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6-22 14:05 熱度:
哲學中,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很多學者研究生都會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哲學中的一個熱門問題。這其中就會研究到人類的困境,發展,生態危機等。本文是一篇哲學論文范文,文章圍繞萊斯關于“控制自然”及其內在矛盾的反思展開了一些論述,下面是文章正文:
摘 要:萊斯認為,控制自然既是自然被人控制的過程,也是人被自然所控制的過程;控制自然既使人獲得了自由,也使人陷入了更大的不自由;技術本是人用來控制自然的工具,卻反而成為控制人的手段?刂谱匀坏倪@些矛盾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關鍵詞:萊斯,控制自然,控制人,科學技術
作者簡介:王琰,女,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李慶霞,女,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文化批判及其啟示”,項目編號:12BKS060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對現實問題的深切關注,西方馬克思主義繼承了這一傳統,繼續思考人類的生存困境和現實出路。當今社會,人類最大的困境莫過于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生態危機的嚴峻形勢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對此,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最新發展階段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其重要代表人物萊斯在《自然的控制》和《滿足的極限》中重新思考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人類控制自然的目的是什么?經過幾千年的實踐,這個目的實現了嗎?帶著這些問題,萊斯深入分析了控制自然的內在矛盾,其理論對于我們認識當今的生態危機及社會沖突具有重要的啟示。
一、控制自然與被自然控制的矛盾
萊斯對控制自然內在矛盾的反思是從考察控制自然的觀念開始的。他首先考察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控制自然觀。古代的神話體現了人們對工具既相信又害怕的矛盾心理。由于工具的發明和在勞動中的使用,人們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在自然面前產生了優越的心態。與此同時,人們又很擔心不能駕馭這些工具,唯恐自然會報復人類,這是控制自然內在矛盾的最初表現。萊斯接著探討了宗教的控制自然觀。人類產生之初雖然知道自己因為具有理性和精神而優于自然,但同時信奉萬物有靈并對之充滿敬畏。基督教改變了這一觀念,它認為,人類因為擁有理性和知識不但不必畏懼任何自然物,而且人有能力控制自然,這是上帝賦予人的使命。萊斯指出:“在圣經《創世記》中,上帝進行創造的故事宣布了上帝對宇宙的統治權以及人對地球上具有生命的創造物的派生統治權。圣經的說法強調了具有以統治權為基礎的絕對權力。”[1](P27)由此,控制自然的思想不僅成為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而且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以至于人們甚至認為動植物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被人類命令、馴養、改變和利用,人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動植物是從屬于人的低等存在物。“人立于自然之外并且行使一種對自然界統治權的思想就成了統治西方文明倫理意識的學說的一個突出特征,對于控制自然的思想來說,沒有比這更為重要的根源了。”[1](P28)結果,“控制自然”的觀念被人們不加質疑地廣泛接受,人們從控制自然的恐懼轉變為統治自然的興奮,由此引發了控制自然的一系列矛盾。
控制自然反而被自然所控制,這既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退步。萊斯在《自然的控制》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控制自然這一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它既是其進步性也是其退步性的根源。”[1](P6)不容否認,控制自然的觀念和實踐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打破了大自然對人們的束縛,為人類積極主動地追求物質利益和豐富的精神生活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從總體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性。但不容否認的是,人類控制自然的觀念和行為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后果,這種消極后果首先表現為生態系統的失衡。在控制自然觀念的支配下,人們盡全力把自然萬物掌控在人的手中,在這種野心和雄心的主宰下,自然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遇到了自然環境惡化的問題。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人類造成了能源和資源的巨大消耗,致使自然環境產生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可以通過制度和法律得到解決,有的則是無法恢復的,這就使得控制自然的矛盾更加激化,一方面是人向自然界的索取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自然無法滿足人日益增加的需求。正如萊斯指出的:“相信經濟的增長、人口的增加和資源的利用是沒有限制的,這本身就不是合理的。”[2](P104)
控制自然以滿足需要為動機,但其結果與其動機背道而馳,F代社會高效的市場經濟促進了消費社會的來臨,消費代替生產成為社會的主導。在以生產的無限增長和崇尚高消費的生活方式為主要特征的現代社會中,商品成為一種象征和符號,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不僅僅是使用價值,也是附著在商品之上的文化價值,但消費者并不十分了解商品的文化價值,很多消費是被商家或媒體所引導甚至誘導,致使消費者在消費中成為盲目的、被動的存在,追求奢侈性消費或炫耀性消費,而忘記消費本身的意義。“但由于不充分的信息和消費者時間的缺乏,致使消費者更多的追求商品的量,而犧牲了對所購商品的體驗和事物本身的關注。”[2](P9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把消費與幸福和自由等同,認為只要消費就意味著幸福,消費越多獲得的自由就越多,致使產生了一種假象,為了更加幸福和自由,必須以不斷消費為前提?墒,琳瑯滿目的商品需要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鑒別,而消費時間的缺乏和消費信息的不充分足以讓消費者失去判斷。這種消費一方面會讓人陷入無聊的境遇,另一方面是過量的消費帶來了堆積如山的垃圾,大量的生產吞噬了豐富的資源和能源,高消費、高生產的惡性循環不可避免地會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刂谱匀皇沟蒙a過剩,消費取代生產成為經濟動力,但過度的消費并不能滿足人的真正的需求。今天,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重。環境問題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呢?萊斯認為是控制自然的觀念,所以化解生態危機的途徑之一在于使人類擺脫控制自然的觀念的束縛,自覺地與控制自然的意識形態決裂。
從人類控制自然的歷史來看,人們在控制自然中不僅可以對自然施加力量,自然也會反作用于人,讓人在嚴重的生態問題面前變得軟弱無力?刂谱匀慌c被自然控制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控制自然的結果反而被自然所控制。人本來想做自然的主人,結果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反而被自然所統治,無論是不斷惡化的自然環境,還是自然不能滿足人類需求所帶來的痛苦,再或是消費對人的控制,都不是人類控制自然的初衷,都與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馳,控制自然的內在矛盾日漸凸顯。萊斯認為,當代環境問題能否得到解決首先取決于我們對造成環境問題根源的認識。經過考察控制自然這一觀念的發展歷程,萊斯指出,控制自然觀念是生態危機的深刻根源。為了克服生態危機,緩解控制自然的內在矛盾,有必要重新界定控制自然的內涵。“控制自然的任務應當理解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壞性方面置于控制之下。這種努力的成功將是自然的解放――即人性的解放:人類在和平中自由享受它的豐富智慧的成果。”[1](P168)換言之,自然的控制應該是對人本能的克制,對人貪婪的克制,對人統治他人的欲望的克制。只有如此,人類才能真正實現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和諧,真正實現人的自由。萊斯對控制自然的重新解釋并不是要人們停止控制自然,而是要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置于合理的控制之下。對控制自然的這種重新解釋既深化了我們對自然的認識,也深化了對控制的認識,更深化了對如何克服生態危機的認識。自然不僅是人類的對象,還是人類生存的家園和場所;控制不僅是人類對自己之外的對象所有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態度;生態危機不僅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也是人類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 二、控制自然與控制人的內在沖突
控制自然的第二個矛盾是控制自然與控制人的內在沖突。萊斯對此沖突的分析從“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命題開始。從控制自然的歷史分析中不難看出,控制自然的主體是人,控制自然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地位,控制自然的動力是為了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換言之,人類開發自然資源主要是為了獲得物質利益,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那么,這一目的的結果如何呢?萊斯通過分析近代哲學的控制自然觀,特別是培根關于控制自然的思想,對此問題做了回答。我們都知道,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命題。這一命題的提出不但確立了控制自然的突出地位,而且使人們從控制自然的觀念走向了實際控制自然的行動,因為培根發現了觀念變為行動的工具即科學技術。“17世紀和18世紀的思想家贊頌培根并非為了他的認識論――這幾乎被置之不理――而是為了他熱情地提倡必須堅持機械技術和物理科學的進步。”[1](P42-43)培根還把控制自然與人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認為通過知識控制自然,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利地位就會改變,人在自然界面前的命運也會有所好轉,由此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對此他充滿信心。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培根還提倡政府投入經費支持科學技術研究。“他提出了一個著眼于子孫萬代的思想,即建立科學技術研究體制的思想――稱為所羅門學院或‘六天勞動學院’――這在他的《新大西島》(1627)中做了描繪。這個果敢的設想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因為時代成熟了。培根死后50年,受《新大西島》影響的教育改革家們開始組建技術學校以推動機械工藝的教育,皇家學院于1662年特許建立。”[1](P42)培根熱情謳歌了人類在控制自然中的進步,卻沒有注意到控制自然對人的消極影響,這一現象引起了萊斯的深刻反思。
控制自然的背后是控制人。控制自然的觀念根源于人的無休止的欲望。為了滿足這些欲望,人們希望把地球變為一個豐富的、無限的、為人類源源不斷地供應的自然,讓其為人類服務。萊斯分析道,人類經常以普遍的名義作為控制自然的理由,但實際上并不存在普遍的控制自然,它只不過是利益集團用來維護自己特殊利益的一種手段。當不同的利益集團在控制自然的過程中出現矛盾時,必然會帶來社會沖突,因為“在這種市場經濟已經存在或正在形成的社會里,首要的信條是經濟應該持續增長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商品種類;首要的關注是為達到這一目標的充足的能源和物質資源的數量支持”[2](P7)。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和資源的減少,整個社會對于自然的控制必然成為人與人之間爭奪的重要內容,甚至不排除發展為沖突和戰爭的可能。“在由征服自然的觀念培養起來的虛妄的希望中隱藏著現時代最致命的歷史動力之一: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間的不可分割的聯系。”[1](P6)在現代社會中,一方面是商品數量和質量的豐富,另一方面是人們的不滿足感越來越強烈,結果人們在控制自然的成功中卻失去了主體地位,成為受制于自然的奴隸。正如他的老師馬爾庫塞在《反革命和造反》中指出的:“在現存社會中,越來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經成了擴大對人的控制的一個因素:成了社會及其政權的一個伸長了的胳臂。”[3](P128)萊斯分析道,人類總是從人類總體方面在實踐上探討控制自然的可行性,但所有的控制自然的行為都不可避免地與特殊利益集團有關?刂谱匀蛔鳛橐环N為特殊階級服務的意識形態實質就是為利益集團服務,這部分人借控制自然的普遍名義實際上是為了遮蔽其真實的意圖。特殊集團利用資本創造了財富,同時也制造了貧窮,更帶來了富裕與貧窮的沖突,致使社會走向無序。“由個人或社會集團完全支配――特殊范圍內的現有資源,并且部分或全部排除其他個人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必要的生存)。換言之,在已經成為一切人類社會特征的持久的社會沖突條件下,自然環境總是或者表現為已經以私有財產的形式被占用,或者將遭受這種占用。”[1](P122)有效控制自然資源成為不同特殊利益集團能否在沖突中取勝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每個特殊集團都希望通過占有更多的自然資源來控制其他集團,每個利益群體也都希望通過科學技術來控制自然,從而控制他人。人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以及人與人之間為了滿足需要而進行的斗爭逐漸從局部地區向全球范圍擴展。從社會沖突的表面現象中看不到控制自然這個觀念根源,但如追問,人們為什么要控制自然?控制自然的意圖到底是什么?便會發現控制自然的真實用意在于控制人,自然資源在多數情況下是人與人之間斗爭的決定性武器。
控制自然與控制人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尤為突出。控制自然和控制他人的觀念和行為在以利潤追求為目標的資本主義社會不但更加廣泛地被認可和接受,而且成為整個社會的主導,無限的利潤追求和殘酷的市場競爭使得人們在思想上要支配自然、在實踐上要占有自然、在技術上要統治自然。自然是對象,自然是敵人,自然應被掠奪,自然可被破壞。為了人,自然可被為所欲為。為了征服自然,人可以無所不為,結果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嚴重失衡。控制自然的后果是嚴重的,也是多樣的,歸結起來有如下幾點:一是導致了生態危機;二是致使人類為爭奪全球環境和資源而陷入沖突;三是由前兩個后果導致的人類自身生存的危機?刂谱匀辉椒e極主動,個人的地位和行為就越被動;控制自然的能力越強大,個人的力量就越弱小。雖然說控制自然的是人,但卻是擁有資本的人,是掌控資本的利益集團。為了高效率地生產物質財富,現代技術和現代管理盡其所能地發揮人的理性,間接地壓抑人的本能和欲望,形成了對人的自然的另一種控制。有控制必然會有反抗,但控制自然的觀念和實踐壓抑并阻礙了被壓迫者的反抗意識,致使人類精神陷入危機,并成為越來越單向度的存在,從而陷入深層的生存危機。雖然控制自然是為了人的生存,但是現有的控制自然的手段卻有毀滅人類的可能,可以說,控制自然已走到了危險的邊緣,作為整體的人類面臨嚴重的威脅。
控制自然與控制人的內在沖突的解決是建立生態社會。萊斯主張要重新思考人的需要,并根據這種需要建立一個較易于生存的社會。這種社會要實行穩態經濟,盡量消費更少的資源、能源和商品,不以追求交換價值為目標,以基本的消費和使用價值為目標。“滿足的可能性將主要是生產活動的組織功能,而不是像今天的社會那樣主要是消費活動的功能。”[2](P106)萊斯在《滿足的極限》中論證了用消費活動來滿足需要的不可取,認為人可把注意力集中于生產領域,在生產活動中獲得滿足,尤其是在精神生產活動中得到滿足,因為創造性的生產活動可讓人充分體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他認為,這不只是人們注意力的轉移,而是滿足需要方式的轉換。讓人類在生產領域中得以滿足既是解決生態危機的有效途徑,也是緩解社會沖突的重要舉措。較易生存的社會不是社會變革的終點,而是社會變革的動態過程。 三、科學技術在控制自然過程中的雙刃性
科學技術作為控制自然的手段本應服務于人的目的,換言之,本是人的解放的工具,但是在控制自然這一觀念的作用下,既呈現出促進人類發展的一面,也表現出阻礙社會進步的一面。“這一觀念持久的積極作用是打破對人的技術可能性的絕望并相信人可以根本改變生存的物質條件。這一觀念的消極作用是它只看到現代科學和技術是控制自然的工具,掩蓋了科學技術發展同持久的社會沖突和政治統治這兩者之間的聯系。”[1](P155)控制自然的第三個矛盾表現為:本來是人類控制自然重要手段的科學技術不但在控制自然中表現出消極性,而且成為控制人的手段。
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有利因素有其充分的理由。關于技術與社會進步的必然聯系還要從培根說起。培根認為科學技術可以有效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和技術的合理性是一種向社會進步輸出合理性的完整的、獨立的力量,換句話說,通過科學和技術進步來控制自然被理解為一種社會進步的方法。”[1](P49)培根論證了科學技術的合理性。培根寫道:“人類在一墮落時就同時失去他們的天真狀態和對于自然萬物的統治權。但是這兩宗損失就是在此生中也是能夠得到某種部分的補救的:前者要靠宗教和信仰,后者則靠技術和科學。”[4](P291)從上述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培根試圖證明,通過科學和技術來控制自然與上帝的旨意是一致的,人們不必擔心科學探索和技術發展會遭到上帝的懲罰,這即是說上帝保證了控制自然和技術進步的合理性,利用科學技術征服自然的工作既是清白的,又是榮耀的。在控制自然這一理念的引導下,在技術合理性的論證中,人們相信,環境是人類居住的場所,人們可以通過技術改變周圍的環境使其更加適合人類的居住;大自然蘊藏著無數的秘密,人可以利用技術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技術是控制自然的重要工具,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自然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技術。于是人們的關注點從敬畏轉向了運用儀器和工具改變自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在工業文明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甚至取代上帝成為人們新的崇拜對象。人們相信社會必然會在技術的進步中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人們相信并向往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美滿幸福的生活。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成為整個社會的關注和追求,技術在控制自然方面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培根的論證固然為科學技術的合法地位提供了可能,科學技術本身的作用更是一路暢通無阻的通行證?傮w來看,科學技術的進步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除了提高生產力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之外,還大量縮短了人們的勞動時間并減輕了勞動強度。
科學技術在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是其獲得合法性的依據,也是其不被懷疑和批判的理由。之后,舍勒雖然認識到科學技術本身就是一種控制,就是人類對自然的實際控制,但他卻沒有發現控制自然和控制人的關系。萊斯通過分析舍勒的控制學指出了科學技術的副作用。他認為,將科學合理性直接運用到社會中是沒有根據的,科學技術雖然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開發和滿足物質需要,但卻不能保證社會更加合理化,更不能使人的行為合理化。因為無論科學技術取得多么大的進步,只要人類還在為了生存而與自然進行斗爭,那么各個集團、地區、國家之間就必然會發生沖突,而自然、環境、科學、技術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沖突的內容和工具而已。換言之,人們不會因為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而停止沖突,從而使個人的行為和社會的結構趨于合理,經過分析,萊斯指出了舍勒的錯誤:“只說明對自然的科學研究及其技術應用是發生在一種操作的結構內還是很不夠的。關鍵的問題是,在何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中它是操作的?如果背景是世界范圍的社會集團之間的斗爭,那么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激烈的社會沖突就同科學技術進步之間存在一種辯證關系:每一方都迫使其他方面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1](P105)
現代科技不僅是控制自然的有效工具,是社會沖突的重要手段,同時還要指出的是,現代科技已經成為重要的意識形態,積極參與著對人的統治。作為馬爾庫塞的學生,萊斯繼承了馬爾庫塞對現代技術批判的傳統,認為技術不再是價值中立的,統治集團的力量必然利用地位上的優勢加強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并利用技術的合理性使其成為控制人的工具。科學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高效率的生產和提供充足的物質生活而擁有了人們無力反抗的合法性,對于科學技術這種意識形態的合法性人們不加懷疑,盲從它,信任它,膜拜它。馬爾庫塞說:“今天,統治不僅通過技術而且作為技術而使自身永久化并不斷擴大,技術為不斷擴大的同化所有文化領域的政治權利提供了很大的合法化。”[5](P142)通過技術控制自然會加劇社會沖突,日益擴大的沖突又會促使社會追求新的技術,而新技術又成功地實現了對人的控制。萊斯分析了霍克海默對技術理性的批判,以此來說明技術與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間的關系;艨撕DJ為,技術理性原本想要確立人對自然的無限的統治權,使人真正成為自然的主人,但在對自然的征服與瘋狂掠奪中,它卻并沒有使自然成為屬人的存在,相反卻導致了人與自然的疏離和自然界對人的瘋狂報復;它原本想要建立一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性世界,但在現實的歷史進程中,它卻并未兌現自己的承諾,反而造成了人的普遍物化與尖銳沖突,造成了人與人的相互異化和相互疏離?墒牵藗儾辉敢庹暿,更不愿接受技術理性對人自身的控制,希望發明新的技術來改變控制自然所造成的后果,更期待新技術能夠徹底解決社會沖突,結果成了為控制自然而制造的工具的奴仆。
現代社會依靠技術統治自然,更利用技術來統治人,換言之,技術既是控制自然的工具,也是人對人進行統治的更有效的工具,而且技術對人的統治因其效率更加合法化,統治的范圍也不斷擴大,技術在控制自然和控制人的內在聯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更為嚴重的是,技術的進步及其為人們提供的豐富的和舒適的生活條件,致使控制自然不僅使人們把對自然的控制看作理所當然,而且還讓人們無法意識到被控制,以至于被控制者不但不反對控制自然,甚至還盲從它。換言之,技術封閉了人們對社會的不滿和反抗,壓制了人們內心的否定性和批判性,阻止了人們邁向自由和幸福的步伐,致使人們在舒服安逸的生活中忘了各種危機的存在,甚至于面臨巨大的危險而一無所知。這就需要人們認識控制自然的實際結果,揭露隱藏在控制自然的意識形態背后的主體。萊斯認為,人類在技術的本質上需要有一個觀念的轉變,它不應該是統治自然的能力,而應該是把自然從人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把人從技術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控制自然的歷史過程充滿了矛盾,控制自然的結果與初衷相去甚遠,控制自然使人既獲得了解放同時也陷入了更大的束縛。萊斯希望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在這種社會制度中公民廣泛地享有責任和權利,每個人都積極運用他們的批判能力。萊斯的反思為解放自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人類克服生態危機指明了出路。
參 考 文 獻
[1] 萊斯:《自然的控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2] William Lesis. The Limits to Satisfaction:An Essay on the Problem of Need and Commoditi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76.
[3] 馬爾庫塞:《工業社會和新左派》,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 培根:《新工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5] 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
哲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江淮文史》是安徽省政協系統唯一公開出版的社科類文史期刊。據中國學術期刊網權威統計,該刊讀者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批高端讀者群。《江淮文史》是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的期刊,她的前身是《安徽文史資料選輯》。
文章標題:哲學論文范文萊斯關于“控制自然”及其內在矛盾的反思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wenyi/zhexue/2716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