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26 12:10 熱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患者呈現增多的趨勢,糖尿病難以治愈,糖尿病的治療和改善離不開醫院和醫生的幫助,但同時也不能忽略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對糖尿病的管理同樣起著關鍵作用,國內對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已經開始進行研究,本文就對自我管理的現狀以及影響自我管理的因素,進行了簡要探討。
《中國糖尿病雜志》(《中華糖尿病雜志》)為月刊,以從事糖尿病臨床和基礎方面工作的醫、教、研及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專業的各級醫務人員為讀者對象,以報道糖尿病專業及相關領域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最新成果為題,并相應介紹國外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所刊文章強調其科學性和先進性,特別注重臨床論著上的實用性和可讀性,及對有關醫務人員的參考價值,并在報道最新基礎研究的同時,指導更新的研究方向。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與日俱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難題日益凸顯。自我管理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種重要管理方式,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國內正如火如荼,從不同的角度對自我管理進行研究。
目前,糖尿病沒有根治的辦法,一旦確診就將伴隨終生治療。調控患者血糖,防止并發癥發生和穩定病情,就成為當下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的。隨著糖尿病發病率不斷增加,治療費用迅猛增長,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自我管理模式作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其相關理論研究逐漸成為時下研究熱點。現就我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現狀綜述如下。
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內涵與意義
自我管理最初源于心理行為治療研究領域,20世紀70年代中期Thomas首次將自我管理方法應用于哮喘患者[2],自此自我管理推廣應用于肥胖癥、關節炎、抑郁癥、高血壓及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管理模式中摸索出來的一種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個人能夠長期有效的管理自己行為的能力,即:按醫囑堅持吃藥,遵從飲食和鍛煉的生活規則,自我監測血糖,以及應對困難和生活不利的能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完成三個方面的任務:疾病或行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緒管理;掌握五項核心技能:解決問題、制定決策、獲取和利用資源、與衛生服務提供者建立伙伴關系及行動執行力[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社會生態模式,其目的就是控制血糖,穩定病情,防止并發癥發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對病情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幫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科學有效的自我管理行為方式是當前糖尿病行為干預的最佳模式之一[4]。通過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改善血糖控制水平[5],明顯激活患者,改善患者健康狀態,提高生活質量[6]。國內亦有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與其生存質量呈正相關[7]。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
目前,國內對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開展比較多,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我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絕大多數對糖尿病知識、自我管理等方面知識的了解處于中低水平[8],通過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化表所設計的6個維度,26個條目,以Likert5級計分所做的調查顯示得分從高至低依次為藥物管理、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足部護理、高低血糖處理、血糖監測[9]。通過對我國六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調查表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規范化監測率低,血糖監測依從性不高[10]。自我管理現狀不理想,主要表現為血糖監測較差[11]。研究資料表明我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的現狀不容樂觀,對血糖監測的重要性缺乏足夠重視[12-13],在自我病情監測方面,數據表明我國糖尿病患者能長期堅持監測血糖的比率較低[14-15]。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國內部分患者,往往注重于遵醫囑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外,容易忽略日常生活的管理,比如體質量超標、吸煙喝酒及作息時間不規律,很少花時間去參加體育鍛煉等[16-18]。總體而言,我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影響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
影響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如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足部護理、遵醫囑用藥、自我效能、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心理狀態、工作狀態、醫療保險、年收入以及支出方式等[19-20]。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方面:①社會人口學資料:如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
②相關疾病和治療機制知識:如飲食、運動、血糖監測及遵醫用藥等;
③心理及觀念:如心理狀態、健康理念、人生觀等;
④自我效能:如推斷力、判斷力等,一些研究數據表明: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關[21-22];
⑤社會支持系統:如社會醫療保險、家庭或朋友、社會及各種組織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系統越好,患者血糖自我監測越好[11,23]。以上五個方面的因素從不同層面影響著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
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我國應用推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但在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值得引起人們重視。
4.1患者心理健康問題: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容易產生多種心理障礙:包括內疚、歉意,焦慮、恐懼,悲觀、自暴自棄、失望、絕望,猜疑,松懈及負性情緒等心理[24]。有研究表明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第一年內心理變化主要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25]。在糖尿病與抑郁的相關研究中發現:抑郁癥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約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26];新診斷2型糖尿病抑郁癥的患病率為37.8%[27]。在糖尿病臨床治療管理當中,我們往往關注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病情的穩定,卻忽略了自我管理執行者——患者的心理健康而疏于重視患者心態,其結果是自我管理執行不力,血糖失控,病情加重,并發癥加速出現。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決定著自我管理的成功與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應作為糖尿病自我管理實施的前提來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治療。
4.2家庭成員應對問題: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病,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管理主要是在家庭中進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所需完成的三個方面的任務:疾病或行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緒管理,涉及患者日常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在面對糖尿病患者時,首先要進行角色的轉化,除了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關懷外,還要加強對患者自我管理的監督和管理。這樣才會使患者在進行自我管理任務時,得心應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研究結果顯示家庭參與式健康管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行為,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控制代謝指標(血糖、糖化血紅蛋白)[28],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29-34]。目前,我國不少家庭往往是一旦家人確診患有糖尿病,其家庭成員是手足失措,不知如何面對,有的甚至還表現出悲觀失望、絕望等負性情緒,這樣不僅于患者無益,而且還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更談不上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執行情況的監督了。因此,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員的相關健康知識教育,讓家庭成員充當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有力督促者和支持者是十分必要的。
5展望
展望我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未來,影響自我管理的因素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作為具有社會屬性個體的人,在面對糖尿病這種“沉默殺手”時,需要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為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行使自我管理水平提供良好氛圍和有利條件。國家在糖尿病醫療資源中勇挑公正分配、醫保制度及青少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責任重擔;社會需要加大糖尿病知識的宣傳力度,將防控糖尿病的相關知識針對性傳達到患者和高風險人群;患者家庭積極參與患者的自我管理,監督和勉勵患者。通過國家、社會和患者家庭的共同努力,為糖尿病患者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那么我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文章標題: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與意義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352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