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5-17 09:41 熱度: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1],臨床癥狀多見反復發作性喘息、氣急、胸悶、咳嗽等。目前,全球約有3億哮喘患者,且發病率在逐年上升[2,3],哮喘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如哮喘癥狀未能得到控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995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指出,哮喘控制的目標是達到對疾病的控制。2002年,GINA對哮喘的完全控制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即最少(沒有)哮喘癥狀,包括夜間癥狀;最少哮喘急性加重;無須因哮喘而看急診;最少(或無)使用β2激動劑;日常活動(包括運動)不受限制;呼吸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flow,PEF)變異率<20%;PEF正常或接近正常;最少(沒有)藥物不良反應。
穴位注射在哮喘的治療中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2016年《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成人支氣管哮喘》中推薦穴位注射作為防治哮喘的方案之一[4]。穴位注射是一種特殊的針灸療法,又稱“水針”,根據所患疾病,選用某些中西藥物注入人體有關穴位,通過注射時“針”的針刺作用和藥物作用,發揮雙重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治療疾病的目的。現從選穴、擇期、用藥三個方面對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的應用作一概述。
1、 選穴
穴位不僅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還是與臟腑經絡之氣相通并隨之活動、變化的感受點、傳導點和治療點,具有感受刺激和反應病證兩大功能。《靈樞·九針十二原》云:“五臟之有疾,當取十二原……五臟之有疾,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藏之害矣。”表明穴位功能的特異性,這是針灸臨床取穴的基礎,也是針灸臨床取效的關鍵。穴位注射治療哮喘,取穴一般以近部取穴為主,與遠部取穴、辨證取穴相結合。
1.1、 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部位選取腧穴。現代研究證實,人體內臟局部損傷或出現疾病時,體表皮膚區會出現相應的反應點,針刺這些穴位敏感點,可有效改善病證[5,6,7,8]。《針灸資生經》曰:“因與人治哮喘,只繆肺俞,不繆他穴”,肺俞穴在肺系疾病的治療中多作為主穴使用。肺俞屬于背俞穴,位于肺臟的體表投影區,與肺有直接內外相應的關系,能調節肺臟經氣,起到宣降肺氣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針刺肺俞可以改善肺通氣量[9]。定喘、大椎和天突都位于氣管在體表的投影區,可協同肺俞加強降氣平喘作用。膀胱經上相鄰腧穴具有相似的功效,可以配合加強療效,屬于近部配穴[10,11]。肺俞、脾俞和腎俞均位于膀胱經第1側線,其所在位置與交感神經的分布密切相關,相應的臟腑屬同神經節段支配,刺激這些腧穴,可興奮交感神經,降低迷走神經緊張度,協同發揮化痰止咳平喘作用[12]。
1.2、 遠部取穴和辨證取穴
遠部取穴以腧穴的遠治作用為依據,可本經取穴,可表里經取穴,也可同名經取穴,即在肺系疾病的治療中,可選取肺經穴,可選取大腸經穴,也可以選取脾經穴。辨證取穴即針對疾病的病因、病機選取腧穴。朱丹溪曾言:“哮喘專主于痰”,痰是哮喘的主要致病因素。痰伏于肺,遇感引發,痰氣阻肺,肺失宣降是哮喘發作的主要病機。哮喘長期不愈,反復發作,病位可由肺臟影響及脾、腎。“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本”,哮喘慢性持續期多重宣肺化痰,臨床緩解期則重補肺健脾益腎。臨證治療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選取肺經、脾經或腎經穴。
2、 擇期
穴位注射療法適用于支氣管哮喘臨床各期,適宜介入的時期是慢性持續期和臨床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不推薦單獨使用,多以擴張支氣管、緩解氣道炎癥等治療為主,可酌情配合使用穴位注射。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之氣可隨著自然界五運六氣的變化而適時反應,此為“天人相應”。治療支氣管哮喘應積極做好“未病先防”“既病防變”,能有效減少哮喘急性發作次數,改善臨床癥狀[13]。陽虛寒盛是貫穿哮喘始終的主要病機[14],《素問·四氣調神論》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陽氣旺盛,人體腠理疏松開泄,榮衛通達,機體凝寒處于易解之時,此時通過針刺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可以振奮激發陽氣,驅除寒邪,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陳利芳等[15]在夏季用卡介苗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結果顯示,不僅能有效控制哮喘,還能提高遠期療效,減少冬春季發作次數。楊曉波[16]采用冬病夏治療法,以穴位貼敷配合針刺、穴位注射治療小兒哮喘,每年夏至開始,秋分結束,每周1次,三伏天治療后,改為10 d治療1次,每年至少治療3次,1年為1個療程,3年后統計療效,有效率96.2%。
3、 藥物治療
3.1、 西藥治療
3.1.1、 卡介菌多糖核酸
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可通過增強機體的非特異免疫功能發揮對哮喘的防治作用。鄒嫻等[17]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肺俞穴(雙),各1 mL,前15 d每日1次,15 d后隔日注射1次,連續治療3個月,能更快速、持久地控制患者癥狀,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降低IgE含量。陳利芳等[18]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足三里(雙)、定喘,各0.5 mL,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能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ACT評分,降低外周血IgE含量。倪偉等[19]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足三里(雙),各 0.5 mL,每周1次,4次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月,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5和ECP含量明顯降低,提示了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能改善氣道炎癥。
3.1.2 、曲安奈德
曲安奈德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雙重作用,是長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強而持久的抗感染及抗過敏作用。孫鎖振[20]采用曲安奈德穴位注射肺俞(雙)、定喘,各1 mL,每周1次,療程4周,能夠迅速緩解哮喘癥狀,縮短病程。何思途[21]采用穴位注射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藥物選擇曲安奈德,取穴定喘、肺俞(兩穴交替),脾虛加脾俞,腎虛加腎俞,痰多加豐隆,各1 mL,每周1次,療程5周,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氣道高反應,降低患者對外界過敏原的敏感性。
3.1.3、 核酪注射液
核酪由核糖核酸水解質、酪蛋白水解物等多種氨基酸配制而成,可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緩解哮喘癥狀[22]。袁玲等[23]在三伏天及三九天采用核酪穴位注射于定喘、肺俞、腎俞和足三里,每次選取2個穴位,每10 d治療4次,隔日1次,立冬前10 d再治療4次,共計16次,連續治療3年,有效率97.1%。郭燕[24]采用核酪穴位注射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哮喘,取穴肺俞、天突、足三里、豐隆,每次選取2~4個穴位,各0.5~1 mL,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有效率92%。
3.1.4 、維生素類
鄧麗莎等[25]在日常哮喘防護教育管理和季節穴位貼基礎上,穴位注射維D2果糖酸鈣注射液和維生素B12注射液于雙側足三里,能夠有效改善5歲以下患兒哮喘緩解期日間癥狀,使夜間憋醒和喘息發作次數減少。杜雪松等[26]采用地塞米松、維生素K3穴位注射于雙側定喘、肺俞(交替)治療哮喘,有效率91.67%。
3.2、 中藥治療
3.2.1 、喘可治注射液
喘可治注射液是由巴戟天和淫羊藿提取、分離、精制而成,具有溫陽補腎、止咳平喘的功效。近年來,哮喘全程腎陽虛理論被越來越多學者認同,溫陽補腎法在哮喘治療中的療效也被大量臨床研究證實[27]。張瑾等[28]采用穴位注射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緩解期支氣管哮喘,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于雙側足三里,各2 mL,每周2次,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有效率88.5%,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肺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惠萍等[29]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急性發作期哮喘、辨證屬于寒哮(腎陽虧虛型),依次取穴定喘、天突、肺俞、腎俞、足三里,每次選一對同名穴位(天突為1個穴位),各1 mL,隔日1次,治療10 d,隨訪3個月,能有效改善患者哮喘癥狀。
3.2.2 、黃芪注射液
黃芪注射液由黃芪提煉而成,有益氣扶正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注射液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輕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等作用[30,31]。鄭德松等[32]采用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期,肺俞、膈俞和豐隆、定喘交替取穴,各1 mL,每日1次,治療10 d,有效率83.33%。石春輝等[33]采用穴位注射結合穴位貼敷治療哮喘,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于雙側華佗夾脊穴(T3~T4)和足三里,各 2 mL,隔日1次,每周4次,治療2周,可改善哮喘炎癥反應,調節免疫功能。王文蘭等[34]采用黃芪注射液穴位注射于足三里、肺俞和腎俞,左右穴交替,各1 mL,每日1次,治療2周,可有效控制患者哮喘癥狀,改善患者肺功能。
3.2.3、 復方當歸注射液
復方當歸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和紅花,有活血養血、潤肺通絡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肺循環阻力、改善微循環和降低肺部瘀血的作用[35]。李斌等[36]采用穴位注射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緩解期支氣管哮喘,穴位注射復方當歸注射液于 T2~T4雙側夾脊穴、足三里,各1 mL,隔日1次,1周3次,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均得到明顯提高,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明顯改善。仝斌[37]采用復方當歸注射液穴位注射于單側定喘、肺俞、天突、支溝和豐隆,各 1.5~2 mL,每日1次,共治療10 d,有效率88.89%。
3.3 、自體血
自體血即自身血液,不會與自身產生排異反應。血液中含有豐富營養、激素和免疫抗體等物質,將血液抽到注射器,再重新注入穴位,可產生良性、溫和、持續且穩定的穴位刺激效果[38]。研究發現,自體血穴位注射可以良性調節輔助性T細胞所分泌細胞因子的失衡,其作用類似于地塞米松腹腔注射[39]。李影捷等[40]采用穴位注射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分別用自體血、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于定喘、肺俞等穴,每次選用一對同名穴位(天突為1個穴位),各1 mL(天突穴2 mL),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0 d,治療3個療程,有效率分別為94%和92%。
4 、討論
基于哮喘控制水平的治療策略已經得到大量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持[41,42],新版指南推薦的長期階梯式治療方案分為五級[43]。當目前級別的治療方案不能控制哮喘時,應給予升級治療,選擇更高級別的治療方案,直至達到哮喘控制為止,而當哮喘癥狀控制且肺功能穩定3個月以上,可考慮降級治療。中醫藥及外治法的介入,可有效縮短哮喘控制時間,減少哮喘復發次數。穴位注射是指南推薦的治療哮喘的外治法之一,療效肯定且安全。取穴一般以近部取穴為主,如肺俞、大椎、定喘、天突等,同時與遠部取穴、辨證取穴相結合,以膀胱經、肺經、脾經、腎經、任脈和督脈的穴位為主。支氣管哮喘發作多具有節律性和周期性,所以穴位注射的運用可因時令施治,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可以在防治哮喘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穴位注射的臨床應用日益廣泛,所涉及的藥物種類很多,包括西藥如卡介菌、曲安奈德、核酪、維生素類等;中藥如喘可治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復方當歸注射液等;自體血,藥物功效不同,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2] AUBIER M,NEUKIRCH F,ANNESI-MAESANO I.Epidemiolog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The prevalence of allergies increases worldwide,and asthma has reached his highest-ever prevalence in Europe:why[J].Bull Acad Natl Med,2005,189(7):1419-1434.
《穴位注射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的應用》來源:《河南中醫》,作者:劉紅梅; 楊帆; 王竹; 李曉娟
文章標題:穴位注射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570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