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9-15 16:23 熱度:
摘要: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對兩岸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兩岸貿易的特殊社會環境,導致了大陸單方向的特惠政策,但大陸方面單向性的政策支持,無法消除來自其他國家農產品對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所造成的壓力。加上臺灣方面的過度依賴,使得兩岸農產品貿易存在著諸多問題。為此,分析了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中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目的是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國期刊庫,農產品貿易,壁壘,競爭力
兩岸農產品貿易是海峽兩岸經濟往來中非常重要同時又較為特殊的部分。一方面,由大陸對臺灣的準入制度不斷放寬;另一方面,臺灣對大陸則施行了截然不同的嚴苛進口限制制度。兩岸貿易的特殊社會環境,導致了大陸單方向的特惠政策,但大陸方面單向性的政策支持,也沒辦法消除來自其他國家農產品對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所造成的壓力。再加上臺灣方面的過度依賴,使得兩岸農產品貿易存在著諸多問題。
1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中的主要問題
1.1臺灣農業保護主義思想,單方面設置壁壘
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一直以來都是呈現著穩步增長的態勢。即便如此,海峽兩岸農產品還是受到了臺灣當局對大陸制定的限制政策的影響?梢哉f,臺灣出于保護自主農業的觀念,對大陸施行的單方面的貿易壁壘,極大阻礙了兩岸農產品貿易的正常發展。就大陸而言,由臺灣進口的農產品不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是不存在限制的,甚至于頒布相應的優惠開放政策,鼓勵臺灣農產品出口至大陸。反之,臺灣地區施行的是“寬出嚴入”的政策,該歧視政策使得大陸極大一部分的農產品無法進入臺灣的市場。
1.2兩岸農產品無序競爭
即使臺灣農業發展得到了大陸的支持,但兩岸間農產品的相互競爭也是同時存在的。臺灣的農業屬于外向型經濟,對于出口的依賴程度過大。農產品貿易在兩岸間形成了穩定的格局之后,大量廉價的大陸農產品,對臺灣當地的農業形成了沖擊,一些原先在臺灣具有較強出口優勢的農產品已經被或者正在被來自于大陸的農產品所替代。壓力致使臺灣單方面開展保護政策,但卻不能有效抑制住海峽兩岸間的農產品的無序競爭,反而使兩岸的農業合作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1.3出口地過度集中,依賴于少數地區
臺灣農產品出口的集中性,主要表現為國際市場以及大陸市場兩方面的問題。就國際市場而言,臺灣農產品的出口地主要集中于美國以及日本這兩個地區。臺灣將其大量優勢農產品,出口至美、日兩國,過分的相信該銷售渠道的穩定性,使得臺灣的農業長期受到美、日兩國自身復雜的農業結構變化的影響。其外部性的農業發展觀念,雖然順利的建立起國際化的營銷網絡,但憑借著自身不完善的農產品貿易結構,是不足以參與貿易爭端繁雜的世界市場的。
而就國內大陸市場而言,因受到政策的扶持而產生的依賴心理,寄希望于大陸地區農產品貿易的長期順差,不再追求開拓新的銷售渠道,而是集中依賴于大陸政策優惠品種、優惠地區的出口行為。臺灣出口至大陸的農產品,主要集中于大陸的南部地區,特別是福建、海南等地。
1.4兩岸通關、檢驗、檢疫制度繁瑣
2009年12月,兩岸間共同簽訂了《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在一些宏觀規定及原則問題上,兩岸達成了合作發展的共識。但針對兩岸間因運輸、檢驗檢疫制度繁瑣引起的具體問題,該協議缺乏可行性。
2相應的對策分析
2.1加強雙邊合作,平等貿易
加強兩岸間農產品貿易的合作,共同達到平等貿易的良好前景,是有效改善貿易歧視的手段。嘗試建立兩岸間的“共同市場”,加速拓展兩岸農產品合作發展的空間,使兩岸間的資源要素更加有效地流動與合理配置,是實現雙邊合作較為可行的方法。
其中,建立海峽兩岸的共同市場,一直是兩岸農產品貿易最理想的發展前景。針對空間上的戰略布局,共同市場可以先立足于臺商較為密集的先行區域,類似于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采取試點試行逐步推進的方法。從地理分布上可以知道,“閩臺共同市場”是最為合理的試行區域。臺灣與福建兩者間不論從地緣上、血緣親密上、文化相承上或者商緣相連上都是促使共同市場形成的有利因素。閩臺兩地自古形成互利互補的經貿關系,是建立“閩臺共同市場”的重要基石。針對兩岸間農產品貿易的阻礙,可以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進一步消除兩岸間貿易上的隔閡,達到平等互助的貿易格局,最終發展成共同經貿成員在國際環境中的競爭優勢。
2.2增強農產品差異化優勢,提升競爭力
兩岸農產品貿易,置身于世界舞臺的風口浪尖,經受著各方面的競爭壓力。不論是來自于大陸臺灣之間相互的比較競爭,還是來自于國際農產品市場帶來的壟斷競爭,都考驗著海峽間農產品貿易的生存能力。以建立“閩臺共同市場”的美好意愿為前提,兩岸間還必須尋求方法,進一步提升大陸抑或臺灣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從整體水平上來分析,大陸農產品的競爭優勢是大于臺灣的。當兩個共同經貿市場想要得到發展,因著力于加強短板的優勢力。依據“木桶效應”,重點加強臺灣地區農產品的競爭優勢,是解決海峽兩岸無序競爭的關鍵。增強
臺灣農產品差異化優勢,不僅能夠提升臺灣地區農產品的競爭力,還同時帶動兩岸間農產品貿易市場更進一步趨于完整化,發展臺灣農業的特色競爭力,不沖突于兩岸間的合作與發展,是可行的對策。
2.3分散經營方向,建立新的銷售渠道
政策的利好,臺灣過分的針對免稅項目的農產品朝著免稅地區集中的出口以及生產,盲目的依賴大陸的單方向的優惠行為,導致臺農依存度過高,自主經營能力逐漸減弱不比從前。再加上對農產品主要進口地的美國、日本等的特點農產品種類的進口也存在著強烈的依賴心理,進出口的過度集中也將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大大集中了。
從出口上來說,臺灣地區應當由原先只針對大陸南部地區的出口行為慢慢轉為多方向性的出口行為。借著現今運輸技術及冷藏技術的完善,也借著大陸地區各通關口岸對臺商的優惠,擴大銷售渠道是非常可行的發展方針。而就出口農產品品種而言,不能僅僅著眼于高利潤的農產品,還要主動發現適合于大陸地區的互補性農產品。
2.4施行兩岸檢驗檢疫合作制度,共創兩岸農業合作新前景
過度的農產品檢驗檢疫制度阻礙了大陸地區優勢農產品進入臺灣農產品市場的可能性。從兩岸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趨勢可以得知,將來兩岸農產品的貿易周轉速度,必然會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加快的貿易速度能夠實現的前提是雙向的通關程序都能更加簡化,并且雙向的政府或商戶也必須有更高的信賴關系。
施行兩岸檢驗檢疫合作制度,是簡化兩岸農產品貿易通關程序的必經之路。由雙方的主管部門出面提高農產品通關的約束力,重新定義一個兩岸檢驗檢疫合格標準的指標,以滿足兩岸農戶對農產品質量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非,吳鳳嬌.海峽兩岸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7).
[2]蔣穎.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結構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3]林卿,王熒.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發展研究[J].亞太經濟,2010,(6).
[4]莊佩芬,蔡秋紅.海峽兩岸農產品出口結構調整能力與調整成本比較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2,(3).
[5]陳曉明,劉錄敬.臺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競爭力研究[J].學術論壇,2010,(12).
文章標題:中國期刊庫論文投稿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273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