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19 09:49 熱度: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康復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100例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康復組(50例)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學癥狀不再發展1周后康復治療。2月后評價治療結果。結果康復組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優于對照組(50例),兩組有顯著差異(P<0.01)。結論現代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偏癱的功能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腦梗死論文,偏癱論文,早期康復論文
腦梗死是造成患者致殘的常見疾病。現將我院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發病后1周內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經實施早期康復訓練(康復組)的療效,與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同類疾病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的療效比較分析,探討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治療的臨床醫學意義論文。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入選病例全部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提出的腦梗死診斷標準[1]。所選病例均經頭顱CT或MRI證實,且患者無明顯精神障礙和意識障礙。意識障礙在Glasgow昏迷量表評分>8即可進行。康復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發病年齡平均為(57±8)歲;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發病年齡平均為(54±7)歲。根據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臨床醫學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及病情嚴重程度》評定分為輕、中、重3級[1]。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伴發病以及既往史等各項積分上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有可比性論文。
1.2方法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和護理,其中對照組不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而康復組接受早期康復訓練,具體訓練內容分如下4步驟進行。第1階段:康復訓練以被動運動為主,內容有正確肢體位置的擺放,以功能位為主;關節活動范圍訓練,活動順序為先大關節后小關節,幅度由小至大,循序漸進,以達到完全曲屈、伸直,活動不少于10次。健側肢體囑其自行在床上做同樣的活動;病情輕、中度者可指導其做患側肢體的隨意小范圍運動,并逐漸加強活動范圍、增加運動次數,上、下午各做1次翻身和坐起訓練,保持坐位及平衡訓練,指導并鼓勵患者自行完成進食、穿衣等日常活動的訓練。此階段的訓練目標是使患者能夠達到床上移動,并能保持坐位30分鐘以上。第2階段:在第一階段基礎上,予電針及其它電刺激以提高肌力。訓練的重點以語言訓練及患者的站立和步行訓練為主,每日一次,包括有坐位耐力訓練,起立訓練(5~10)次,站立平衡訓練10分鐘,步行訓練20min,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此期可借助肢體矯形器、四肢拐杖、助行器等,以便促進患者步行,防止畸形,為盡早使患者生活自理創造條件,此期一般需要(2~3)周。第3階段:訓練以走出室外為主,包括有上、下樓梯訓練,走出到戶外活動,每日1次,每次訓練不少于30分鐘,此階段需(2~3)周。第4階段:此期重點以適應家中環境,并以家中條件為限,協助患者獨立生活能力訓練,有針對性地就遺有的語言或/和肢體障礙進行強化訓練,需(2~4)周論文。
1.3康復評定及資料處理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及2月后均采用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梗死患者的臨床醫學神經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運動功能評定采用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FMA)評分法[2]。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定采用Barthel指數[3]。首次及再次評定有同一醫師完成。資料的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論文。
2.結果
腦梗死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Barthel指數與Fugl-Meyer積分比較分別見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康復組和對照組入院時的Berthel指數和Fugl-Meyer運動功能積分無顯著差異(P>0.05);2月后這兩項指標都有所改善,但與康復組比較,對照組改善的幅度小;康復組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論文。
3.討論
影響腦梗死預后和康復的主要因素:[4]
3.1不利因素①發病至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較長;②病灶較大;③以前發生過腦血管意外;④年齡較大;⑤嚴重的持續性弛緩性偏癱;⑥嚴重的感覺障礙或失認證;⑦二便失禁;⑧完全性失語;⑨嚴重認知障礙或失認知;⑩抑郁癥狀明顯;?輥?輯?訛以往有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心臟病;?輥?輰?訛缺乏家庭支持論文。
3.2有利因素①發病至開始康復訓練的時間較短;②病灶較小;③年輕;④輕偏癱或純運動性偏癱;⑤無感覺障礙或失認癥;⑥反射迅速恢復;⑦隨意運動有所恢復;⑧能控制小便;⑨無言語困難;⑩無明顯復發性疾病;?輥?輯?訛無抑郁癥狀;?輥?輰?訛家庭支持。
在藥物冶療的基礎上,加上康復治療,尤其是運動療法將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療效。在早期,肢體的正確姿式的擺放可防止肢體肌肉痙攣,肢體關節活動可防止關節僵直,電刺激及肌肉主動收縮訓練將有效地防止肌肉的萎縮,這些將為以后的肢體功能的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運動療法可促進神經肌肉的反應,在反復活動中肌力可得到改善,協調性也得到訓練。肌肉關節的運動反過來又向中樞神經系統提供了大量的本體運動及皮膚感覺的沖動,從而有可能幫助患者最有效地發揮易化作用,最終獲得最大的康復效果。腦梗死患者通過及時的康復訓練可促進相關神經細胞的軸突發芽,形成新的突觸,通過反復訓練,使這些突觸可建立起接近正常功能的新神經環路網絡——突觸鏈,實現中樞神經功能重新組合,同時抑制異常的低位中樞控制的運動,使其突觸處于受抑制的高閾值狀態,從而改善患側的功能。本研究說明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偏癱的功能恢復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降低致殘率,改善偏癱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論文。
【參考文獻】
1王新德.神經系統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535-537.
2繆鴻石,朱鏞連.腦卒中的康復治療和評定[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9.
3王茂昆.偏癱的現代評價與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6
4鄭雪梅,86例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國臨床醫學醫藥研究雜志,2003年總第96期.
文章標題: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臨床醫學研究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1068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