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11-27 10:11 熱度:
抽動障礙(TicDisorders,TD)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精神神經性疾病,臨床可見眨眼睛、吸鼻子、吭咳、喉癢、聳肩、甩頭、張嘴、鼓肚子、結巴、穢語等一系列癥狀表現,病情嚴重者可影響兒童的學習、生活。根據該病特點和病程,臨床可分為四種類型,其中病程短于1年的多屬短暫性抽動障礙,也是臨床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如果失治、誤治可演變成多發性抽動障礙和慢性抽動障礙,會增加治療難度,影響預后。目前該病發病率呈逐年攀升的趨勢[1],越來越引起家長的重視。王曉燕教授,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首屆名中醫,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專家,擅長兒科疑難雜癥的辨證論治,對兒童抽動障礙的用藥見解獨到。本文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挖掘王曉燕教授治療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的用藥規律,以期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一定思路。
1研究資料
1.1病例來源
所有病例均來自于鄭州市中醫院門診系統中2020年1月—2020年6月王曉燕教授治療的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患兒。1.2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兒童抽動障礙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試用版)》[2]中短暫性抽動障礙的標準:①一種或多種運動性抽動和/或發聲性抽動;②病程短于1年;③18歲以前起病;④排除某些藥物或內科疾病所致者;⑤不符合慢性抽動障礙或多發性抽動癥的診斷標準者。中醫診斷參照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協作組制定的《兒童抽動障礙中醫診療方案(試行)》[3]。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有患兒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③病案有主訴、現病史、癥狀、中西醫診斷、證型記錄;④有完整的中藥處方;⑤就診次數≥2次,且有癥狀改善等描述詞語。
1.4排除標準
①患兒基本資料采集不完整或不明確;②病歷書寫不完整,診療重要信息缺失;③合并心、肝、腎或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
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運用中醫傳承輔助平臺(V2.5)軟件中的頻次分析、關聯規則分析和復雜系統熵聚類分析的數據挖掘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2.1處方藥物規范與處理
標明炒或炙等炮制方法的中草藥,如炙甘草、煅龍骨、煅牡蠣、酒白芍等均按生藥錄入。2.2數據錄入與核對為避免錄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誤,由一人數據錄入,一人數據核對,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3研究結果
3.1藥物四氣、五味和歸經頻次結果
符合標準的病例處方共364首,涉及中藥119味。四氣頻次中寒性藥(2208次)最多,其次是平性藥(1309次)和溫性藥(946次),涼性藥(789次)最少。五味頻次中甘味藥(2823次)最多,其次是苦味藥(2468次)、辛味藥(2277次)、咸味藥(550次)和酸味藥(415次),澀味藥(64次)最少。歸經頻次中肝經(3499次)最多,其次是肺經(2855次)、胃經(2026次)、脾經(1482次)、心經(943次)、膽經(483次)、心包經(363次)、腎經(237次)、大腸經(208次)、膀胱經(69次)和小腸經(69次),三焦經(1次)最少。
3.2藥物頻次分析結果
用藥頻次90次(含)以上的藥物,包含15味中藥。詳見表1。
3.3藥物關聯規則分析結果
設置支持度273個(75%),置信度0.95,共67組藥物模式,包含7味中藥,排前40的藥物模式詳見表2;用藥規則349組,排前30的用藥規則詳見表3。
3.4復雜熵聚類分析結果
設置相關度為8,懲罰系數為2,符合條件的記錄共38條核心組合,提取其中15條,詳見表4。應用熵層次聚類分析,得出9個新方,詳見表5。
4討論
中醫古籍中無抽動障礙病名的記載,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慢驚風”“瘛疭”“肝風”等范疇[4]。王曉燕教授認為,抽動障礙患兒起病多與感染因素有關,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誘發,即外風引動內風而發病。治療以平肝熄風為基本法則[5],同時兼顧脾胃,從肝脾論治[6]。而對于新感誘發的短暫性抽動障礙患兒,在上述治療的同時,又要兼顧肺鼻以治其因。從研究結果看,王曉燕教授治療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用藥四氣以寒、平為主,五味以甘、苦、辛為主。小兒為純陽之體,易從陽化熱,再加小兒肝常有余,肝陽易化熱生風,治療時可選用寒涼之品,但不可過用寒涼,需寒溫并用,苦辛并舉,這也是王曉燕教授“和”法思想的具體體現。藥物歸經上,以肝、肺、脾、胃為主。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在治療抽動障礙時需在清肝、柔肝、平肝藥物基礎上,加用消食藥,這也體現了調肝理脾思想。小兒肺常不足,且外邪傷人,肺先受之,短暫性抽動障礙患兒,初期受外感六淫因素影響較大,故治療時需同時兼顧肺鼻,選用歸肺經且補肺、清肺、養肺之藥。用藥頻次較高的前15位藥(甘草、僵蠶、菊花、鉤藤、白芍、蟬蛻、桑葉、夏枯草、辛夷、麥芽、蒼耳子、板藍根、木蝴蝶、天麻、神曲)正是王曉燕教授治療抽動障礙的基礎方。其中僵蠶、蟬蛻熄風鎮驚,桑葉、菊花、夏枯草清肝,白芍柔肝,天麻、鉤藤平肝,神曲、麥芽消食和胃,辛夷、蒼耳子宣肺通竅,板藍根、木蝴蝶利咽,甘草調和諸藥。從核心藥物組合看,這些組合是王曉燕教授治療兒童抽動障礙時隨癥加減所用藥物組合。組3中板藍根、玄參清熱利咽、開音,辛夷宣通鼻竅,當出現鼻咽癥狀時可選用。組4中桑枝、木瓜、葛根均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見搖頭、甩臂、踢腿等肢體動作時可選用。組5中龍骨、浮小麥、麻黃根均具有收斂止汗的功效,見多汗、自汗時可選用。組13中枇杷葉、炒苦杏仁、前胡均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對于外感引起的短暫性抽動障礙可選用。組14中紫蘇、厚樸、半夏、茯神是半夏厚樸湯的主要藥物組合,具有行氣散結、降逆化痰的功效,見清嗓子、吭咳癥狀時可辨證選用。熵聚類新方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綜上,通過對中藥處方中藥物的四氣、五味、歸經、藥物頻次、藥物關聯模式等進行數據挖掘,可初步歸納王曉燕教授治療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的用藥規律。
參考文獻:
[1]徐鑫,林忠東,胡穎,等.兒童抽動障礙82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8):56-57.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兒童抽動障礙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試用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15):1137-1140.
[3]王煉,王國辰.兒童抽動障礙中醫診療方案[M]//《中國中醫藥年鑒》(行政卷)編委會.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4]王雪峰,鄭健.中西醫結合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83-184.
[5]劉娟,王曉燕.王曉燕教授治療小兒多發性抽動癥經驗舉隅[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1,3(2):126-127.
[6]楊亞峰,王曉燕,孔令霞,等.柴術調肝理脾湯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20,12(21):21-23.
《基于數據挖掘的王曉燕治療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用藥規律分析》來源:《國醫論壇》,作者:孔令霞 王曉燕 楊亞峰 趙麗 荊晨陽
文章標題:基于數據挖掘的王曉燕治療兒童短暫性抽動障礙用藥規律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727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