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7-13 11:15 熱度:
【摘要】目的 探究質量控制在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與價值。方法 抽取2018年 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進行血液細胞檢驗且自愿參與本項研究的50例患者為被選取對象,比較采用不同比例抗凝劑、不同溫度和不同放置時間狀態下50例被選取對象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的結果差異。結果 不同標準下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數據經統計學軟件驗證并比較發現,采用不同比例的抗凝劑進行醫學檢驗各項結果數據均存在較大差異,P<0.05;放置30 min與2 h的各項血液細胞檢驗結果也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不同溫度下的各項血液細胞檢驗結果差異也較大的,P<0.05。結論 對患者進行血液細胞檢驗時應當注意對抗凝劑比例、血液標本放置溫度和放置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嚴格把控醫學檢驗的各項緩解,從而最大顯著的保證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詞】醫學檢驗;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臨床意義
血液細胞檢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血液檢測方式,該檢測方式能夠準確的對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細胞的含量、壓積和分布寬度進行測量,對受檢者身體狀態的測定和疾病的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1]。但是,因血液樣本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致使檢驗結果出現差錯,因此便需要在臨床血液細胞檢測過程中施加質量控制,以強化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本研究將通過臨床實踐的方式探究血樣樣本處于不同放置溫度、時間和不同比例抗凝液的情況下醫學檢驗結果的差異,以尋求如何進行質量控制才能夠得到最準確的醫學檢驗結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抽取50例自愿參與此項研究且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患者(2018年1月~2019年1月)進行本項研究,所有患者均經行血液細胞檢驗。所有被選取對象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18~79歲,平均年齡(48.89±27.94)歲。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排除檢驗過程中存在不遵醫行為的患者。③排除存在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存在器官功能異常的患者。⑤排除不同參與此項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被選取對象在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均在空腹狀態下進行三次靜脈血采集。第一份血樣采集完成后分別注入不同稀釋比例的抗凝劑,兩種抗凝劑比例分別為1:10和1:50,待抗凝劑與血樣充分混合后進行臨床檢測。第二份血液樣本在采集完成后進行同比例抗凝劑混合,待混合完成后分別放置于低溫環境和室溫環境,放置30 min后進行臨床檢驗。第三份血樣采集完成后進行同比例抗凝劑混合,待混合完成后均在低溫環境下進行不同時間的放置,防止時間分別為30 min和3 h,待血樣放置完成后進行臨床檢驗。
1.3 評定標準患者血樣不同抗凝劑比例、不同放置環境溫度和不同放置時間情況下平均血小板、血紅蛋白、白細胞和紅細胞含量比較,檢驗結果在統計學軟件驗證后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將不同標準下的臨床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學(統計學軟件為SPSS 23.0)處理,以(x±s)表示平均血小板、血紅蛋白、白細胞和紅細胞含量等數據,利用n(組員例數)表達計數資料,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 果
2.1 不同比例抗凝劑情況下醫學檢驗結果差異比較不同比例抗凝劑情況醫學檢驗結果經統計學軟件驗證并比較發現,1:10抗凝劑情況下的各項檢驗結果數據均低于1:50抗凝劑情況下的指標數據,P<0.05。
2.2 不同樣本放置時間醫學檢驗結果差異比較經比較發現,不同放置時間下的各項血液細胞檢驗結果均存在較大差異,P<0.05。 2.3 不同樣本放置溫度醫學檢驗結果比較經比較,不同樣本放置溫度情況下各項血液細胞檢驗結果差異均較大,P<0.05。
3 討 論
本文經過臨床研究發現,抗凝劑比例的不同、樣本放置時間的不同和樣本放置溫度的不同都會對各項血液細胞檢驗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這一結果與茍斌的研究具有相似性[2]。這一結果說明,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血液細胞檢驗是若不對抗凝劑的比例和樣本的放置狀態進行重視,便有較高的可能導致臨床醫學檢驗結果出現差異,最終影響對患者的診斷結果和醫生的治療。為杜絕上一現象的發生,提高血液細胞檢驗的準確性,有必要在醫學檢驗的過程中加以質量控制,從而對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加以保障。因此,在進行醫學檢驗前檢驗人員應當將檢驗規范熟記于心,保持嚴禁的工作態度,避免在檢驗過程中出現低級措施[3]。并且,醫院管理人員應當不斷對檢驗規范進行補充修訂,保障其合理性和科學性。總之,在臨床血液細胞檢驗過程中應當對各個步驟均進行嚴密的控制,檢驗人員應不斷深化自身的知識儲備、優化檢驗技術,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嚴謹的態度,才能夠對醫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予以保證。
綜上所述,對患者進行血液細胞檢驗時應當注意對抗凝劑比例、血液標本放置溫度和放置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嚴格把控醫學檢驗的各項程序,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李春巖,唐曉春.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系統醫學,2017,2(18):33-35.
[2] 茍 斌.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研究[J].心理月刊,2018,(12):4-6.
相關閱讀推薦:醫療法規下臨床醫學教育的現況
文章標題:探討臨床醫學檢驗中 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方式與臨床意義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045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