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05 09:16 熱度:
【摘要】目的探討胃癌根治術中醫源性脾損傷防治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本科5年來420例胃癌根治術中出現14例醫源性脾損傷的臨床資料。結果根治性遠端胃大部切除、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中,分別發生脾損傷8例、4例、2例。脾損傷按Pachter分級,Ⅰ級3例、Ⅱ級9例、Ⅲ級2例。經電凝加醫用生物蛋白膠止血、大網膜縫合、明膠海綿壓迫止血3例,縫合修補術9例,全脾切除2例。全組均痊愈出院。結論胃癌根治術導致的醫源性脾損傷的發生,與術式相關,通過提高認識、改進操作、妥善處理,這種損傷是可以預防或降到最低限度的。
【關鍵詞】胃癌根治術,醫源性脾損傷,防治
醫源性脾臟損傷多發生在腹部手術中,尤其在胃癌術中的發生率較高,如處理不當,常導致脾切除,甚至危及生命。本科5年來收治胃癌患者420例,根治術中出現14例醫源性脾損傷,經積極處理均痊愈出院。本文對胃癌根治術中發生脾損傷的致傷原因,預防、處理方法進行了探討。現對胃癌根治術中的醫源性脾損傷防治的經驗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420例中男224例,女196例;年齡17~83歲,平均50歲。胃竇癌285例、胃體癌74例、胃底賁門癌61例。遠端胃大部切除324例、近端胃大部切除37例、全胃切除59例。P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105例、Ⅲ期210例、Ⅳ期89例。脾損傷按Pachter分級,Ⅰ級3例、Ⅱ級9例、Ⅲ級2例。
1.2致傷原因
切口過小、暴露不佳,過分牽拉胃大彎或大網膜左半側,致脾損傷者8例,分離清掃等操作不當致脾損傷者3例,脾腫大合并脾周粘連3例。
1.3處理方法
經電凝加醫用生物蛋白膠止血、大網膜縫合、明膠海綿壓迫止血3例,縫合修補9例,全脾切除2例。
2結果
胃癌根治術420例中醫源性脾損傷14例的Pachter分級關系見表1。經單向有序χ2法,三種手術的脾損傷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種手術的脾損傷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保脾成功者12例,占85.7%。全組無死亡,術后無再出血,8~15d痊愈出院。表1420例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醫源性脾損傷(略)注:單向有序χ2法,P<0.05;三組發生率間,P>0.05
3討論
3.1胃癌根治術致脾損傷的原因
胃癌根治術致醫源性脾損傷的發生率很高[1]。近年來多數文獻報道,胃癌手術中脾損傷率為4.3%~6.4%[2~4]。胃癌手術需切除大網膜和徹底的清掃淋巴結,胃的切除范圍大,是胃癌手術脾損傷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全胃切除和經腹近側胃切除,不僅可損傷脾下部,還可能損傷脾上部,脾損傷率比遠側胃切除高。本組中,因改進了胃癌根治術的操作,總的脾損傷發生率為3.33%,三種手術的脾損傷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源性脾損傷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患者肥胖,麻醉效果不佳,切口過小或切口選擇不當,均致暴露和操作困難;術者和助手配合不佳、經驗不足,容易因過分牽拉致脾撕裂傷,也是本組醫源性脾損傷最主要原因。(2)術者缺乏有關的局部解剖知識,對脾臟的毗鄰關系和脾周韌帶的解剖不熟悉,致術中的盲目分離造成脾臟損傷。在胃癌根治術中,脾下極前方和脾門間與胃之間的大網膜有條索狀的韌帶,成為牽引時的著力點,切斷左側大網膜時過分牽拉胃大彎和大網膜左側部,致人為拉力與脾臟本身重力的合力導致脾門和脾下極的撕裂。Olsen[5]報告75%的醫源性脾損傷與牽拉韌帶有直接關系。(3)因脾周粘連較重及脾門淋巴結轉移,分離間隙過小,不當的鈍性分離,以及鉗夾結扎等操作粗暴損傷脾包膜;部分老年患者的脾臟退行性變致脆性增加,脾損傷的機會增大。(4)術中出血時,盲目鉗夾以及結扎大塊脾周圍組織,探查腹腔時動作粗暴,不適當地使用深部拉鉤,在行胃空腸吻合時,如殘胃小、斷端位置高,過分向右下牽扯殘胃可造成脾撕裂傷。
3.2脾損傷的預防
今日全球外科醫生的共識即在盡可能情況下盡量保留脾臟的觀念,應予重視。Halsted的“輕柔外科”原則和微創的理念應在外科實踐中得以體現。醫源性脾損傷的問題重點是在“防”字上:(1)提高對醫源性脾損傷的認識:重視脾臟功能,盡量避免手術中醫源性脾損傷。(2)充分暴露手術野:常規將切口自劍突延致臍下,維持滿意的麻醉效果,使腹肌完全松弛,內臟層次暴露清楚,有效的隔離非手術有關的臟器,術者和助手熟悉局部解剖,配合默契,精力集中,深部操作輕柔、準確,切忌暴力操作。(3)預防措施:針對術中的具體情況,采取一些相應的預防措施,有效避免了脾損傷發生的可能:①進腹后,探查動作輕柔,對膈面無粘連者,常規用敷料將脾臟墊起,盡早離斷脾胃韌帶,以減少張力。②如術中胃過度膨脹,影響術野操作,術中應抽吸胃管,必要時切開胃壁抽吸,減輕胃膨脹,利于手術順利進行。③分離胃短動脈時,如粘連、脾胃韌帶過短、過厚時,需仔細解剖,分清脾胃間的關系,盡量靠近胃壁處理胃短血管,可先切開胃膈韌帶,擴大脾胃間隙,這樣可減少處理胃短動脈時對脾上極損傷。④沖洗腹腔時應用手保護好脾臟,引導吸引,尤其是脾臟有病理性改變其脆性增加時,這對減少脾損傷的發生有實際意義。(4)胃癌根治術中如需行脾門淋巴結清掃時,充分展開脾胃韌帶,認清淋巴結與脾靜脈的關系,是否有粘連固定,血管妥善結扎,脾動脈壁厚、堅韌,很少損傷出血。誠然,如脾確系淋巴結轉移固定,作淋巴結清掃達不到整塊切除的原則,是否全脾加胰尾整塊切除,目前尚有爭議。作者在實踐中,對淋巴結轉移固定不嚴重者,均予徹底清掃。必要時作全脾切除或加胰尾整塊切除。
3.3脾損傷的處理
無脾切除適應證的胃癌切除術中發生的脾損傷,其處理原則和創傷性脾損傷有共同之處,都應當是止血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盡量保脾。對于脾臟損傷外科治療,目前已達成共識:最大限度地保留脾組織(或整個脾臟),以維持脾臟的功能[6],從而避免或減少因為無脾而導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在處理上首先要及時發現損傷的脾臟,關腹前注意觀察左上腹有無血凝塊或新鮮血,脾表面有無裂口,此舉應列常規步驟。隨著各種保留脾臟手術的應用,除了病理性脾臟,在醫源性脾損傷中保脾的成功率很高。由于這種脾損傷可在直視下發現,所以能及時選擇適當的處理方法。在徹底止血的前提下盡量保留脾臟的方針已被絕大多數學者所接受。
常見的處理方法有[6]:(1)單純止血法:對于脾包膜撕裂或<1cm的脾實質裂口,可用普通電刀或氬氣刀電凝止血或用粘合劑止血,也可經紗布墊熱敷壓迫后將蛋白膠噴在創面上止血,必要時用大網膜復蓋,本組3例僅用此方法成功止血;(2)縫合修補術:是脾損傷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手術要點:將脾臟托起,控制脾蒂,用可吸收鉻制腸線在裂口處作兜底U形或8字縫合,將明膠海綿或大網膜縫在線上再打結,以防結扎線切割脾實質。如果縫合修補失敗或造成新的撕裂出血,應果斷改換其它術式,本組9例縫合修補成功;(3)脾動脈結扎術:傷脾經縫合修補后仍未能止血者,脾動脈結扎及區域性脾動脈及有關側支動脈結扎,脾動脈結扎后,胃短動脈、胃左動脈和胃網膜左動脈分支的側支循環仍維持了脾臟的血供,其網狀內皮功能也未完全受損。脾動脈結扎可作為控制脾損傷出血的一種輔助方法,適用于縫合修補后仍有出血者,在結扎動脈前先阻斷觀察,如脾臟明顯缺血或側支循環已中斷,則不宜采用;(4)脾部分切除術:Liu[7]對850例脾標本的血管解剖研究提示了部分脾切除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部分脾切除可分為規則性和不規則性切除,包括小部分脾切除、半脾切除和大部分脾切除,斷面約U形交鎖縫合,鹽水紗布熱敷壓迫,電凝、醫用生物蛋白膠,帶蒂大網膜包裹殘脾等,在脾門創傷者中行脾部分切除術風險很大,一般認為保留至少25%的脾實質才具有正常的血液學及免疫學功能;(5)全脾切除術:適用于病理性脾臟的損傷、老年患者、部分脾切除術不能有效止血者、脾動脈結扎后明顯缺血并有壞死可能或脾門大血管撕裂傷,本組2例因門脈高壓,脾修補效果不佳,1例脾蒂撕裂,行全脾切除。
【參考文獻】
1丁衛星.胃切除術致脾損傷的處理.中國胃腸外科雜志,1999,2(2):111~118.
2雍召生,柴福錄.胃癌手術中的脾損傷原因分析和處理方法.山西醫藥雜志,2007,36(9):830~831.
3陸伯豪,詹利永.胃癌根治術中脾損傷的防治.浙江實用醫學,2004,9(6):407~408.
4李文惠,儀孝信.胃癌切除術中的醫源性脾損傷及其處理.中國綜合臨床,2005,21(4):351~352.
6成元春,胡海坤.脾損傷診治分析.浙江臨床醫學,2002,4(7):524~525.
文章標題:胃癌根治術中的醫源性脾損傷臨床醫學防治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1056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