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5-18 11:57 熱度:
臨床中小兒肺炎,不僅是兒科的常見病,而且在住院患兒中,肺炎是導致兒童死亡的主要誘因,對兒童健康威脅嚴重,文章對當前兒科肺炎醫學治療新方式和醫學護理方式進行研究與探討,兒科護理同樣不容忽視,有數據顯示,患兒感染肺炎后因為自身年齡小抵抗力弱,病情發展較快并極易導致重癥肺炎。所以,要掌握小兒肺炎的發病規律,充分認識其潛在的危險,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及早采用有針對性和系統的護理干預,控制其發展降低病死率。
《中華兒科雜志》創刊于1950年;是我國兒科醫學領域唯一的高級學術期刊。陳翠貞、鄧金鎏、諸福棠、周華康、江載芳、吳希如等兒科界著名專家歷任總編輯;工程院院士胡亞美教授擔任顧問。辦刊宗旨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實踐;基礎與臨床相結合,重大臨床;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重在提高。為促進我國兒科領域的學術交流;為我國兒科醫學事業的發展與提高服務;為培養我國的兒科醫學人才服務;為我國兒童的健康服務。辦刊方針為:專家為刊,編委會辦刊。報道重點為:兒科醫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成果、新方法、新技術及成熟的臨床經驗。讀者對象:兒科臨床、科研與教學人員;兒童保健工作者。
探討和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對于小兒肺炎的臨床護理效果。 方法 整群選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間,該院醫治的130例小兒肺炎患者為對照組;2014年3月―2015年2月間,該院醫治的130例小兒肺炎患者為觀察組。在臨床中,對于對照組只進行傳統護理;對觀察組則在早期進行系統護理,且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二者的療效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患兒的咳嗽、發熱、肺部羅音的癥狀改善時間分別為(5.51±1.41)、(4.82±1.19)和(6.82±1.49)d,住院時間為(25.1±1.1)d;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分別為98.46%和1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74.62%、79.23%),兩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小兒肺炎患者,采用早期系統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小兒肺炎的康復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小兒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發生,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 如果治療不徹底,很容易反復發作、引起多種重癥并發癥,影響孩子發育[1]。3歲以下的兒童,因機體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也不完善,是這種病的高發階段,并且極易發展成為重癥肺炎,是發病率以及病死率較高的疾病,會嚴重威脅對兒童的健康[2]?梢,對小兒肺炎早期進行高效和系統的護理干預,對肺炎患兒的康復和治療意義重大。該院對于收治的130例小兒肺炎患者,采用有針對性和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收到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護理論文:《兒科藥學》,《兒科藥學》由中國藥學會兒科藥學專業組與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聯合主辦,目前國內兒科藥學領域唯一公開發行的專業學術刊物,自1995年創刊,2000年正式國內外公開發行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為推動我國兒科藥學科發展,提高兒科科學合理用藥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刊系統報道兒科藥學的進展與動態、理論聯系實際,集科學性、學術性、實用性與知識性為一體。注重實用,兼顧提高。主要內容有兒科藥理、臨床藥學、中西醫兒科藥物治療、兒科藥物研究開發等,設有論著、實驗研究等十多個欄目,以兒科藥學、兒科醫學以及各級醫藥衛生人員為主要讀者。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間,該院醫治的130例小兒肺炎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9例;患者年齡在為3月到13個月,平均年齡為(14.26±7.02)月;同時選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間,該院醫治的130例小兒肺炎患者為對照組。其中有67例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年齡在5月到25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15.02±7.56)月;全部患兒均有程度不同的發熱咳嗽,心率及呼吸加快,肺部聞及細濕��音等符合WHO小兒重癥肺炎的體征, 經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以及有片狀陰影。觀察組HE 對照組患兒的性別和年齡等各方面臨床資料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臨床中對于對照組,醫師和責任護士完全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實行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在護理措施上采用傳統的方法。包括:飲食護理、患兒身體指標的觀察與檢測、藥物護理、運動護理等基礎護理項目;觀察組則采用有針對性和系統的早期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具體措施。
1.2.1 環境護理 定時換氣,確保病房室內空氣的流通,同時室內還要保持有充足的陽光,室內濕度應保持在50%左右,室溫保持在20度較為適宜。
1.2.2 休息護理 指導患兒以臥床休息為主, 尤其對肺炎病變廣泛的患兒者,必須要求臥床休息[3]。以盡可能減少氧消耗量,進而使心肺功能穩定。要集中對危重患兒的檢查治療和護理,確保患兒的休息時間。在病情好轉并且穩定之后,可以讓患兒適當進行活動,使肺通氣得到鍛煉,并且促使排出分泌物。
1.2.3 飲食護理 指導患兒要以富營養易消化的飲食為主,并且要按照先流質,然后逐步過渡到半流質的進食原則,還要注意要少食多餐; 同時指導患者多飲水, 患兒每日飲水量以每公斤體重80~100 mL為宜。要注意密切觀察,當患兒出現體溫升高時,體溫每升高1度 ,所飲水的量要增加10%左右[4],伴有哮喘的患兒可再適當增加。要注意引入的量要適當,過多會加重心肺負擔;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每次進食后要保持患兒坐位在30 min以上,同時還要讓患兒漱口,清潔口腔遺留食物殘渣; 對臥床患兒,為避免誘發嘔吐惡心甚至誤吸現象的發生,在患兒進食后,切勿馬上進行具有刺激性的操作[5],如翻身拍背、吸痰等動作。
1.2.4 呼吸道護理 及時有效地清除掉呼吸道分泌物,對通氣功能的有效改善和肺泡通氣量地增加,以及減少二氧化碳潴留與糾正缺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6]。為此,臨床上倡導和鼓勵患兒利用咳嗽排痰。一旦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暢,就要采取排痰措施。一是霧化吸入法,每天可進行2~3次,15~20 min/次的超聲霧化吸入,從而使痰黏度降低和支氣管痙攣解除, 達到肺通氣改善痰液排出的目的。針對呼吸無力的患兒,可采用頭高30度的頭高腳底體,促使膈肌下移和氣體交換量增大,達到呼吸深度提高、霧化在終末支氣管沉降的作用。二是翻身及體位引流法,該方法能促進呼吸道分泌物,由小支氣管流向大支氣管 ,從而利于排出。臨床操作上, 可依據病情的不同,2~3個小時翻身1次[7]。注意對左側分泌物要采取右側的臥位,反之則取相反側臥位。這樣,不僅利于改通氣善,防止堆積分泌物,而且還能保證支氣管排痰順暢。三世叩擊胸背部法,這一方法,通過叩擊胸背部使胸壁發生震動,促使小氣道的分泌物松動進而排出。方法是利用手指手掌或者叩擊器,當患兒呼氣時使用腕部的力量叩擊,叩擊前胸與腋下以及肩胛間與肩胛下等區域部位。四是吸痰法,這一方法是在上述方法難以湊效時采用此法。方法是先將口鼻內分泌物清理干凈,之后再將吸痰管插入到氣管的預定部位, 開始在深部左右旋轉并向上提拉。要嚴格控制吸痰壓力(運用100 mmHg)和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同時還要嚴格按照嚴格無菌操作程序,精心操作,防止對患兒造成黏膜損傷。
1.2.5 氧吸入護理 按照1~2 L/m2的氧流量和不大于40%的氧濃度標準,采用鼻導管或者口罩連續吸氧。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兒的咳嗽、發熱、肺部羅音的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然后進行對比。
1.4 護理效果評價
自制《患兒依從性調查表》與《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別對患兒治療的依從性及護理效果進行評價,以100分為滿分,75分以上視為滿意及依從。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χ2檢驗,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兒的咳嗽、發熱、肺部羅音的癥狀改善時間分別為(5.51±1.41)、(4.82±1.19)和(6.82±1.49)d,住院時間為(15.1±1.1)d;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主要觀察指標對比[(x±s),d]
2.2 兩組患兒醫囑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分別為98.46%和1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74.62%、79.23%),兩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醫囑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對比[n(%)]
三、討論
有相關統計表明, 在中國,兒科住院患者中的25.1%~65.9%,都是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張瑞[9]研究認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運用改善治療環境, 嚴密仔細地觀察病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并加以合理飲食的護理方法,同時,普及和進行健康教育等綜合措施,施行系統而且有針對性的護理,能夠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良好效果的目的。
從該結果上看,經過14 d的治療,觀察組患兒的咳嗽、發熱、肺部羅音的癥狀改善時間分別為(5.51±1.41)、(4.82±1.19)和(6.82±1.49)d,住院時間為(15.1±1.1)d;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上述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和Besnard V等[10]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同時,由于小兒年齡較小,肺炎影響到呼吸,患者往往表現出急躁的情緒,配合度差。所以,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也是評價護理效果的重要指標[11]。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分別為98.46%和100%,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和護理滿意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又和梁蘭芳等[12]研究結果基本相符,也充分說明,早期的系統化護理干預,對于平緩患者情緒,提高患者護理配合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 總之,對于小兒肺炎患者,采用早期系統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小兒肺炎的康復療效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文章標題:小兒肺炎治療醫學治療和醫學護理新方式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142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