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6-22 14:35 熱度: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臟病。多發生在40歲以上人群,其中50~60歲年齡組為最高,約占患該病人數的40%以上。肺心病患者的死亡率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減少急性呼吸衰竭的發作次數,及時就診以及合理用氧,實施整體護理,進行健康宣教對緩解肺心病的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肺科雜志》雜志是我國當前唯一的以臨床為主的專科雜志由全國知名的呼吸病、結核病專家許學受教授為創始人兼主編,是我國臨床醫生(肺科、內科、兒科、胸外科、腫瘤科、放射科等)的參考用書,也是臨床醫生學習交流的好園地、它反映我國呼吸系疾病、結核病、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的新技術、新進展與臨床的實踐經驗。它擁有全國知名的呼吸病專家80余人為編委,不斷為本刊撰稿,以“專家論壇”刊出,頗具特色。全國有25個大醫院、防治院、研究院等為協作單位。
探討慢性肺心病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法 對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給予心理疏導,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加強基礎護理,給予出院健康指導。結果 50例患者在治療和綜合護理后顯效35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90%。結論 綜合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患者對醫囑的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使患者自理能力增強,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肺心病患者均為200711~200902收治的住院病人,男38例,女12例,年齡42~83(平均51)歲,均符合我國肺心病診斷標準[1]。本組均因并發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而住院治療。入院時X線檢查除肺、胸基礎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征象外,全部患者均有肺動脈高壓征,如肺動脈段明顯突出或其高度≥3 mm;右心室肥大征;心電圖檢查表現有右心室肥大的改變,如心電軸右偏,額面平均電軸≥ +90,重度順鐘向轉位,RVI+SV5≥1.05 mV及肺型P波,少部分還可見右束支傳導阻滯及低電壓圖形。
1.2 治療與轉歸 本組50例患者通過積極抗感染、合理給氧、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對癥治療和護理好轉48例,死亡2例。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由于疾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使病人產生恐懼、疑慮、煩惱、渴求等種種心理反應,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疾病,有時是工作忙而造成的緊張氣氛,一時不能徹底解除病痛而引起的焦慮與恐懼心理,占病人總數的70%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深入心理溝通,良好的護患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意義,多與病人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態,以優良的態度、嫻熟的技術,贏得病人的信賴,使他們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對患者要高度負責,處處為其著想,各種操作果斷、利索,如遇緊急情況要沉著、冷靜,言行上表示信心,絲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病情的言語和表情。對有自持心理的病人,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他們對疾病的認識,更好地發揮病人對治療的主觀積極性。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做好祛痰工作,使痰液易于咳出,通過適當的體位擺放,使受累肺段內的支氣管盡可能垂直于地面,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葉、肺段氣道內的分泌物引流,配合有效的咳嗽將分泌物排出,3~4次/d,5~10min/次,對痰多無力咳出者,應協助咳痰,防止窒息,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配合超聲霧化吸入及化痰藥。
2.3 飲食護理 患者因久病體質衰弱,熱量及蛋白質消耗過多,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如米湯、菜湯、蛋湯、牛奶之類。不可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特別是花生蘿卜干等食物更要嚴格控制。裝有假牙者,囑其睡前一定要取下,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長期呼吸道反復感染,喉返神經的咳嗽反射功能差,甚至麻痹,或咳嗽后反射遲鈍,往往上述原因造成窒息或死亡。
2.4 正確氧療 肺心病搶救時合理用氧及觀察療效是主要措施之一。對糾正缺氧、搶救患者生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般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濃度控制在25%~30%之間,直至呼吸平穩,紫紺明顯減輕。要向患者及家屬進行正確氧療的指導,避免出現氧濃度過高或過低,影響氧療效果。
2.5 急性加重期的護理 此期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所導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是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紫鉗,伴心功能不全致全身性水腫。此期病情的特點是病情重、變化快,易合并許多嚴重的并發癥。因此,此期病人的護理是關鍵的一環。病人入院后立即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合理吸氧。病人雖未獲得血氣檢查結果,吸氧是當務之急,但給氧濃度不宜過高,以免發生呼吸抑制,應采取低流量吸氧,為防止病人鼻黏膜干燥,應加濕化瓶,使氧濕化。
2.6 生命體征和尿量的觀察與護理 當肺部感染加重時,常合并右心衰竭、肺性腦病,患者出現少尿、呼吸頻率加快、脈搏加速,甚至心律失常。重癥患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臨床表現為低血壓、尿量減少、循環衰竭、神經系統紊亂等,所以應密切觀察血壓和尿量的改變。測脈搏要注意其強弱、快慢、有無早搏等。定期作心電圖檢查,必要時進行心電圖監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7 咳嗽咳痰的護理 我們可以根據痰的色、量、性來判斷肺部疾病變化,同時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各種措施,協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1)監測痰量、顏色和粘稠度,在床邊放痰杯,每天更換1次,及時向醫生報告任何出血現象;(2)保持呼吸通暢,協助患者排痰,對清醒的患者鼓勵其咳痰,無力咳出者,定時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必要時給霧化吸入,對昏迷患者,可采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如吸痰無效,痰稠堵塞氣道致患者嚴重呼吸困難或窒息應立即做氣管切開;(3)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適時開窗通風,冬季避免空氣直接對流以防病人受涼。
2.8 加強肺心病患者的夜間護理 夜間迷走神經興奮,大腦皮質對呼吸中樞的調節功能相對下降,患者肺通氣不足,二氧化碳潴留,導致呼吸性酸中毒發生或加重;由于夜間睡眠時,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加重患者心臟負擔;夜間睡眠時,患者痰液有可能不能及時咳出,有時形成痰栓,有導致痰栓梗阻引起患者窒息的危險。以上這些因素影響患者的病情,使危重肺心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夜間護士應做好床頭交接班,了解患者日間病情變化、主要治療、心理、睡眠及飲食情況,掌握常用的血氣分析指標,以助于觀察和判斷病情如發現患者有頭痛、意識恍惚、白天嗜睡、夜間興奮等,為肺性腦病的早期臨床表現,應加強持續低流量吸氧,及時向醫生匯報病情。對于生命體征的觀察,要勤于觀察、仔細觀察,及時、及早地發現生命體征的異常變化,尤其是心電和呼吸的改變,及時報告醫生,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有報道[1]54例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T離散度均超過正常范圍,QT離散度的改變與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乃至猝死等相關,QT離散度越長,心肌復極越不一致,患者就越易發生心律失常。
2.9 出院指導 出院時應做好衛生宣教,告知患者調整心態、穩定情緒的重要性,加強飲食管理,使其掌握防病治病的常識,鼓勵堅持戒煙,防止受涼感冒,加強鍛煉,指導患者學會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方法,避免與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觸,避免去人群聚集處或通風差的地方,遵醫囑用抗生素及支氣管擴張劑,改進不良的生活習慣。定期門診復查,以防復發。
3 討論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為常見,占80%~90%[3],導致肺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主要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長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縮、痙攣,導致肺動脈高壓。慢性缺氧產生繼發性紅細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隨之增高,使肺動脈壓進一步升高。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導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環障礙,更加強肺心病的病理變化[4]。特別是老年肺心病病人,往往咳痰無力、反應遲鈍,痰液不易排出,易導致氣道阻塞等一系列并發癥。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讓患者取合適的坐姿,指導他們在吸氣中進行快速短促有力的咳嗽,對咳嗽無力者給予必要的氣管刺激,使其咳嗽。痰膿稠者給予霧化吸人,協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勵多飲水,病情嚴重體衰無力排痰者,給予電動吸痰,一般從口腔吸痰效果較好。通過對肺心病患者有效的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延緩了肺心病的發展,最大限度發揮現有的肺功能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路灝珠,李宗明.內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78696.
[2] 涂希祥.54例肺心病QT離散度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06,10(2):100.
[3]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91.
[4] 唐學義,鄭索歌,孫培宗.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與缺氧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0,20(7):400.
文章標題:臨床治療慢性肺心病護理體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189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