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8-26 09:51 熱度:
骨科康復為專門研究骨科傷病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學科,是以手術、假肢、功能鍛煉等為干預手段,幫助患者實現肢體功能的康復[1]。董倩等[2]研究認為,對剛結束治療的骨科患者實施有效的肢體功能鍛煉具有重要作用,盡早被動或主動鍛煉,可有效改善骨折部位纖維粘連,有利于肢體功能恢復。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機體功能障礙,減少肌肉萎縮,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在神經內科疾病治療中較為常用。本研究通過將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應用老年骨科患者術后恢復中,借以觀察其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自理能力及負面情緒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干預模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66.55±3.25)歲;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6例。觀察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66.69±3.20)歲;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術前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3)半年內沒有接受過相關手術。排除標準:(1)患者伴有肝、肺、心等臟器的嚴重損害;(2)患者存在有精神或者是溝通障礙,不適合參與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入院后對患者情緒、身體情況、肢體損傷情況等進行評估,并根據治療方式采取相應的健康指導方案,術后給予功能鍛煉指導、病情干預、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干預,具體如下:(1)成立康復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通過專業的康復訓練和心理培訓后參與研究;(2)康復功能鍛煉方法:第一階段(1~2周),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手術情況、生命體征等進行綜合評定后,患側肢體進行小腿三頭肌等長收縮、舒張訓練等,2~3次/d, 5~10 min/次;指導患者進行足趾跖曲、背伸運動訓練,5~10次/d, 5~10 min/次;通過按摩的方式緩解骨折斷端肢體腫脹情況;上肢骨折的患者可指導其進行握拳、提肩、上肢肌肉運動等動作。第二階段(3~4周),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上肢伸展、外展、內收等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增加時間以及活動量;下肢骨折患者可以進行抬腿、髖關節伸屈活動,并結合下肢進行攀扶站立,再逐漸進行負重活動。第三階段(5~6周),該時期患者的軟組織等恢復正常,肌肉力量也基本恢復,屬于臨床愈合期,因此除了骨折部位適當限制外,其余動作可擴大范圍。第四階段(7~10周),以患者主動運動為主,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度工作;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進行爬坡、上下樓梯等活動。(3)心理疏導: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方案,傾聽患者的內心訴求,用成功的案例對其進行講解,逐步引導其增強治療的信心;另外邀請患者家屬參與護理管理,通過家屬二次傳達健康宣教的內容,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對護理的積極性。兩組患者均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肢體運動功能:后采用肢體運動功能Fugel-Meyer(FMA)量表評分進行評估,共50個項目,總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3];按照3級計分法評定,0分為患者不能完成某一項動作;1分為患者基本可以完成指定動作;2分為患者可以充分完成指定動作。(2)生活自理能力優良率:采用日常生活活動(ADL)量表評分進行評估,包含吃飯、大小便、穿衣、日;顒拥软椖,共100分;ADL評分> 80分為優,表示可以生活自理,60分≤ADL評分<80分為良,表示在他人輔助下可以生活自理;40分≤ADL評分<60分為可,表示有輕度功能障礙;ADL評分<40分為差,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礙[4]。生活自理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3)負性情緒:采用Zumg氏焦慮自評(SAS)量表和抑郁自評(SDS)量表評分進行評估;SAS評分>4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慮狀態;SDS評分>41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狀態[5]。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比較
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上肢及下肢FMA評分均增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理能力優良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自理能力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比較
干預6個月后,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有研究[6]指出,康復功能鍛煉不僅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而且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緒的緩解,促進其身心健康,已逐漸成為骨折治療的重要環節。運動康復護理即指康復功能鍛煉,包含了被動鍛煉及主動訓練法,目的在于協助患者恢復肢體各關節的固有功能,避免出現關節攣縮、肌肉僵硬等情況。早期康復遵循運動創傷程度、生物力學及組織修復能力等原則,開展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肢體負重等鍛煉[7]。郭秀艷[8]研究提出,正確的運動康復護理是骨折患者獲得良好功能恢復的關鍵,而臨床缺乏系統性的功能鍛煉方案,且多數患者對疾病了解程度差,疾病所致情緒低落,功能鍛煉配合度差,不利于身體恢復。
FMA量表包含了上、下肢肢體活動、反射、關節穩定性、協調性等項目,可有效對骨折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判定。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上、下肢肢體功能FMA評分均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與王月云[9]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肢體功能,促進患者康復,可能是因為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指導患者正確功能鍛煉方式,使復位、固定更為理想,而且早期鍛煉還可促進消腫、骨折愈合、血液循環等。本研究中,還將康復訓練分為了4個階段,從患者術后第1天便根據情況進行被動訓練,有效緩解了患者肌肉腫痛情況,促進了肢體血液循環,且根據患者恢復、愈合情況,不斷增加和改變訓練方案,有利于肢體功能的快速恢復。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則與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有關。
現代護理[10]認為,在護理工作中應當以患者為中心,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盡可能緩解手術、疼痛等帶給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促進身體恢復。老年患者身體功能不斷退化,基礎疾病多,對周圍事物較為敏感,護理人員應當多注重患者情緒特點,努力緩解其不良情緒,并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積極性,才能更好更快促進疾病的康復。本研究中,在對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管理的同時,還著重進行了心理護理,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能更好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這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
綜上,老年骨折患者應用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緩解負性情緒,改善肢體功能,促進自理能力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Onal S,Guney H,Kinikli GI,et al.AB1107-HPRL ong Term 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patients' Ability To Forget Their A
rtificial Joint[J]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6, Doi:10.1136/annrheumdis -2016- eular.4671.
[2]董倩,李紅紅,袁春明,等.專職康復護理指導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28(S2):191-192.
[3]黃擁軍.骨科復中運動療法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20,12(17):180-182.
《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來源:《川北醫學院學報》,作者:余新顏 阮仁芝 徐進
文章標題:早期運動康復護理管理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655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