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11-09 16:45 熱度:
靜脈炎主要是由靜脈血栓引起的,靜脈血栓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腫瘤、心臟病、外科手術等等都可能會引起靜脈炎,本文主要探討了靜脈炎的臨床護理方法。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遼寧省醫學學報,創刊于1951年,是遼寧省教育廳主管、中國醫科大學主辦的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F為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我們的辦刊宗旨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有關科技、出版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全面及時報道中國醫科大學的最新學術成果,熱心培養學術人才,為把中國醫科大學建成“具有特色和較大影響的國內一流醫科大學”服務。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由于輸入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以是同一根靜脈反復多次穿刺造成的靜脈感染。它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還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穿刺的難度,同時也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近年來,許多護理同仁對靜脈炎的預防和治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綜述如下。
1 預防性護理
1.1 靜脈的選擇血管的好壞是發生不良反應的因素之一[1],因此,選擇血管時應選擇彈性好、回流通暢、外橫徑較粗、便于穿刺和觀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有研究表明,老年病人留置淺靜脈套管針時,靜脈炎的出現與血管管徑有明顯關系,血管管徑越小,其置管反應發生率越高,出現置管反應的時間也越早。特別是管徑<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針時,69.9%的病人置管時間不超過3d,有的只保留1d,4d內靜脈炎的發生率達100%[2]。故長期輸液的病人,應有計劃地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一般從遠端開始,盡量選用管徑≥3.0mm的靜脈,避免選用靠近關節、硬化、受傷、感染的靜脈。
1.2 留置外周靜脈套管針的護理
1.2.1 穿刺前嚴格檢查靜脈留置針的包裝及有效期,如有破損及過期禁用,必須一次性使用[3]。穿刺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穿刺完畢后以無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觀察穿刺點及早發現靜脈炎。透明敷料可2d更換1次,同時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點,消毒范圍直徑不少于8cm。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時應及時換藥,防止細菌性靜脈炎產生[4]。
1.2.2 使用外周靜脈留置套管針期間,用TDP燈照射穿刺肢體2次/d,30min/次,輸液過程中,持續熱敷穿刺肢體,特別是濕熱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通過對98例病人的臨床觀察無1例發生靜脈炎[5]。熱療改善血液循環,加快了靜脈回流,增強了病人新陳代謝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創傷的修復,增強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1.2.3 留置外周靜脈套管針大劑量滴注藥物時,用75%乙醇紗布持續濕敷于套管針敷貼上方至拔針后30min,滴注過程中采用噴霧器將75%乙醇均勻噴灑在紗布上,使紗布保濕,當其不斷揮發時,帶走機體大量的熱,使局部皮膚溫度降低,神經末梢敏感性下降而減輕疼痛,同時,降低細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癥的發生和發展可起到保護血管、減少因藥物刺激所致靜脈炎[6]。與郝建紅等[7]研究相似,而且延長了套管針留置時間,但個別對乙醇過敏者禁用。
1.3 輸入濃度高及刺激性強藥物的護理
1.3.1 靜脈快速滴20%甘露醇時,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堿外擦穿刺點及穿刺點近心端20cm局部淺表血管,能使局部淺表血管擴張,對減輕血管刺激癥狀、保護靜脈、減少損傷療效顯著[8]。同時,加溫至(28±1)℃呈恒溫的甘露醇輸入,可使血管受熱后管腔增大,液體的黏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預防發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癥狀和血管損傷的有效方法[9],可減少機械性和醫源性損傷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另外,有研究表明,甘露醇對局部的損傷作用與連續使用同一局部靜脈血管次數有關[10]。因此,盡量減少同一靜脈連續性注射的次數,使血管在使用后得以恢復,以提高血管使用率。
1.3.2 化療藥物諾維本(NVB)對人體細胞毒性強,靜脈注射后87%的病人發生靜脈反應[11]。趙建琴等[12]研究表明:在推注NVB前,將1%地卡因紗布1塊(5cm×6cm)外敷于穿刺點近心端的周圍皮膚,紗布以浸濕不滴水為宜,至靜脈輸液結束后取下。在推注NVB后即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0ml(或利多卡因25mg+生理鹽水20ml)。對預防NVB所致的靜脈反應及疼痛取得滿意效果。
1.3.3 藥膏外敷。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貼麝香壯骨膏,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穿刺靜脈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減少了靜脈損傷的發生,延長了靜脈留置時間[13]。同樣,傷濕止痛膏也能迅速滲透皮膚,促進血液循環,用來防治β-七葉皂甙鈉等藥物濃度高所致靜脈損傷具有顯著療效[14]。方法:將傷濕止痛膏剪成2.5cm×7.5cm大小,常規穿刺,固定后在穿刺點上方0.5~1.0cm處沿血管方向貼敷1條。輸液結束拔針時去掉。每日貼敷,不重復使用。
2 治療及護理
2.1 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物吸收,可促進某些藥物局部的滅活作用,局限損傷部位[15];冷敷還能使神經末梢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16],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氫鈉、化療藥物等滲漏的早期。
2.2 硫酸鎂聯合應用法
2.2.1 將硫酸鎂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鎂乳劑,持續外敷治療外周靜脈炎療效好,治愈時間(2.27±0.58)d,比硫酸鎂單獨濕敷治愈時間(5.03±1.65)d明顯縮短[18],而且只需更換1次/d。
2.2.2 將50%葡萄糖20ml,25%硫酸鎂10ml和維生素B12500μg混合液,外敷治療各種化療藥物皮膚滲漏30例,療程2d,總有效率達96%[19],且明顯縮短疼痛、腫脹消退時間。
2.3 藥物封閉法
2.3.1 不管任何藥物引起局部皮膚出現水皰、變紫黑色或壞死,都要立即進行藥物封閉,外敷藥物[15]。常用1%普魯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紅腫皮膚的邊緣呈點狀封閉,隔日1次,同時用山莨菪堿針劑外敷,一般3~5次即可痊愈。通過臨床觀察多巴胺滲漏用酚妥拉明封閉最好。對化療藥物滲漏用普魯卡因、酚妥拉明局部封閉效果肯定。
2.3.2 發現化療藥物滲漏立即停止輸入,將稀釋的透明質酸酶(150U/2~3ml),半量經原針注入,半量于滲漏處行靜脈周圍浸潤注射,然后用0.25%利多卡因5~20ml行局部浸潤封閉;再實施干熱敷,溫度50~60℃,4~6次/d,15~20min/次,連續3~5d,有效率100%[17]。
2.4 中藥外敷法
2.4.1 紅歸酊外敷。在炎癥的血管外用紅歸酊濕敷1h,4次/d或定期外擦,每2~4h1次,4~7d可治愈,治療各種靜脈炎,尤其是化療藥物引起的靜脈炎療效好,總有效率100%[20]。
2.4.2 龍珠軟膏外敷。清洗局部皮膚,待干,將藥膏均勻涂抹患處及周圍皮膚,2~3次/d,療程1~3d,治療淺表靜脈炎13例,總有效率達92%[23]。
2.4.3 桐油石膏外敷。將30%生桐油與70%生石膏混合拌成油膏,調勻后涂于4層紗布上(厚度0.2~0.4cm),將涂藥紗布敷貼于病變部位,面積大于紅腫邊緣,1次/d,治療靜脈炎30例,有效率達100%[22]。
2.4.4鮮蘆薈汁外敷。將鮮蘆薈汁沿血管走向均勻敷于炎癥部位,4~6次/d,嚴重者抬高患肢,在外敷蘆薈汁的同時,配以紅外線照射15min,2~6d可治愈,治療靜脈炎56例,治愈率達100%[21]。
綜上所述,主要收集了臨床上取材方便、價格低廉、配制簡單、操作簡便、容易掌握的多種防治靜脈炎的研究進展,希望能夠指導臨床護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積極采取切實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延長血管使用壽命,減輕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
文章標題:靜脈炎的預防和臨床治療護理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39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