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對待外來文化的崇洋媚外心態。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改造論,歷史虛無主義,教條主義和“洋8股”等都是其表現形式。
其次,應該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華民族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本土化”。具體而言,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這種優秀的西方文化結晶補充到中國文化中去,使馬克思哲學代表的西方文化精神與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精神實現融會貫通,最后形成1種融中西方文化之優長的更為先進的中國文化。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是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交流的形式具有多樣性,道路具有曲折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中國與西方文化互補、共生的過程,是一個“綜合創新”的過程。文化差異、文化間距是文化交流和文化結合的基本前提,而哲學作為文化精神的表層和最集中的體現,正表征和反映了文化的異同。沒有差異就不存在交流和融合,沒有差異就不存在吸引力。正因為存在著不同哲學之間的差異,才有“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可能和必要。
總之,我們只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文化哲學視野和層面的把握,才能夠把握馬克思哲學的精神實質和本真內涵,才能夠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基本前提。而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定位為現代西方先進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有助于從根本上消除理論上的無謂爭論和思想混亂,有助于從根本上把握馬克思哲學的根本特征和精神實質,有助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理論探討引入正確的軌道和方向。
文章標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化問題上的哲學沉思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zhexue/125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