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10-14 08:54 熱度: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自殺行為或暴力傾向,影響其正常生活[1]藥物治療。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疾病癥狀,但長期用藥可能產生耐藥性,且患者缺乏對治療的正確認知,可能存在疑慮情緒,易引發體內代謝不良,嚴重影響患者回歸社會。綜合護理干預以護理程序為核心,滿足患者護理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是一種利用電流進行刺激的儀器,通過適量脈沖電流刺激以抑制大腦異常活動,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聯合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應用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聯合綜合護理干預前收治的4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應用無抽搐電痙攣治療聯合綜合護理干預后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5~51歲,平均(38.63±4.49)歲;病程1~6年,平均(3.56±0.48)年。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26~51歲,平均(38.71±4.50)歲;病程1~6年,平均(3.49±0.4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對精神分裂癥的診斷[3];(2)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3)此前未接受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的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疾病;(2)合并認知或溝通障礙;(3)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以及軀體疾病導致的精神障礙。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措施結合常規護理:(1)常規治療:給予患者帕利哌酮(Janssen-CilagInternationalNV,國藥準字J20170010)進行治療,3mg/次,1次/d,隨后劑量結合患者病情變化酌情增減。(2)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為其接受醫院環境及護理人員情況;加強患者人身監護,保障患者人身安全;宣教疾病相關知識、用藥注意事項,結合患者需求開展生活指導。觀察組采用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聯合綜合護理,具體如下。1.2.1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北京首品康達科技有限公司,LM)治療:將儀器電極妥善置于患者顳葉雙側耳屏與外眥連線中點,調節電流在90~130mA,通電時間<4s,3次/周,持續干預1個月;儀器使用前,常規禁食、禁水8h,遵醫囑靜脈推注阿托品麻醉劑;面罩給氧,待肌束收縮消失后插入口腔保護器。1.2.2綜合護理(1)心理干預:向患者講解負面情緒對人體的影響,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感受,引導其釋放負面情緒;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鼓勵家屬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協助其調整心態,建立健全人格。(2)認知干預: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日常照護技巧及注意事項等,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的現狀與預后情況,不斷培養其對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鼓勵患者間進行交流。(3)行為干預:為患者制定作息時間表,促使其養成規律的就寢習慣;對患者穿衣、個人衛生及大小便等生活技巧進行訓練,30min/次,2次/d;同時積極鼓勵患者參與繪畫、下棋、書法等活動,針對表現較好的患者給予物質獎勵,以正向強化患者的健康行為。(4)音樂療法:術前3d,分別在上午9點與下午2點進行音樂干預,選取節奏舒緩、音調低沉的樂曲舒緩情緒,隨后選取歡快明朗的音樂以改善負面情緒,音量大小以患者感受舒適為宜,30min/次,2次/d。1.3臨床評價(1)精神癥狀:采用精神病評定量表(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從日常缺乏活力、存在焦慮心理、思維障礙、對周圍環境變現敵對防備心理、激活性因子等方面進行評價,分值18~126分,分數越高,說明精神疾病越嚴重。(2)生命質量:采用生存質量評估量表(qualityoflifeassessmentscale,QLQ-C30)從生活自理能力、情緒穩定、社交活動、家庭關系等方面進行評價,采用百分制,分數與患者生命質量呈正相關。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精神癥狀比較入院時,兩組精神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精神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入院時,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命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起病較為緩慢,易出現病情反復或惡化的情況,臨床常表現為精神活動不協調以及感知、思維等多方面的障礙[4]。常規護理干預往往缺乏針對性,加之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可能存在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從而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綜合護理干預結合多種優質的護理干預措施,滿足患者高質量的護理需求,促使其配合護理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精神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生命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聯合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者患者精神癥狀,提高其生命質量。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具有安全性高、并發癥少以及適應性廣泛等優點,利用現代麻醉技術,使患者快速入睡,減少抽搐,提高治療效果;通過計算機對大腦進行分析后,釋放與大腦電波一致的微電波,抑制大腦的異常活動,調節腦部神經功能,改善精神癥狀,同時能夠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腦血氧含量,達到營養腦細胞,促進疾病恢復的目的。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促使其發泄負面情緒并通過社會支持等方式調動正面情緒,有助于促進其精神狀態的正向轉變,改善疾病癥狀。向患者進行疾病與生活知識的宣教,使其客觀、全面地認識疾病與疾病保健知識,正確看待自身疾病并配合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從而利于提升護理效果,促進早期康復。指導患者學習生活技巧,矯正其不良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在護理過程中逐漸進行外界接觸,為患者重新融入社會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5]。此外,結合優美的樂聲作用,激發患者感覺器官,使其沉浸于音樂帶來的美好遐想中,促使體液平衡調節,穩定神經興奮狀態,從而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癥狀,促進疾病康復[6]。綜上所述,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聯合綜合護理干預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提升其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張燕,陳婷,余建英,等.社交技能訓練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癥狀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21):3605-3607.
[2]符澤娟,陳雪虹.精細化護理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17):2917-2919.
[3]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4]范瑜,鮮玉霞,李娜.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價值[J].海南醫學,2016,27(2):342-344.
[5]郁京萍,蔣菊芳,姚惠珍,等.自我角色認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為及社會交往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138-142.
[6]朱麗萍,湯娟萍,林勇,等.精神康復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43-45.
《綜合護理在精神分裂癥的應用效果》來源:《醫療裝備》,作者:邱雪蘭
文章標題:綜合護理在精神分裂癥的應用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401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