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29 16:08 熱度:
[摘要]目的:通過臨床病例觀察探討初產婦在產褥期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并總結相關護理體會,以提高初產婦的臨床護理質量。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00例初產婦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手術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觀察組在出院后開展隨訪4周,對比兩組產婦產褥期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產后抑郁癥程度。結果:(1)產褥期內,觀察組出現乳腺炎1例、切口延期愈合2例、便秘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明顯低于對照組(34%),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無或輕度抑郁27例,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7例,抑郁癥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初產婦產褥期開展相應的隨訪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抑郁程度,有利于產后恢復。
[關鍵詞]護士論文發表, 初產婦,產褥期,護理
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推進,我國婦產科臨床中的初產婦比例逐年增加,由于初產婦普遍存在自我護理意識差、育兒知識與經驗缺乏等問題,因此在產褥期經常會出現切口延期愈合、產褥感染、便秘、下肢水腫、產后抑郁等并發癥[1],嚴重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與嬰兒的健康。因此,初產婦在產褥期要積極開展相應的隨訪,使產婦掌握正確的自我護理與育兒方法,從而提高母嬰健康狀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本文中將通過臨床病例觀察探討初產婦在產褥期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并總結相關護理體會,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00例初產婦作為觀察對象,按照手術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年齡21-37歲,平均(26.38±4.31)歲;其中剖宮產24例、自然分娩26例;孕周37-41周,平均(39.86±4.41)周。觀察組中,年齡20-36歲,平均(25.78±4.37)歲;其中剖宮產27例、自然分娩23例;孕周38-42周,平均(39.11±4.63)周。兩組患者在年齡、分娩方式、孕周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產婦在分娩后均均給予常規護理并統一進行出院指導;出院后,對照組只給予電話回訪,觀察組隨訪4周,具體方法如下。
1.2.1成立隨訪小組
將20名專業醫護人員,入選標準:(1)5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2)交往能力強,能夠與產婦及其家屬無障礙交流;(3)責任感強,能夠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研究。將其分為10組,每組由1名主管護師和1名護士組成。
1.2.2隨訪
隨訪方式主要包括電話回訪、上門隨訪及現場交流等[2]綜合形式進行,上門隨訪1次/周,30-60 min/次,電話回訪1次/d,15 min/次,為產婦提供咨詢服務。
1.2.3隨訪內容
(1)現場指導:針對產婦與嬰兒的實際情況,定期去產婦家中現場指導產婦學習育兒的相關知識與操作,同時為產婦進行乳房護理,通過直觀的演示讓產婦迅速掌握實際操作。
心理護理:由于初產婦對產后的生理變化不適應,又缺乏育兒的相關知識,因此經常產后情緒易出現波動,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熱情,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認真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并耐心向產婦介紹各種育兒知識及心理減壓方法,消除其緊張、焦慮。
健康宣教:在隨訪中詢問產婦的日常生活情況,是否出現失眠、厭食、便秘、乳房紅腫及嬰兒相關情況,并檢查子宮情況[3],根據產婦出現的不同問題,以講授的形式進行教育,保證產婦掌握相關知識。
1.3評價標準[4]
抑郁程度評價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進行,5分以下為無或輕度抑郁,6-9分為中度抑郁,1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當P<0.05時認為兩組之間所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并發癥
產褥期內,觀察組出現乳腺炎1例、切口延期愈合2例、便秘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對照組出現乳腺炎3例、切口延期愈合5例、產褥感染3例、便秘6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4%;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討論
產褥期是指由胎盤娩出開始到產婦身體各個器官(除乳腺外)完全恢復到妊娠前的狀態的這段時期,產褥期對于產婦的產后恢復至關重要。亞洲婦女的產褥期一般約為6周[5],在此期間內如果產婦沒有得到相應的護理干預會出現乳腺炎、切口延期愈合、產褥感染、便秘以及產后抑郁等并發癥,因此現階段臨床中對產褥期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視,尤其是對于缺少分娩經驗的初產婦更要重視。
通過本組研究我們發現,觀察期在產褥期內出現乳腺炎1例、切口延期愈合2例、便秘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明顯低于對照組(34%);而且觀察組的抑郁癥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產褥期隨訪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并發癥的發生,緩解產后抑郁程度,幫助初產婦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有利于提高初產婦的舒適度與生活質量。
總之,在初產婦產褥期開展相應的隨訪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抑郁程度,有利于產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毛惠娜,邢譽,王曉陽.初產婦出院后延續護理服務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4):72-74.
[2] 欒孌.社區開展延續性護理的現狀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2,4(21):421-423.
[3] 談月娣,孫建明.許文娟,等.511例高齡初產婦的臨床分析和處理對策[J].上海醫學,2005,28(7):580-582.
[4] 蔣新華.高齡初產婦的全程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0,8(34):3131-3133.
文章標題:護士論文發表初產婦產褥期常見問題及相應護理對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515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