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醫學校驗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03 08:14 熱度:
【摘要】目的運用射頻與高頻介入技術對消化道息肉治療的比較。方法內鏡下運用射頻技術和高頻技術治療消化道息肉。結果射頻組106例治療全部成功,其中2例較大息肉(2.0-3.0cm)進行二次治療;高頻組73例其中71例治療有效,1例廣基無蒂較大息肉(2.7cm)因切割困難后改作射頻治療,1例因有蒂小息肉(0.3cm)圈套器收較緊造成機械性切割脫落發生出血。結論射頻、高頻技術在治療消化道息肉中都是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療手段,射頻治療消化道息肉更加安全可靠,易于推廣。
【關鍵詞】射頻、高頻、內鏡、消化道息肉
我院自2001~2005年運用射頻和高頻技術在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息肉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射頻組共106例,男71例,女35例,年齡最大81歲,最小19歲,平均57.3歲,其中息肉發生部位:食管息肉7例,胃息肉27例(31枚),十二指腸25例(27枚),大腸息肉47例(62枚)(回盲部及升結腸24例,橫結腸及降結腸7例,乙狀結腸及直腸16例),單發97例,兩枚及以上9例,有蒂49例,無蒂57例;息肉大小在0.2-2.8cm不等,其中≥2cm的13枚。高頻組共73例,男48例,女25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22歲,平均55.6歲,其中息肉分布:食管息肉5例,胃息肉21例(24枚),十二指腸17例(20枚),大腸息肉30例(43枚)(回盲部及升結腸13例,橫結腸及降結腸2例,乙狀結腸及直腸15例);其中單發65例,兩枚及以上8例;有蒂45例,無蒂28例;息肉大小在0.3-3.1cm不等,≥2cm的11例,≥3cm的息肉4例。其息肉形態主要有:半球狀息肉、球形、蕈傘狀、丘狀隆起、分葉狀,其中最多見的是半球狀無蒂或亞蒂息肉和球形有蒂息,患者均為以各種原因接受消化內鏡檢查的門診和住院病人,主要癥狀有:腹痛、腹脹、噯氣、胸骨后不適、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及排便習慣改變等。
1.2儀器和設備應用綿陽力德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的LDRF-50型多功能射頻治療儀及治療電極;OLYMPUSPSD-10型高頻電凝電切儀及圈套器;電子胃鏡為PENTAXEG-2940、OLYMPUSGIF-H260,電子腸鏡PENTAXEC-3840F,OLYMPUSCF-H260AI。
1.3治療方法:射頻組經內鏡活檢孔插入射頻治療導線,把電極頭送至病變部位,消化道息肉根據息肉大小形態及發生的部位,選用20-40W的功率和單點1-4s/次的治療時間(累計治療時間4-40秒),對于較大的廣基息肉選擇多次多點多方位治療,病灶較大的可選用較大功率和較長的時間,位于壁薄的病灶選用小功率、短時間的方法,直至局部組織完全固化變白。高頻組使用混合電流,指數3~4之間,每次通電1~3s左右(累計治療時間3-50秒),用圈套器套扎息肉蒂部近息肉頭側,可多次通電進行切割,對于較大的廣基息肉可在基底部注射生理鹽水后再行分次分點切除,見到組織灼白時,可逐漸收緊圈套,一邊通電,一邊收緊圈套(避免過快過緊以免引起機械性切割)直至息肉脫落。
2結果
射頻組106例治療全部有效,其中2例較大息肉進行二次治療后完全消失;治療中有2例發生治療部位出血,用射頻止血成功。高頻組有71例治療有效,其中1例廣基無蒂較大息肉(2.7cm)因切割困難改作射頻治療,1例因有蒂小息肉(0.3cm)圈套器收較緊造成機械性切割發生出血。射頻組治療1~4周后69例、高頻組41例進行了內鏡復查,復查結果:治療后在第1-2周胃或腸粘膜均可見糜爛和活動期潰瘍,周邊粘膜充血、水腫明顯,但息肉均變形潰爛或脫落,部分潰瘍周邊不平整可能與炎癥有關;3-4周時復查的病例治療處均為疤痕期形成,少數留有紅色線狀疤痕或恢復正常粘膜。病理檢查:射頻組共69例報告結果:炎性息肉31例,增生性息肉23例,腺瘤樣息肉15例,伴有中度不典型增生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高頻組共41例報告結果:炎性息肉22例,增生性息肉10例,腺瘤樣9例,伴有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疑為癌變1例。
3討論
消化道息肉系消化道常見疾病之一,已被證實是一種癌前病變,特別是認為廣基息肉較有蒂息肉更易于癌變,國內文獻報導對無蒂或者亞蒂直徑>2cm的廣基息肉以手術切除治療為好,其治療的重要性已得到醫學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內鏡介入技術的發展,內鏡下介入技術治療消化道息肉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手段,尤其內鏡微創技術的臨床應用給消化道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實質性的進展。雖然這些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目前常用的幾種治療息肉的方法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1]:⑴高頻電凝治療:高頻電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療效肯定,效果好,但存在治療范圍不易掌握,易發生穿孔,易產生電火花,易炭化,對丘狀、扁平或廣基息肉無法進行有效圈切,即使采用基底鹽水注射再圈切亦常難一次性徹底清除息肉,電凝電流不足時還易發生治療中出血。⑵激光治療(Nd:YAG):缺點是不能起到熱閉合作用,對較大血管及息肉切除效果欠佳,也易致組織碳化,產生大量煙霧及刺激性氣體,影響治療效果;光導纖維易折斷、漏光而燒傷周圍正常粘膜。⑶微波治療:微波是同軸電纜傳輸,導線易發熱,易損傷內鏡,且易粘組織,用于治療止血和癌腫時反而容易撕裂組織,造成出血;對治療界面損傷表淺不均勻,難以清除較大息肉,對微小病變效果較好。⑷氬離子凝固治療:易導致粘膜下氣腫形成,穿孔的危險性較大,且設備價格昂貴,不易普及。因此,尋找一種更加安全、有效、快速、價廉的治療手段對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廣泛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射頻是一種特定范圍內的電磁波,頻率為150~1000kHz[2],醫用射頻常采用200~750kHz,治療作用是離子熱效應、法拉弟效應和電解效應,治療作用以熱效應為主。通過高頻振蕩,離子震動,傳導電流和電阻方式,并以正弦波釋放熱能。射頻電流進入人體病變組織時,因電阻損耗而轉化為熱能,使病變組織升溫,細胞內外水分蒸發、干涸,導致蛋白變性,凝固壞死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它可以用于消化道出血、解除腫瘤所致狹窄和梗阻及消化道息肉的治療。
射頻治療消化道息肉的特點是[3]:⑴射頻電流治療時具有無電弧形成和火花放電現象,不會引起腔內可燃氣體的爆炸,無需反復清潔腸道,不產生煙霧和臭味,不易與組織粘連形成炭化;⑵射頻電流作用與高頻電流相當,幾乎全部轉化為熱能,并集中在電極頭附近組織,保證局部的治療效果,射頻體表電極附近無溫升,不損傷皮膚,對組織熱作用范圍均勻,不損傷深層組織,具有安全性好,副作用少,不易穿孔的特點;治療界面適中,治療徹底,局部修復平坦,粘膜復原好。⑶術者可以根據病變大小、發生部位和性質選擇治療功率、時間和力度,主動地控制各種治療參數,操作簡便安全。⑷射頻治療息肉,電極頭與病變可以是多角度,多方位與息肉接觸,不受息肉形狀、基底寬窄的影響,可以避免高頻電對廣基和扁平分葉狀息肉摘除的局限性;⑸射頻導線不發熱,可避免損傷內鏡。綜上所述,射頻治療是一種副作用小、安全高效的治療手段,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射頻治療息肉的注意事項:⑴要根據息肉的大小形態擬定功率及凝固時間。一般較小息肉用20~25W,較大息肉用35-40W,對無蒂或有蒂息肉凝固時間單點為1-4s/次,也可以多次多點進行凝固,一次治療不徹底可分期進行二次治療,直至達到治療目的。⑵對于較小的息肉直接點灼,較大的息肉可用電極頭緊貼病變部位,分次多點多部位燒灼,直至達到最佳療效。⑶調節進鏡深度,控制導線及患者體位,使電極充分接觸息肉,盡量避免少接觸正常粘模。⑷治療中如發生出血,不必終止治療,可找準出血處用射頻電極頭進行止血。⑸術后2h后可進流食,術后常規應用抑酸劑3d,如發生劇烈脹痛、嘔吐、黑便等應及時復查;⑹裝有心臟起搏器者進行射頻治療的謹慎。
射頻治療息肉的療經驗:⑴對于廣基息肉估計高頻切割困難的應該考慮選擇射頻治療(本組病例其中一例為高頻切割困難改做射頻治療獲得成功)⑵對于較大病變(>2.0cm)一次不能完全切除可以選擇二次治療,甚至三次治療直至病變完全治愈為止。⑶對于較大的息肉在治療前或治療后應該盡可能的鉗取或回收變病組織進行活檢,以確定相應的治療方式,如有惡變者,應選擇手術治療為主。⑷腸道息肉如果是廣基(無蒂)應該首選射頻治療,這樣更為安全可靠;如果是多發性腸道有蒂息肉,則以高頻切除為主。⑸無論高頻、射頻治療中發生的出血可用射頻止血治療。⑹在特殊情況下(如結腸內較大的廣基亞蒂息肉伴有出血)處理時亦可選擇兩種方式配合使用。
射頻息肉切除術的并發癥及處理:⑴出血:發生率低。少量滲血只需休息、禁食、藥物止血治療。較大量出血可內鏡下射頻止血,穩定生命體征,出血控制不佳,外科手術。⑵穿孔:在壁薄的部位若通電時間過長,治療界面過深或圈套位置選擇不當,有發生穿孔可能。處理: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外科手術。⑶潰瘍形成:治療界面過深,通電時間過長,可形成潰瘍。術后可給予抑酸、粘膜保護劑預防及治療。
總之,射頻技術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證明是一種快捷、安全、可靠的治療手段[4],為臨床消化工作者提供了一種治療消化道息肉的新手段,且設備價廉,操作簡單,易于推廣應用,治療后一般不需住院,患者更易接受。
參考文獻
1劉紅專,黃春,陳曉輝,等.內鏡下射頻治療大腸廣基息肉45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11(22):687
2農春燕,趙聰,吳立平,等.經內鏡射頻治療胃腸息肉45例.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2,2(2):135-136
3陳擁軍,陳亮,龍小奇,等.內鏡下射頻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研究.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2,9(2):113
4徐輝,蔣明德,楚人俊,等.射頻電子與高頻、微波在消化道作用的對比研究.四川醫學,2002,4(23):384-385
文章標題:內鏡下射頻、高頻治療消化道息肉179例療效觀察及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jiaoyan/439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