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18 17:18 熱度:
引產是指妊娠12周后,因母體或胎兒方面的原因,須用人工方法誘發子宮收縮而結束妊娠。根據引產時孕周,可分為中期引產(14~28周)和晚期妊娠引產(28周以后)。本文主要針對COOK宮頸擴張球囊在足月引產中的效果探討進行了一些論述,文章是一篇論文發表代理投稿的論文范文。
[摘要] 目的探討COOK宮頸擴張球囊在足月妊娠引產過程中促進宮頸成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選擇2014年3~11月在該院產科住院待產,有引產指征的初產婦120例,將人選孕婦隨機分為3組,實驗組為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組,對照組1為復方氯化鈉500 mL+縮宮素1U促宮頸成熟組,對照組2為復方氯化鈉500 mL+縮宮素2.5 U促宮頸成熟組。比較3組產婦的宮頸成熟情況、分娩方式及胎兒窘迫發生率。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1、對照組2在促宮頸成熟,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官產率及減少胎兒窘迫發生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對照組1、對照組2在以上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COOK宮頸擴張球囊能有效促宮頸成熟,有效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引產方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COOK宮頸擴張球囊,縮宮素,宮頸成熟,引產
目前,剖宮產率急劇上升,我國最新的發表于《中華婦產科雜志》第10期的文章顯示我固的剖宮產率已達54%,其中全國范圍內,兀醫學指征的剖宮產達剖宮產總數的25%。而有指征的剖宮產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為非剖宮產絕對指征,如通過適當的催引產方式是可以避免的。鑒于剖宮產的風險及對以后妊娠的影響,臨床醫生應把握好剖宮產指征,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引產是降低剖宮產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對于宮頸條件不成熟而有引產指征產婦的處理,一直是產科的難題,因為宮頸成熟與否是引產成敗的關鍵。評價宮頸條件,采用Bishop評分,評分O~3分引產不易成功,4~6分成功率僅50%,7~8分成功率80%,,評分>8分者,引產成功率與陰道分娩自然臨產結果相似。如果評分<6分者,必須先行促宮頸成熟治療。2014年3-11月,該研究采取cOOK官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11月在該院產科住院待產,有引產指征的初產婦120例,均為單胎,頭位,胎膜完整,宮頸Bishop<6分,骨盆條件好有陰道試產條件,無明顯頭盆不稱,無胎兒窘迫,兀剖宮產史,無嚴重合并癥。其中產前B超檢查提示羊水過少76例,孕周超過41周44例。將人選孕婦隨機分為3組,實驗組為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組,對照組1為復方氯化鈉500 mL+縮宮素1 U促宮頸成熟組,對照組2為復方氯化鈉500 mL+縮宮素2.5 U促宮頸成熟組。3組孕婦在年齡、孕周、引產指征及宮頸Bishop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孕婦引產前后均由專人進行陰道內診并行宮頸Bishop評分,實驗組引產前行白帶常規檢查及陰道抹洗3次。
1.2 方法
實驗組:孕婦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暴露宮頸,插入COOK宮頸擴張球囊,使兩個球囊均通過宮頸管,將第一個球囊充上40 mL生理鹽水,一旦子宮球囊被充盈后,將球囊往后拉至子宮球囊貼住宮頸內口,將第二個球囊充上20 mL生理鹽水,依次增加球囊內液體量至每個球囊內的液體量增加到最大80 mL,將COOK宮頸擴張球囊露出于陰道部分貼于孕婦大腿內側,球囊放置后孕婦可自由活動,無需特殊監護。如臨產宮口開大球囊可自然脫落,記錄球囊脫落時間及脫落時宮口開大情況,如發現胎膜早破隨時取出球囊,同時記錄破膜時間及行宮頸Bishop評分,余則12 h候取出,行宮頸Bishop評分,宮頸成熟者常規引產。
對照組1:復方氯化鈉500 mL+縮宮素1μ靜滴,8滴每分鐘開始,視宮縮情況調節滴速,最大滴數為40滴/min,每日共靜滴液體1000 mL,停液后行宮頸Bishop評分,用藥前1 h、用藥后第1 h及開始出現規則宮縮時分別行胎心監測,OCT陽性者停止用藥,最多可連續用藥3 d,用藥過程中或用藥后官頸成熟者常規引產。
對照組2:復方氯化鈉500 mL+縮宮素2.5 U靜滴,處理方法及監護方法同對照組1。
1.3 統計方法
采用卡方計算器V1.17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在COOK官頸擴張球囊引產過程中宮頸成熟度變化情況、分娩方式及出現并發癥情況如表1,其中4例在球囊放置過程中出現胎膜破裂,取出球囊時宮頸評分均增加≥2分,其中有2例產程繼續發展進入臨產,有2例破膜2 h后無有效宮縮,予靜滴低濃度縮宮素引產;2例宮頸裂傷,范圍均<2 cm,行宮頸裂傷修補;5例行剖宮產,手術指征分別為:1例宮口擴張活躍期停滯,3例持續性枕位異常,1例胎兒窘迫。
兩不同濃度縮宮素對照組引產過程中宮頸成熟度變化情況、分娩方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2。
3組產婦宮頸成熟情況、分娩方式及胎兒窘迫發生率的比較,見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1、對照組2在促宮頸成熟,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及減少胎兒窘迫發生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1、對照組2在以上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縮宮素是目前國內常用的引產藥物,其主要通過縮宮素受體促進宮縮,起引產作用,由于縮宮素誘發宮縮的效果比較明顯,對于Bishop評分較高的孕婦,使用縮宮素后很容易自然臨產,對Bishop評分較低的孕婦,使用縮宮素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宮頸成熟度,但這種弱的促宮頸成熟作用遠不及其較強的誘發宮縮作用,往往需要連續數天用藥,延長潛伏期的同時,增加了孕婦的心里壓力,增加胎兒窘迫機會,造成引產失敗率高。理想的促宮頸成熟方法應與宮頸自然成熟過程相仿,不會引起子宮收縮及過度刺激,不影響子宮血流量,不引起胎膜破裂和危害將來的妊娠。該院近半年來使用的是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COOK宮頸擴張球囊無藥物作用,避免了所有的藥物促宮頸成熟均存在的問題:促宮頸成熟同時會導致富縮,而需要引產病人中常伴有胎盤功能不仝、羊水過少、可疑胎兒功能窘迫等,過強的宮縮較容易導致胎兒窘迫。該研究中,實驗組胎兒窘迫的發生率為2.5%,遠小于對照組的12.5%。COOK宮頸擴張球囊促宮頸成熟的主要原理是水囊白宮頸插入官腔的過程及置于官腔中對蛻膜或胎膜的損傷可促進前列腺素(PG)的釋放,使血漿中PG明星升高。水囊對子宮下段和宮頸產生機械性壓迫作用,并使官腔內壓力發生變化導致子宮下段蛻膜剝離,引起蛻膜細胞內的分離微粒破裂,釋放磷脂酶A,并作用磷脂形成花生四烯酸后轉為PG,以上作用可使宮頸成熟、宮頸擴張、擴張后又反射性促使垂體釋放催產素并誘發并加強宮縮。該研究中,實驗組使用COOK宮頸擴張球囊12 h后宮頸成熟率達90%,遠高于對照組的67.5%及7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與縮宮素相比,孕婦放置水囊后,不影響正常體位活動,孕婦較易接受,尤其在引產過程中轉為剖宮產,宮頸經水囊擴張后,呈松弛狀態,產婦術后惡露易于排出,減少官腔積血,有利于子宮復舊。其缺點是有增加宮內感染風險、胎膜早破、臍帶脫垂、胎盤早剝、宮頸損傷等可能。為避免這些并發癥的發生,引產前應行白帶常規檢查及行陰道抹洗,以確定無急性生殖道感染存在,操作是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球囊插入宮頸管時應盡量避開胎盤附著面,往球囊內注入液體速度不宜過快,產程中應充分擴張宮頸口,避免產婦過早屏氣用力。我院觀察組40例產婦中,未出現宮內感染、臍帶脫垂及胎盤早剝情況,4例放置球囊過程中出現胎膜破裂的最終均進入產程,2例宮頸裂傷均發生在第二產程,且裂傷程度均較輕。從我院臨床數據看,COOK宮頸擴張球囊組與縮宮素組對照,在促宮頸成熟,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及減少胎兒窘迫發生率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COOK宮頸擴張球囊能有效促宮頸成熟,有效提高陰道分娩率,降低剖宮產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引產方式,值得臨床推廣。
論文發表代理期刊推薦《江西醫學院學報》是一份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56年11月。1981年起改公開發行,1993年第2期開始向國外發行。現刊為雙月刊。主旨為反映學院醫療、教學和科研水平,注重學術質量和社會效益,積極為繁榮醫學事業服務。
文章標題:論文發表代理投稿COOK宮頸擴張球囊在足月引產中的效果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2924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