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葉片為外質體時,不同激素對葉片芽誘導的影響不同。各激素對葉片芽誘導的影響結果如表-2所示。分別求出各種激素濃度下的芽誘導率的平均值并列于表-5。
表-5不同激素的葉片芽誘導率
NAA(mg/L)0.10.30.50.70.9
芽誘導率(%)4.7314.518.26.205.25
6-BA(mg/L)0481216
芽誘導率(%)0.253.447.4315.9011.90
由表-2及表-5分析可知NAA對葉片芽誘導的最佳濃度是0.3mg/L,此濃度下的芽誘導率是14.51%;6-BA對葉片芽誘導率的最佳濃度是12mg/L,此濃度下的芽誘導率為15.90%;同時加NAA和6-BA對葉片芽誘導的最佳激素濃度組合為NAA0.3mg/L+6-BA12mg/L,相應的芽誘導率為29.89%。
2.1.2不同激素對葉柄芽誘導的影響
以葉柄為外質體時,不同激素對葉柄芽誘導的影響不同。各激素對葉柄芽誘導的影響結果如表-3所示。分別求出各種激素濃度下的芽誘導率的平均值并分別列于表-6。
表-6不同激素的葉柄芽誘導率
NAA(mg/L)0.10.30.50.70.9
芽誘導率(%)4.159.493.627.274.11
6-BA(mg/L)0481216
芽誘導率(%)0.2410.669.477.692.93
由表-3及表-6分析可知NAA對葉柄芽誘導的最佳濃度是0.3mg/L,此濃度下的芽誘導率是9.49%;6-BA對葉柄芽誘導率的最佳濃度是4mg/L,此濃度下的芽誘導率為10.66%;同時加NAA和6-BA對葉片芽誘導的最佳激素濃度組合為NAA0.3mg/L+6-BA4mg/L,相應的芽誘導率為16.25%。
2.1.3不同激素對莖段芽誘導的影響
以莖段為外質體時,不同激素對莖段芽誘導的影響不同。各激素對莖段芽誘導的影響結果如表-7所示。分別求出各種激素濃度下的芽誘導率的平均值并分別列于表-7。
表-7不同激素的莖段芽誘導率
NAA(mg/L)0.10.30.50.70.9
芽誘導率(%)7.3513.806.066.196.55
6-BA(mg/L)0481216
芽誘導率(%)0.5311.0510.0112.405.97
由表-4及表-7分析可知NAA對莖段芽誘導的最佳濃度是0.3mg/L,此濃度下的芽誘導率是13.80%;6-BA對莖段芽誘導率的最佳濃度是12mg/L,此濃度下的芽誘導率為12.40%;同時加NAA和6-BA對葉片芽誘導的最佳激素濃度組合為NAA0.3mg/L+6-BA12mg/L,相應的芽誘導率為30.19%。
2.2不同種外質體發芽能力
葉片、葉柄、莖段三種外質體的總數不同,所以發芽數目無法真實反映相應芽誘導率的強弱,但可以從芽誘導率這個指標加以比較。激素種類濃度組合較多(25種),逐個分析較為復雜,姑且從平均水平上考慮。由表-2、表-3、表-4可知葉片、葉柄、莖段三種外質體的芽誘導的平均百分率分別是7.78%、5.74%、7.99%。顯然生芽百分率7.99%>7.88%>>5.74%,故生芽能力最強的外質體是莖段,其次是葉片,最弱的是葉片。所以在做泡桐生芽為目的的實驗及工廠化育苗首選的外質體是莖段。
3 結論
用豫雜-1號泡桐不同器官繁殖時,不同外質體的發芽能力不同,莖段發芽能力最強;不同激素組合對生芽的影響不同。綜合考慮這兩大因素,確定患叢枝病豫雜-1號泡桐芽誘導的最佳外質體是莖段,相應的培養基及激素組合為:MS培養基,NAA0.3mg/L+6-BA12mg/L。此方案下的芽誘導率為30.19%。當然,實際生產中受材料來源、經濟狀況等條件的限制也可以以葉片或葉柄為外質體。
參考文獻
1、趙壽經,李昌禹,錢延春等人參發根的誘導及適應培養條件的研究。
生物工程學報,2004/3,20(3),216~220
2、任國蘭,劉延志,田光合等泡桐叢枝病誘導抗性機制的研究。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2,29(4),378~381。
3、施和平,權宏,SpirosKintzios三裂葉野葛毛狀根的誘導及其固體培養和液體培養。生物工程學報,2003/5,19(3),307~311。
4、李寶,韓振海落葉果樹離體器官再生研究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4,9(1),31~36。
5、蔣建平等泡桐叢枝病與過氧化物酶含量關系的研究初報。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3,27(4),301~304。
2/2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