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基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25 10:19 熱度:
美容不僅是外觀上給人以美的感受,而且反映出人的精神風貌。隨著時代的不斷更新,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美容的要求也日益強烈,美容醫學分為外科整容和醫療美容。針灸美容是從中國傳統醫學的整體觀念出發,以針灸為手段,通過對局部皮膚及穴位的刺激,達到養護皮膚、美化容顏、延緩衰老,治療面部和全身皮膚病為目的的一種方法[1]。查詢古代中醫文獻中無針灸美容的說法,但實際上,卻有不少屬于當今美容醫學的內容。例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就有灸法除疣的記載。《黃帝內經》中有應用針灸治療口眼歪斜、黧黑斑、疣等有損容顏病癥的治法。《針灸甲乙經》有“顏黑,解溪主之。”《千金要方》稱:“肝俞主繞兩目連額上色微青。行間主面蒼黑。太沖主面塵黑。”《針灸大成》取下廉治毛發焦脫。《類經圖翼》稱:“身面贅疣,當疣上灸三壯即消。亦有只灸一壯,以水滴之自去者。”還提出艾灸治療狐臭的方法:“凡腋氣,先用快刀剃去腋毛凈,乃用好定粉,水調捈患處。六七日后,看腋下有一點黑者,必有孔如針大,或如簪尖,即氣竅也。用艾柱如玉米大者灸之,三四壯愈,永不再發。”從這些資料中,可以認為美容之法,古已有之,但無針灸美容之名而矣。將多年針灸美容方面的心得總結如下。
1、 治療面部皺紋法
中醫學認為皺紋的產生與經絡不暢有關。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內貫臟腑、外達肌表,將人體的內外、臟腑、肢節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通暢,氣血旺盛,面部肌膚得以濡養,皺紋才不易產生[2]。面部皺紋,可分2種:一種是擠壓性皺紋,如經常有意使眉上下運動,會使額部產生皺紋。經常皺眉,會使兩眉之間出現皺紋,這些皺紋加深后成為真正的皺紋。另一種是衰老性皺紋,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衰老,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干燥,肌肉組織失去收縮力而形成額部皺紋和眼部魚尾紋,年齡越老,皺紋越多,可以連及全面目,這是生理的自然規律,無法改變。而對于如因生活艱巨,精神創傷等因素的影響,青壯年即出現了皺紋,也就是常說的未老先衰,這種病人的面部皺紋通過給予治療是可以治愈的。
治療方法:根據皺紋所在,分別取穴治療。額紋:取陽白、頭臨泣、攢竹、印堂、阿是穴。魚尾紋:絲竹空、瞳子髎、太陽、魚腰、阿是穴。笑紋:迎香、巨髎、地倉、阿是穴。
以上均為皺紋區的局部取穴,其中阿是穴最為重要,即選擇皺紋最深之處,用特制的美容針輕刺,根據皺紋的長短取3~5點,可稍留針,其余各穴,可以用平刺或者斜刺,或者透刺法,得氣后留針20~30 min,間日1次或每周2次。亦可針后再用艾條灸,加強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皺紋消失。此外,如脾俞、關元、足三里等穴,長期灸療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可以配合使用。
耳針療法:取耳穴面、額、口、神門、內分泌等,用輕刺法每日或間日1次。或用壓丸法,可保留2~3 d,每天按壓2~3次,每次2~3 min。
除了治療外,平時應保持身體健康,注意面部皮膚清潔與保護,避免日光曝曬。
2、 治黑痣法
黑痣指色素痣,是由痣細胞構成的含有黑色素的痣。可發生于全身各個部位,有發于嬰幼兒的,亦有發于青春期或中年,形成后不會自然消失。
黑痣種類多,形態與大小不同,有扁平或隆起,有長毛或無毛,色素有深有淺,分別有許多名稱:如在平滑皮膚上,僅有色素增加而無其他變化者,稱為斑痣。如豆大,扁平隆起,色深黑,間有毛發者,稱毛痣。毛發多而面積廣者,稱為獸皮樣痣,大片分布的稱為巨型痣等等。
古代文獻稱此病為黑子或黑子痣。如《醫宗金鑒》稱:“此證生于面部,形如霉點,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膚高起一線,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其發病原因,認為是腎中濁氣滯結皮膚而成。一般身體無不適癥狀,但發于面部,影響面容。
治療方法:去痣方法較多,西醫多用冷凍、激光或用腐蝕藥物除去等。針灸多用火針點刺,較為簡便,它是通過高溫灼燙,破壞痣組織,使之脫落,不損傷真皮,故治療后不留瘢痕,病者樂于接受。
火針除痣的操作方法,一般采用15~25 mm短針,用酒精燈將針尖燒紅約2 cm后,迅速刺入痣的中心,一刺即出,針刺深度,一般與皮膚相平的痣宜淺刺,進針不可深過皮下。對于高出皮膚的痣可刺較深,均以不刺到正常組織為度。如為凸出大痣,可以左手持鑷子挾起痣的根部,右手持針將針尖與針身前端燒紅,快速沿鑷子底部如拉鋸式以去之。去后用消毒紗布包扎,以防感染。
有些黑痣,如發現迅速增大,顏色顯著加深,周圍發紅,或經常出血,可能為惡性病變的黑色素瘤,應及時手術治療,不可妄用本法。
3、 治痤瘡法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好發于青少年,以面部多見,主要表現為粉刺、丘疹等,俗稱“青春痘”,亦稱“粉刺”[3]。男多于女,好發于面部,如頰、鼻前端及其兩側、額部、下巴等處形成粉刺、丘疹、膿皰及瘢痕,有礙美觀而需要治療。本病初起為與毛囊口一致的黑頭粉刺或頂端呈黃白色小點的圓錐形丘,是由于毛囊口角化過度及栓塞,皮脂不能排除,在毛囊內留滯而局部隆起形成粉刺。如果用手指擠壓或感染,可形成炎癥性丘疹,甚至發生膿皰而遺留瘢痕。
《醫宗金鑒》指出:“肺風粉刺,系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其他書中也有類似記載,總其原因,不外風熱外襲,或過食辛辣肥甘、香燥炙煿之品,肺胃郁熱上攻,溢于肌表而發病。
治療方法:以清瀉肺胃之熱為主,兼以局部取穴治療。
針灸取穴:(1)清泄肺胃之熱:取風池、合谷、尺澤、列缺、足三里、內庭等,每次選2~3穴,與局部穴位配合使用。(2)局部取穴:按痤瘡的發作部位所在取穴,如迎香、顴下關、頰車、攢竹、四白、陽白等,每次取2~3穴。
操作方法:清瀉肺胃之熱的腧穴,宜用提插瀉法。局部腧穴,宜用輕刺法,留針20~30 min,間日1次,連續治療,可見功效。
耳針療法:取耳穴肺、胃、內分泌、交感、皮質下、腎上腺及面、鼻等相應部位,每次取2~3點,進針作強刺激后留針片刻出針,兩耳可交替使用,間日1次。
刺絡拔罐操作方法:囑患者坐位,取大椎、雙側肺俞、肝俞、胃俞、膈俞,穴位充分暴露。先用75%酒精消毒,取一次性采血針點刺每個穴位3下,點刺深度中等,用中號玻璃罐拔罐,留罐15 min,放血量為3~5 m L。起罐時用消毒干棉簽按壓針孔。每周1次,4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4]。
4、 治眼瞼下垂法
上眼瞼下垂,是指上眼瞼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下垂而擋住部分或全部瞳孔,以致視力障礙,嚴重患者,須用手提起上眼瞼,方能視物。有發于單側者,亦有雙側者,其雙側者,多為先天性,且有遺傳性。后天性者,多由其他病變引起,如重癥肌無力、動眼神經麻痹,外傷等所致,一側性者居多。
本病中醫稱“上胞下垂”“瞼廢”“瞼皮崔緩”等名。其病因病機,《諸病源候論》認為:“若血氣虛則腠理開而受風,風客于瞼膚之間,所以其皮緩縱,垂覆于目,則不能開。”《圣濟總錄》亦謂:“眼瞼垂緩者,以血氣不足,腠理開泄,風邪客于瞼膚,其皮垂緩,下覆睛輪。”按臨床常見的上瞼下垂癥,多為現代醫學中的重癥肌無力眼肌型,其原因多屬脾虛氣弱,脾主肌肉,虛則肌肉失養而致無力。或先天稟賦不足,發育不良,脾腎兩虛,胞瞼失養等所致。亦有因外傷損及筋脈而引起。
治療方法:以補養脾腎,強壯眼肌為原則。
針灸取穴:(1)風池、肝俞、脾俞、腎俞、三陰交、足三里、太溪等,每次取2~3穴以調補肝、脾、腎三臟為目的。(2)攢竹、眉沖、陽白、魚腰、精明、絲竹空、瞳子髎、養老、合谷等。每次取2~3穴,以促進眼瞼活動功能。針刺手法,2組腧穴均宜行攆轉補法,緩慢行針,留針30 min,間日1次。
耳針療法:取耳穴眼、皮質下、肝、脾、腎、內分泌等,每次2~3穴,雙側同用,中等刺激,留針30 min,每隔5 min行針1次。隔日治療1次,或用耳穴埋針,每日按壓3~5次以加強刺激。
5、治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以皮膚損害呈苔蘚樣改變和陣發性劇癢為特征,其皮損較局限者,稱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多發于頸側、項部、額部、上眼瞼等處,也可發于腰背及四肢,腹股溝等處。初起時,局部皮膚只間歇發癢,由于瘙抓,皮膚迅速呈苔蘚化,患處皮膚增厚,皮紋加深,上被少許鱗屑,常呈慢性過程,時輕時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緩解。
由于本病好發于頸部背側的衣領摩擦部位,故中醫稱“攝領瘡”,因其皮膚增厚,如牛領之皮,故又稱“牛皮癬”,但與現代醫學中所說的牛皮鮮不同。
本病病因中醫認為與精神因素有關,情志不舒,肝氣郁結,久則化熱傷陰,化燥生風,肌膚失養而發。或因風熱之邪外襲肌膚所致。而硬衣領等外來刺激亦可引發。
治療方法:
針灸取穴:(1)全身治療:取膈俞、風池、曲池、血海、三陰交等以祛風清熱涼血。針刺宜用提插瀉法反復行針。(2)局部治療:用“圍刺法”,即在皮損局部,針由皮損區四周沿皮下向中心平刺,緩慢攆轉至皮下有脹感,留針20~30 min。
艾灸法:用小艾炷在皮損區施灸,根據皮損區的大小,灸5~7壯,作無瘢痕灸。亦可用艾條溫灸或隔蒜灸。
上列各法,均間日治療1次,應連續施治。其久病體衰血虛生風者,應加用肝俞,脾俞、三陰交等穴,行補法以調補之。
耳針療法:取耳穴肺、肝、神門、腎上腺、皮質下、面、頸、額等皮損相應部位。用中等刺激,留針1~2 h,反復捻針。或用掀針埋針,埋藏2~3 d,雙耳交替使用。
綜上所述:針灸美容是以中醫辨證論治為基礎,從人的整體出發,通過刺激經絡穴位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以及氣血陰陽,治病祛邪,達到美化容顏的目的,近年來針灸美容以其療效明顯,簡單易行,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針灸美容不僅滿足了人們對外表美麗的追求,更使人的身體更加健康。為針灸走向世界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于蘭針灸美容的思路方法探討[A].山東中醫藥大學海外校友會山東中醫藥大學海外校友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海外校友會:山東針灸學會, 2018:2.
[2]姜穎針剌治療眼部皺紋38例[J]中國針灸, 2013,33(3):218.
《針灸美容的臨床研究》來源:《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作者:穆東升
文章標題:針灸美容的臨床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jichu/4679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