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3-03 14:16 熱度:
本文是一篇醫學研究論文范文,發表在《重慶醫科大學學報雜志社》上,雜志是重慶醫科大學主辦的具有較高專業學術水平的綜合性醫學期刊,目前已被維普科技、萬方數據、中國知網全文收錄,被美國化學文摘(CA)、波蘭《哥白尼索引》(I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收錄,屬于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遴選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特發性慢傳輸性便秘(ISTC)的臨床特征、手術治療方法和結果。方法:回顧性分析近年來手術治療的56例ISTC病例特點、手術方式及效果。結果:患者結腸傳輸均明顯減慢,平均120 h,87.5%的患者伴有出口梗阻性便秘(OOC)。盡管50%的患者術后存在腹痛不適,35%的患者存在肛門墜脹,但93%的患者仍認為手術值得。術后腸梗阻16.1%,便秘復發率2.5%。結論:外科手術是ISTC綜合保守治療失敗后的最后手段,為保證手術效果,術中應同時處理伴隨的OOC。
【關鍵詞】慢傳輸性便秘,結腸切除術,并發癥,醫學研究論文范文
特發性慢傳輸性便秘(Idiopathic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ISTC)病程長,癥狀頑固,表現為無便秘、大便次數明顯減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大部分最終需手術治療[1]。盡管手術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是目前相對得到認可的一種選擇,但創傷大,術后腹瀉、便秘復發、粘連性腸梗阻依然困擾著外科醫生。國內外學者對ISTC的病因、發病機制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索,發現了一些令人振奮的線索,但對臨床治療的指導還有漫長征程。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近15年來手術治療的ISTC患者56例,旨在為今后的治療策略提供幫助。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1991年4月至2005年4月間手術治療的56例ISTC患者,男5例,女51例,男女之比為1∶10.2,年齡26~81歲,中位年齡46歲。病程1~30年。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逐漸減少,無便意,每周排便少于2次。所有患者均有靠刺激性瀉劑排便史,如常見的有大典、番瀉葉、便塞停及酚酞等,部分有靠灌腸及手助排大便的歷史。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便秘診斷的羅馬Ⅱ標準。
1.2 結腸傳輸試驗和排糞造影:用不透X線標志物結腸傳輸試驗檢查證實56例ISTC患者結腸傳輸時間均明顯延長。患者口服含20粒標志物的膠囊后,次日開始連續攝腹部平片,記錄80%的標志物排出所需的時間。52例全結腸緩慢。結腸傳輸96~240 h,平均120 h。
排糞造影發現46例患者伴有1種或2種以上的出口梗阻性便秘(obstructed outliet constipation,OOC)。其中伴直腸脫垂(IRP)46例,盆底疝5例,直腸前突(RC)4例,盆底痙攣綜合征1例。
1.3 手術方式: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37例行經腹全(次全)結腸切除術,15例行經腹腔鏡(或手助)結腸次全切除術,4例行左半結腸或乙狀結腸切除術。術前診斷伴隨有OOC者,術中同時作直腸子宮懸吊固定、盆底抬高 盆底修復術。女性患者除4例子宮已切者外,伴有不同程度的子宮后倒壓迫直腸。
2 結 果
2.1 并發癥:本組無死亡,無吻合口瘺。主要的早期并發癥是腹瀉,但可被易蒙停有效地控制。后期并發癥主要是粘連性小腸梗阻,本組9例發生小腸梗柤(16.1%),1例回腸直腸側側吻合口處扭曲粘連再次手術治愈,1例反復腸梗阻4次后手術松解粘連治愈,其余7例經保守治療緩解。
2.2 臨床隨訪結果:采用電話或信件方式完成隨訪,56例患者中,40例得到有效隨訪。90%(36/40)的患者在術后2個月即可停用易蒙停,大便保持在3~4次/d。1例患者術后大便不規律,大便從每天2次到4~5 d 1次不等,1例便秘復發(2.5%),證實為全腸道傳輸減慢。93%(37/40)的患者認為手術值得,便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50%(20/40)的患者常有腹部隱痛不適,35%(14/40)的患者有時有肛門墜脹感。
3 討 論
20多年以來,世界各地的學者報道了許多外科治療ISTC成功的經驗。目前存在三種主要的手術方式:結腸次全切除回腸乙狀結腸吻合術(ISA),結腸次全切除盲腸直腸吻合術(CRA),全結腸切除回腸直腸吻合術(IRA)。總體來看,IRA的效果相對最好,其平均成功率達到了90%以上[2]。本組IRA 34例,平均隨訪2.7年,成功率97%,雖然有個別研究報道了部分結腸切除術治療ISTC取得成功的經驗,但多數研究認為部分結腸切除術治療ISTC存在較高的便秘復發率。本組4例行部分結腸切除術取得滿意效果,因為術前反復研究結腸傳輸情況,明確認定患者的傳輸減慢主要集中在左半結腸或者乙狀結腸。即使如此,部分結腸切除術我們采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并不作為常規選擇。從我們的經驗分析,術后腹瀉容易得到控制,而便秘復發不論對患者還是醫生都是巨大的打擊,甚至可以認為手術是無效的,處理起來較為棘手。
IRA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小腸梗阻,文獻報道的發生率在2%~7%之間不等,平均再手術率高達14%[2~4]。本組的腸梗阻發生率為16.1%(9/40),再手術率為22%(2/9)。我們認為術中盡量保留大網膜是預防粘連性腸梗阻的主要方法。隨著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廣泛應用[5],可以預測將會大大減少腸粘連的發生率,本組近幾年經腹腔鏡手術的15例患者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粘連性腸梗阻,僅1例術后6 d出現炎性腸梗阻,保守治愈。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問題是術后腹瀉,許多人擔心全結腸切除后可能會導致難以控制的腹瀉,實際上根據我們的經驗,術后用易蒙停有以有效地控制腹瀉,隨訪表明大多數患者術后2個月即可停用易蒙停并將大便次數保持在3次/d左右。
文獻中報道的術后便秘復發率在0%~33%,平均9%[2,6]。本組術后便秘的復發率在2.5%。造成便秘復發率差距較大的原因可能與研究者所掌握的標準不同有關,有些研究是根據患者的主官感受來衡量的,有些根據客觀檢查判定。本組便秘復發率低,原因在于:①我們根據患者癥狀,并進行結腸傳輸實驗后進行確定;②有嚴格的適癥證,包括結腸傳輸試驗在內的一系列檢查手段。只有腸道傳輸時間大于96 h,伴隨嚴重的排便困難癥狀,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排除了精神因素后才考慮手術治療。同時需排除小腸傳輸明顯延長的患者。本組便秘復發1例的原因就在于術前未能確診存在的小腸傳輸減慢。③強調同時處理伴隨的OOC,ISTC患者因為長期的排便費力、大便干結等,很容易繼發OOC。本組85.7%(48/56)的患者伴有各種不同類型的OOC是繼發于長期的ISTC,盆底功能紊亂導致了ISTC是難以判斷的。不管怎樣,這些伴隨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必須在手術中同時矯正以保證術后療效。因此,術前全面檢查評估患者的盆底功能和準確的診斷是手術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
1Ringel Y.Colectomy for colonic inertia:successful relief of constipation is not enough. Gastroenterology,2006,130(1):2734.discussion 2745.
2Knowles CH,Scott PJ.Lunniss, Outcome of colectomy for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Ann Surg,1999,230(5):62738.
3Kamm MA, Hawley PR.LennardJones, Outcome of colectomy for severe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Gut,1988,29(7):96973.
4Nylund GT,Oresland S, et al.Longterm outcome after colectomy in severe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Colorectal Dis,2001,3(4):2538.
5Sample CR,Gupta F, et al.Laparoscopic subtotal colectomy for colonic inertia. J Gastrointest Surg,2005,9(6):8038.
6Lundin EU,Karlbom L,et al. Outcome of segmental colonic resection for slowtransit constipation. Br J Surg,2002,89(10):12704.
文章標題:醫學研究論文范文特發性慢傳輸性便秘外科治療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029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