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7-09 17:25 熱度:
新生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病種之一,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據報道,全球每年約有兩百萬新生兒死于肺炎。其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呼吸道管理、供氧、控制感染、積極治療各種并發癥等。其中,控制感染在治療中尤為重要。
[摘要] 目的 觀察不同抗生素治療新生兒肺炎的療效、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及不良反應。方法 回顧性分析128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使用抗生素不同分為哌拉西林舒巴坦組(單藥1組)、頭孢哌酮舒巴坦組(單藥2組)、哌拉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組(聯合1組)、頭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組(聯合2組)。以各項觀察項目全部正常的時間作為肺炎病程終止時間,比較各觀察組的治愈率并進行時間- 效應分析。分析使用抗生素3、7 d時腸道菌群中細菌的含量。 結果 各組的治愈率及時間-效應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各抗生素使用組對腸道菌群均有影響,隨抗生素使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各組對雙歧桿菌的影響力以聯合1組及聯合2組較大。 結論 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青霉素類抗生素的療效不差于頭孢類,仍值得推廣應用。聯合用藥療效并不優于單用青霉素,且抗生素使用種類越多、用藥時間越長,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越大。
[關鍵詞] 怎樣快速發表醫學論文,新生兒肺炎,抗生素,腸道菌群
合理使用抗生素對于控制新生兒肺炎的癥狀、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不同抗生素治療后新生兒肺炎的療效、不良反應及其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旨在為新生兒肺炎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新兒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的新生兒肺炎患兒128例,其中男75例,女53例。所有患兒均為足月產(孕周 38~42周),無并發癥及合并癥。所有患兒均符合金漢珍等主編的《實用新生兒學》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1],均經X線胸片確診。128例患兒根據抗生素使用情況分為哌拉西林舒巴坦組(單藥1組)、頭孢哌酮舒巴坦組(單藥2組)、哌拉西林舒巴坦+阿奇霉素組(聯合1組)、頭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組(聯合2組)。所有抗生素均為靜脈點滴。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常規吸氧、糾正酸堿失衡、止咳化痰[2]及全身支持治療等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給予抗生素治療。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評價 密切觀察患兒的體溫、心率、呼吸、發紺、吸氣凹陷征、?音及血氣分析、血常規、X線檢查等主要臨床表現,以觀察項目全部正常的時間作為肺炎病程終止時間。顯效:體溫恢復正常,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消失,肺部?音消失,X線胸片陰影吸收;有效:臨床癥狀緩解,低氧癥狀改善,肺部?音減少,X線胸片吸收好轉;無效:上述癥狀、體征及X線胸片無改善或死亡。分別比較四組抗生素治療后的治愈率。
1.3.2 各組腸道菌群的比較 分別于患兒使用抗生素治療第3天、第7天取患兒大便,進行腸道菌群培養(cfu/g大便),觀察各組對益生菌群的影響,以了解抗生素對腸道菌群影響情況及規律。并與30例正常新生兒進行比較。正常新生兒與患兒組在日齡、性別構成、喂養方式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 > 0.05)。
1.3.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記錄各組在治療過程中的主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差齊采用LSD法,方差不齊采用Dunnett T3檢驗。時間-效應分析采用KaPlan-Meier(K-M)法。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 一般情況
各組患兒主要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均為發熱38℃以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病變區叩診呈濁音,可聽到濕性羅音。少數患者有咯血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各組在性別、分娩方式、喂養方式、發病日齡等一般資料上均無統計學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 療效評價
各組經積極抗感染及支持對癥治療后,各組均無死亡患兒,各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咳痰基本消失,肺部無明顯?音,經復查胸部X線顯示肺部炎癥明顯好轉,各組的治愈率比較,聯合組較單藥組治愈率均較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19,P > 0.05)。見表2。
應用KaPlan-Meier(K-M)法對四個觀察組的時間效應分析,各組的治愈時間的中位數分別為5.6 d、5.3 d、5.1 d、5.0 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58,P > 0.05)。見表3。
2.3 各組抗生素使用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使用抗生素3 d時,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間在雙歧桿菌、擬桿菌、真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菌群數均數之間均具有統計學差異(F = 23.296,P < 0.01;F = 27.312,P < 0.01;F = 23.526,P < 0.01;F = 31.357,P < 0.01;F = 23.137,P < 0.01)。各組間比較,單藥2組、聯合1組、聯合2組雙歧桿菌、擬桿菌、真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等5種益生菌數均低于對照組(P < 0.01)。單藥1組僅雙歧桿菌、擬桿菌、真桿菌、腸球菌低于對照組(P < 0.05),乳酸桿菌無顯著性差異(P > 0.05)。使用抗生素7 d時,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間在雙歧桿菌、擬桿菌、真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菌群數均數之間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 = 21.371,P < 0.01;F = 24.239,P < 0.01;F = 21.632,P < 0.01;F = 25.917,P < 0.01;F = 17.358,P < 0.01)。各組間比較,4個觀察組5種益生菌數均低于使用抗生素3 d時的數量(P < 0.05),且5種益生菌在抗生素使用3 d、7 d時,在單藥1組、單藥2組、聯合1組、聯合2組間逐漸降低(P < 0.05)。各組間在抗生素使用3 d、7 d 時腸桿菌菌群均數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 = 24.319,P < 0.01;F = 21.936,P < 0.01),而4個觀察組在抗生素使用3 d、7 d 時的腸桿菌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4、5。 而在5種益生菌中,4個觀察組均以雙歧桿菌數下降最多,且以聯合1組、聯合2組下降最為明顯,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 < 0.05),然而與單藥1組、單藥2組比較,雙歧桿菌雖亦有所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不良反應
單藥1組、單藥2組分別有2例、1例患兒出現稀便,聯合1組、聯合2組分別有3例、5例患兒出現嘔吐、稀便等消化道癥狀,待肺炎治愈停藥后均消失,無其他嚴重不良反應。
3 討論
新生兒肺炎是指在生后28 d內由于多種原因而導致的肺部炎癥,從病因上主要分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治療上主要為對癥支持治療及預防、控制感染。抗生素療法作為新生兒肺炎的最基本治療方法[3],世界衛生組織推薦4種治療小兒肺炎的一線抗生素:即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羥氨芐青霉素和復方新諾明,但復方新諾明不能用于新生兒 [4]。然而,目前臨床上存在著僅憑經驗處方、隨意聯合用藥、濫用高效廣譜抗生素等抗生素濫用、亂用現象。然而,對于新生兒,盲目使用廣譜、高效抗生素對患兒再發感染的治療以及預防難治性感染極其不利,且是引起細菌耐藥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強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的治愈率及時間效應分析均無統計學差異(P > 0.05),提示單一抗生素的抗菌療效與聯用抗生素無顯著差異。
而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除治療作用外,常可發生無明顯器質性損傷的隱性不良反應,而對腸道微生態平衡的損壞是臨床常見問題[5]。當抗生素在發揮抗致病菌的同時,對人體內的益生菌同樣造成影響。當腸道益生菌受抑制而減少,腐敗菌代償性增加時,腸道微生態的平衡就受到了影響。而這個平衡一旦被破壞,常導致二重感染及腹瀉等不良后果的發生 [6]。因此,新生兒肺炎的抗生素治療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使用抗生素的3 d還是7 d,四個使用抗生素組的腸桿菌數均高對照組,這說明抗生素可對腸道微生態造成一定影響,且在使用抗生素7 d時的5種益生菌數均低于使用抗生素3 d的數量,這說明使用抗生素時間越長,對腸道微生態的影響越大。腸道益生菌受抗生素的影響而減少,以腸桿菌為代表的腐敗菌出現代償性增加。進一步觀察對各菌種的影響力,四組抗生素組均以對雙歧桿菌的影響最大,原因可能還與抗生素可對其形態產生影響,導致雙歧桿菌生理功能的發揮,同時又因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菌群中數量最多、種類最多的一種腸道菌群,因此,主要表現為雙歧桿菌受抑制最為明顯。而一旦造成腸道菌群的失衡,單純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而需加用微生態調節劑才能有效[7]。
因此,臨床上針對新生兒肺炎的治療,在考慮到抗生素對病原茵作用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抗生素對腸道微生態的不同影響,減少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宮希吉,等. 實用新生兒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35.
[2] 范華青. 鹽酸氨溴索在新生兒肺炎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0):35-36.
[3] 李仁秋,茹毅. 新生兒肺炎的抗生素臨床應用進展[C]. 第二十屆全國兒科藥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322-325.
[4] 王慕逖. 兒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2-114,281.
[5] 徐前. 腸道微生態與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關系研究[J]. 天津藥學,2012,24(4):65-69.
[6] 賀穎,董得時. 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分析與對策[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6):106.
[7] 張翠珍,周麗. 小兒使用抗生素致腸道菌群失調及微生態調節劑對其干預效果的臨床分析[J]. 醫學信息,2012,25(4):132-133.
文章標題:怎樣快速發表醫學論文之兒科醫學論文范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175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