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基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8-26 15:50 熱度:
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3月期間收治了早期周圍型肺癌病人32例,以其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按照CT圖像的顯示結果,對病人的病灶位置、病灶形態以及邊緣特征、密度特征、內部結構等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摘要】目的:基于早期周圍型肺癌的CT圖像特征進行分析,并研究其臨床意義。方法:資料選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療后轉至上級醫院治療的早期周圍型肺癌病人32例,本人通過追蹤病理檢查和手術治療后,均已確診早期周圍型肺癌。以所有病人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按照CT圖像的顯示結果,對病人的病灶位置、病灶形態以及邊緣特征、密度特征、內部結構等進行研究,并探討其臨床意義。結果:所有早期周圍型肺癌病人中,其CT圖像的顯示結果表明,肺癌位于右側的病人有18例,位于左側的有14例,且腫瘤的直徑在1cm-3cm之間,病灶類型全是單發病灶,均呈現為腫塊型或者是孤立性結節。結論:基于早期周圍型肺癌的CT圖像特征分析,可發現病灶位置、病灶形態以及邊緣特征、密度特征、內部結構等都會影響早期周圍型肺癌的準確診斷,其應用價值非常高,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醫生職稱論文范文,早期周圍型肺癌,CT圖像特征,分析,臨床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療后轉至上級醫院治療的早期周圍型肺癌病人32例,男女比例19:13,年齡在41-80歲之間,平均年齡(52±4.15)歲。其中,12例病人為鱗癌,13例病人為腺癌,2例病人為鱗腺癌,3例病人為肺泡細胞癌,2例病人為低分化癌。所有病人均出現了氣短、乏力、咳嗽、咯血、消瘦以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
1.2方法
給予所有病人CT檢查,本院所用儀器為德國西門子歡星,以常規掃描作為主要檢查方式。層厚為10mm,間隔為10mm,掃描范圍為胸廓的入口處到肺底部之間。針對病灶位置,需要加以CT薄層掃描,且將層厚控制為 2mm,間隔控制為2mm。所有病人均采取縱膈窗、肺窗對病灶進行檢查。
1.3 CT圖像特征的標準
⑴分葉征:腫塊的邊緣有明顯的隆突;⑵毛刺征:腫塊周圍呈放射狀與粗線狀影;⑶肺癌血管集束征:肺門側有一條或者是多條索狀的陰影;⑷小泡征:腫塊內有含氣的低密度區;⑸胸膜凹陷征:腫塊及其周圍的胸膜之間存在著放射狀細線影;⑹棘狀突起:腫瘤邊緣朝著肺野所伸出的陰影為尖角狀的軟組織密度影[1]。
2.結果
2.1病灶位置
CT圖像的顯示結果表明,肺癌位于右側的病人有18例,其中有10例為上葉,5例為中葉,3例為下葉。而位于左側的有14例,其中有8例為上葉,3例為中葉,3例為下葉。
2.2病灶形態
腫瘤的直徑在1cm-3cm之間,且全是單發病灶,均呈現為腫塊型或者是孤立性結節。
2.3內部結構
有9例為空泡征,所占比例為28.13%,8例為空洞,所占比例為25.00%,6例為鈣化影,所占比例為18.75%。
2.4邊緣特性
25例有毛刺征,所占比例為78.13%,25例有分葉征,所占比例為78.13%,22例有胸膜凹陷征,所占比例為68.75%,7例有棘狀突起,所占比例為21.88%,16例有肺癌血管集束征,所占比例為50.00%。
3.討論
肺癌在臨床醫學中屬于惡性腫瘤類型,且在惡性腫瘤中所占的比例約為16%左右。早期周圍型肺癌又屬于常見肺癌,主要發生于機體肺段以下的支氣管至細支氣管之間,常見于鱗癌或者是腺癌[2]。由于早期周圍型肺癌的肺癌體積相對較小,且臨床癥狀出現的時間非常晚,因此容易出現錯診和遺漏的現象。而早期周圍型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嚴重威脅病人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所以提升早期診斷準確率顯得極其重要。
基于早期周圍型肺癌病人的檢查與診斷,較為常見的方式是X線影像診斷以及CT掃描,但是X線影像診斷通常應用于肺癌早期,機體的瘤體面積小,可能會出現肺部小淡片狀密度增高影,且密度分布不均,其邊緣極其模糊,容易出現誤診[3]。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各大醫療機構先后引進了CT掃描診斷技術。結合早期周圍型肺癌的CT圖像特征,可選定早期周圍型肺癌的最佳診斷方式,再結合病人具體情況,給予其及時有效的治療,對于提升病人的治療有效率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及重要價值。
筆者將早期周圍型肺癌病人32例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所有病人CT檢查,按照CT圖像的顯示結果,對病人的病灶位置、病灶形態以及邊緣特征、密度特征、內部結構等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⑴病灶位置。肺癌病灶多見于右側,且為肺上葉居多。
⑵病灶形態。病灶類型全是單發病灶,均呈現為腫塊型或者是孤立性結節,且腫瘤的直徑約在1cm-3cm之間,癌腫邊緣普遍呈現為不規則狀。根據生長方式的不同,早期周圍型肺癌可分為伏壁型以及實質型兩種。其中,伏壁型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且腫瘤細胞的生長位置為肺泡與肺泡壁的間隔處。實質型的生長速度普遍偏快,且腫瘤細胞的生長方式為堆積式,病灶邊緣偏于光整,病灶的邊緣密度和中心密度沒有區別[4]。
⑶內部結構。主要有空泡征、鈣化影與空洞。其中,空泡征的CT圖像表現是結節狀低密度影,即為腫瘤早期的改變征象。空洞的CT圖像表現是壁厚薄并不均勻,內壁多為凹凸狀、結節狀,且外壁為分葉狀、波浪狀。而鈣化影的CT圖像表現是瘤體內含有高度密影,呈現為彌散性砂礫狀分布,或者是偏心斑點狀分布[5]。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判斷病灶為良性或惡性時,鈣化并不會起到任何幫助,病灶內的鈣化形態卻顯得更加重要,且微小點狀的鈣化通常都是典型性肺癌鈣化。
⑷邊緣特性。邊緣特性主要有毛刺征、分葉征、胸膜凹陷征以及棘狀突起、肺癌血管集束征等。其中,毛刺征的CT圖像表現是腫瘤周圍有線狀影,不僅短細僵直,且排列方式為放射狀。分葉征的CT圖像表現是病灶邊緣的輪廓為花瓣狀,且不具規則性。胸膜凹陷征的CT圖像表現是腫瘤及其鄰近的胸膜間存在著放射狀細線影、三角形影,或者是喇叭口影。棘狀突起的CT圖像表現是腫瘤邊緣朝著肺野所伸出的陰影為尖角狀的軟組織密度影,且數量不一。排列偏于密集的棘狀突起會表現出鋸齒狀,再轉換為肺窗之后,棘狀突起會不斷向外延伸,變成毛刺。肺癌血管集束征的CT圖像表現是腫瘤附近的血管會朝著病灶位置集中。通常情況下,腫瘤細胞能夠形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進而產生腫瘤血管,若惡性腫瘤的生長偏于活躍,其內部的血管會十分豐富,而腫瘤供血的血管可以代償性的增粗。但是,肺癌血供比肺內孤立性結節病灶整體血供更豐富,因此肺癌血管集束征的診出率相對較高。
經研究表明,基于早期周圍型肺癌的CT圖像特征分析,可發現病灶位置、病灶形態以及邊緣特征、密度特征、內部結構等都會影響早期周圍型肺癌的準確診斷,其應用價值非常高,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戚煥鵬,等.基于主動呼吸控制輔助3DCT與4DCT掃描確定周圍型肺癌內大體腫瘤體積比對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3,33(02):142-145.
[2]王利寧,等.勾畫者及勾畫標準對基于4D-CT周圍型肺癌靶區勾畫的影響[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2,32(05):494-497.
[3]陳明輝,等.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在50例周圍型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2,27(27):90-91.
[4]牟堅,等.周圍型肺癌CT圖像特征的臨床觀察――附100例報道[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147-148.
文章標題:醫生職稱論文范文CT圖像特征分析及臨床意義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jichu/2249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