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11-14 10:56 熱度: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疾病,大多數患者都有消化不良、胃脹胃酸、食欲下降等癥狀,嚴重的可能伴隨便血、出血等癥狀,臨床實踐表明中醫對治療慢性胃炎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陜西中醫學院學報》(雙月刊)由陜西中醫學院主辦,創刊于1978年,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刊物。該刊注重中醫藥學術水平,主要報道國內外本學科最新科研、醫療成果和學術成就。現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原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炒麥芽則擅消食導滯,微小變化則療效不同。反酸、燒心者加黃連、吳茱萸或煅瓦楞、煅牡蠣。黃連、吳茱萸取左金丸之義,以黃連為君,清胃熱、肝火,吳茱萸為臣,引黃連入肝經,又可疏肝和胃降逆,吳茱萸辛熱,可使黃連涼而不瘀,以達清瀉肝火,和胃降逆制酸之效。煅瓦楞、煅牡蠣制酸止痛。畏生冷飲食、胃脘喜溫喜按者,加黃芪、桂枝寓建中之意,溫中和胃。
若胃脘痞滿可加干姜、黃連。意在辛開苦降,黃連用量不宜過大,常不過5~6g。惡心,嘔吐者,加生姜,半夏改為姜半夏,或加旋復花、柿蒂、竹茹。生姜擅溫中止嘔,有“嘔家圣藥”之譽,并去半夏之毒;旋覆花、柿蒂降逆止嘔;竹茹開郁除煩,清胃止嘔。脹滿明顯或大腹脹滿者加青皮、大腹皮、檳榔。青皮主入肝經,功專疏肝郁,破氣滯,作用峻猛;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氣消腫,適合腹脹伴腹水者;檳榔苦辛散行氣以消積,苦降利水以消腫。
泄瀉者偏腎虛者,加山藥、補骨脂,補脾腎而止瀉,但舌苔膩者不宜;偏脾虛濕困者加茯苓、生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利小便以實大便;脾腎皆不足者常山藥、茯苓、生薏苡仁并用,補腎健脾、滲濕止瀉。腹痛較重者,加延胡索或白芍、甘草。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白芍配甘草既能緩急止痛,又取酸甘以滋胃陰,胃喜潤惡燥,故用之。
病例一:
患者某,女,34歲,初診日期2011年10月8日。反復胃脘疼痛1年余。進食生冷或辛辣飲食則胃脘不適,以隱痛為主,進食后加重,有時腹脹,伴噯氣,無明顯反酸,工作緊張、勞累、情緒波動時易發作,胃鏡:慢性胃炎伴糜爛,HP(+)。平素食欲尚可,無明顯口干口渴,大便干,日1行,小便正常,性情急躁,常熬夜,夜寐差,舌體胖大,有齒痕,色淡紅,苔薄白,脈細。
處方如下:柴胡10g,黃芩10g,法半夏10g,黨參10g,預知子10g,白梅花10g,炒麥芽15g,炒谷芽15g,炒雞內金10g,延胡索10g,炙甘草6g。用藥7劑復診,胃脘痛已除。再囑患者飲食調攝,規律作息。按語:根據胃鏡結果,慢性胃炎伴糜爛診斷明確,該患者為青年女性,工作緊張、勞累,壓力大、飲食不規律、作息失調為其發病誘因。
肝主情志、主疏泄,肝氣不舒則見性情急躁、情緒波動大,肝氣犯胃,胃氣上逆,則胃脘脹痛、噯氣,故肝胃不和為其主要病機。遂以“胃炎方”疏肝和胃為主。其舌體胖大,有齒痕,有脾氣不足之象,且苔薄不膩,故保留方中黨參益氣健脾;胃脘不適以痛為主,加延胡索理氣止痛。
病例二:
患者某,女,62歲,初診日期2011年11月2日。反復劍突下脹滿2年,有時伴隱痛,反酸、燒心、噯氣,有時惡心,畏生冷及硬食。曾于外院查胃鏡示“疣狀胃炎”。平時性急易激,寐差多夢。舌暗紅,苔薄白,脈弦。處方如下:柴胡10g,黃芩10g,法半夏10g,黨參10g,預知子10g,白梅花10g,炙甘草6g,生麥芽15g,炒谷芽15g,炒雞內金10g,延胡索10g,煅瓦楞子30g,竹茹10g。
用藥1周后癥狀明顯緩解,再予“胃炎方”加減7劑善后。按語:“疣狀胃炎”內鏡下表現為[7]“胃黏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10~15mm,頂端可見黏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炎,也稱痘疹性胃炎,隆起糜爛性胃炎[8]。
慢性胃炎雖然胃鏡下表現多樣,但臨床辨證仍以肝胃不和者多見,亦可兼見脾虛濕熱、痰瘀互結等證。本例中醫方面既有肝氣不舒之性急易激,亦有胃失和降之胃脘脹滿疼痛,故肝胃不和之證明確,當以疏肝和胃之“胃炎方”治之。
徐教授在用藥加減時,常選一藥多功者,本患者雖反酸、燒心、噯氣、惡心多癥,但徐教授并非以煅瓦楞、旋覆花、柿蒂等逐癥施藥,而僅加竹茹一味治之。竹茹既能止嘔降逆,又可清熱除煩。《藥品化義》謂竹茹:“輕可去實,涼能去熱,苦能降下……主治胃熱噎嗝,胃虛干嘔,熱呃咳逆,痰熱惡心,酒傷嘔吐,痰涎酸水,驚悸怔忡,心煩躁亂,睡臥不寧”。
小結
徐慧媛教授治療慢性胃炎所用“胃炎方”是在《傷寒雜病論》之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麥芽、谷芽、雞內金、預知子、白梅花等消導之品而得。小柴胡湯雖以和解表里為著,但其橫和表里,豎調三焦,脾胃之疾,位在中焦,中焦之證以調和為上。小柴胡湯恰合其功,能疏利三焦,調達上下,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之說。
實驗研究顯示:小柴胡湯可升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動素、胃泌素的含量,降低血清中血管活性腸肽的含量,加速胃排空及小腸推進率[9-10]。“胃炎方”攻補兼施、辛開苦降,藥味雖簡,藥理相和,治療慢性胃炎,療效斐然,并推廣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病,臨床常可取得很好療效。
文章標題:中醫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3397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