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12-06 09:48 熱度:
皺紋是指沿垂直于線紋軸的方向拉伸皮膚后留下一條明顯的線(該線為皺紋的底)[1]。皮膚皺紋的出現是皮膚老化的直接征象,是由于彈性纖維不足以維持皮膚的正常張力,脂肪與皮脂腺分泌減少,以至于皮下組織松弛,發生折疊而形成,尤以面頸部較顯。研究表明[2],皺紋的產生與成纖維細胞的凋亡與減少密切相關。近年來,人們對于美容的要求不斷提高,現代醫學主要采用激光、射頻、肉毒素注射、外科除皺術等方法改善皺紋,雖療效確切,但帶來的色素沉著、術后感染、局部肌肉板滯或廢用性萎縮等不良反應較為棘手[3]。
中醫學尚無與皺紋相對應的病名,常將之歸屬于“駐顏”的范疇,其病機相對復雜,可由自然衰老、精神情志、生存環境、飲食勞逸等因素導致經絡壅塞、氣血失和、臟腑功能衰退而生成。針灸除皺是以經絡學說為基礎,應用針灸的各種方法來刺激經絡穴位,以平衡機體的內在因素、調節臟腑器官的功能達到除皺養顏的方法[4]。現有的文獻表明針灸除皺的方法多樣,且均有著積極的療效,現將具體療法整理如下。
1、 刺法
1.1、 毫針刺法
毫針刺法即使用不同規格的毫針作用于腧穴或局部,以達到舒經通絡的目的。姜穎[5]以皺紋最深處作為阿是穴,搭配攢竹、絲竹空、足三里等為主穴針刺38 例眼部皺紋求美者,經系統治療后9 位求美者皺紋消失,其余皺紋變淺,眼周皮膚均較前緊致,總有效率100%。潘霏[6]將60 例肝腎虧虛型魚尾紋求美者平均分為密集排刺組、常規針刺組及聯合針刺組。其中密集排刺組在局部皺紋處每隔3 mm~4 mm直刺一針,以2 mm~3 mm為針刺深度共刺1~5 針,以使皮下充血,激活增生的肉芽組織來增加皮膚彈性。常規針刺組以瞳子髎、絲竹空、太陽為主穴,外加肝俞、腎俞、關元、太溪等辨證配穴。經治療后顯示聯合針刺組的改善率優于局部排刺法,而常規針刺組的皺紋改善率居于末位。有文獻報道香港的針灸師在改善皺紋過程中主張面部三角形取穴,在治療抬頭紋時選取印堂穴搭配雙側頭維穴,治療魚尾紋時淺刺絲竹空、瞳子髎及太陽穴,亦收到不凡的療效[7]。
1.2、 針刀療法
針刀療法是一項以經皮微創軟組織松解術為本質的中醫技術[8],其集針刺、松解與激發人體自我修復作用為一體[9],利用針刀剝離松解局部組織,從而刺激經絡,使皺紋局部血運更加豐富。胡氏等[10]在治療69 例皺眉線求美者時使用小針刀經皮切取皺褶、前角肌和上纖毛,并于外膜區注射自身經純化后的脂肪,在治療結束后收到了89.9%的顯效率。黃薇[11]將60 例面部皺紋求美者平均分為針刀組和常規針刺組,其中選取皺紋處明顯的硬結與條索作為針刀作用點,沿皺紋方向行快速切刺,結果顯示針刀組求美者的面部皺紋改善率優于常規針刺組。
1.3 、微針療法
“微,細小也。細小之針,調脈衰盛也。”廣義的微針是指細小的毫針[12],用其對局部進行刺激能夠調和體表皮部、經脈與絡脈的氣血。隨著人類智慧的融入,現代微針療法是指使用微細的針狀器械作用于皮膚,并建立多個微細的通道以導入針對性的藥液達到美容作用的療法,具體器械包括滾針、空心微針等[13]。任曉艷等[14]將135 例面部皺紋求美者分為兩組,其中100 例進行微針治療并導入生長因子溶液,其余35 例進行以魚腰、四白等為主穴的常規針刺治療。兩組在治療結束45 天后的臨床療效雖無明顯差異,但微針組的治療頻率較低,治療效率領先于常規針刺組。徐靖[15]對魚尾紋求美者的魚尾紋區施以滾輪微針,對體表局部行水平、垂直及斜對角方向的往返滾動,以局部潮紅、伴散在出血點為度,在3 個療程的治療后其皺紋改善率遠高于空白對照組。因面部皮區較單薄、敏感,有醫者在微針療法的基礎上研發了Jae-Seng針法,可在真皮上手工切開1.0 mm~3.0 mm的切口。Cho J H等[16]用其治療107 例鼻唇溝和眼部皺紋求美者,通過觀察治療前后的數字皮膚圖像分析儀皮膚視覺后,發現針刺可顯著改善鼻唇溝和眼部皺紋。
1.4、 電針療法
研究表明,電針可促進損傷組織的愈合和老化組織的再生,誘導面部年輕化[17]。趙成哲[18]將面部常規針刺設為對照,治療組在皺紋周圍穴位兩兩配對透刺的基礎上,接電針儀予連續密波,并逐漸加大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在治療2周~4 周后發現電針組在提高皮膚含水率方面較面針針刺法好,能更好的改善皺紋。黃和平等[19]使用微電針除皺治療儀結合激光改善面部皺紋時,以單針電流與多針電流齊用,參數選擇以患者舒適為度,得到了98%的總有效率,且半年有效維持率達到78%。Kim H K等[20]在改善面部皺紋及水分含量的臨床試驗中設有電針組,其中參數設定以接通時間5 秒、斷開時間2 秒的斷續波,電流強度以受試者感覺到小肌肉收縮為度,在為期6 周的干預后患者面部皺紋深度與寬度顯著降低,且水分含量明顯增加。
1.5、 磁極針刺法
磁極針是基于磁場作用與經絡腧穴的導磁性研發的新型針具,具有針體纖細、刺激柔和的特點,在面部年輕化治療中應用廣泛[21]。卜彥青等[22]使用磁極美容針治療92 例動力性皺紋(因表情肌反復習慣性收縮而致)求美者,在沿皺紋方向平刺或斜刺進針后,依據磁極一正一負的順序在皺紋局部處排刺,搭配印堂、四關、足三里及辨證配穴,經2 個月的系統治療后療效顯著,且可以維持2 月至2 年不等。
2、 溫灸療法
盡管有關灸法除皺的文獻較少,但灸法應用于美容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體現。研究證實[23],灸法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清理皮膚深處毒素,抑制色素在體表的堆積,從而消除皺紋。林穎[24]主張溫和灸百會、印堂、陽白、下關等主穴,搭配肺俞、脾俞、三陰交等體穴,既能溫通局部經絡,驅除皺紋,又可培元固本,調理臟腑,標本兼治。王風云[25]根據臨床經驗,在除皺治療時予皺紋局部常規進針后,配合面部溫灸,以面部潮紅為度,擬取溫針灸法之意舒活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以刺激皮膚基質的重構,收效顯著。
3 、穴位埋線
此法擬取穴埋入蛋白線持續刺激,以激發經氣,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皺紋。14 名求美者接受了Yun Y等[26]醫者的埋線治療,以大迎至頰車為埋入部位,在治療結束1 周后,雖有短時間輕度瘀腫、疼痛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但求美者耳唇皺襞與鼻唇溝的距離顯著改善;“陽明主面”理論,周雙琳等[27]隨機選取65名面部皺紋皮膚的女性求美者,在足陽明胃經的局部與遠端穴位埋入羊腸線,得到了83.1%的總有效率,且患者耐受性好,無明顯不良反應。鄒大明等[28]發明了頭部皮下埋線法以消除皺紋,擬在額顳部中點、額部、頭頂部、耳前部、后枕部、額頂部之中選取進出針點,并在兩兩部位之間的帽狀腱膜下埋線,通過推擠、打結、縫合來拉平皺紋,此法通用性較強,且并發癥較少。任曉艷等[29]在常規的穴位埋線療法基礎上實現了對針具及藥物羊腸線的創新,其在線體中引入了辨證論治的理念,每條藥物羊腸線分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開竅、滋陰補腎等不同的療效以施治于不同證候的機體,頗具中醫學特色。
4 、刮痧療法
刮痧可以促進面部血管的微循環,增強皮膚攜氧與吸收功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以恢復皮部的彈性[30]。張文遠等[31]應用砭石刮痧結合推拿手法治療50 例除皺意向者,其中前額處皺紋以前正中線為起點向兩側刮拭,眼周皺紋分別由眶上緣經魚腰及眶下緣經承泣向瞳子髎刮拭,并均輔以頸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刮拭,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治療后得到88%的總有效率。
5、 討論
綜上所述,針灸療法在除皺領域已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包含毫針刺法、針刀療法及微針療法的刺法運用頻率較高。毫針刺法中的面針多采用直徑0.17 mm~0.20 mm、長7 mm~13 mm的不銹鋼美容針,頸針均用直徑0.25 mm、長25 mm的不銹鋼毫針,而體針多采用直徑0.30 mm、長40 mm的不銹鋼毫針。在針刺方向與深度上各位醫家說法各一,面針多平行或垂直于皺紋走向平刺或斜刺入真皮淺層3 mm~5 mm, 也有醫者在治療眉間紋時主張平刺入印堂、攢竹穴8 mm~10 mm。研究表明使用深刺法治療深皺紋改善率較均勻短刺法更高[32],故筆者認為,具體針刺深度應取決于求美者皺紋的深淺。頸針多平行于皺紋走向平刺0.5 寸,要求刺入真皮深層。遠端體針多采取直刺,以得氣為度,并結合證型施以補瀉手法,而以上面頸部不強求得氣,均不予行針。排刺為針刺除皺中的特效刺法,是指以一定的相對密集的間距取穴針刺,使之排列成行的多針刺法[33]。臨床在應用毫針除皺時常以3 mm~4 mm的距離排刺一針,以達多針協同增效。其針刺范圍廣,可更好地刺激局部末梢神經,促進皮下膠原蛋白的生成[6]。
針刀療法在除皺治療中作用點明確,局部的松解作用較毫針刺法更為突出。使用針刀療法時,針刀規格取決于需剝離的皺紋范圍。臨床常用直徑為0.4 mm的超微針刀或0.5 mm~1.0 mm的小針刀,以皺紋局部或肌肉條索處為作用點麻醉后進針,并在肌肉條索處行由淺入深的快速直切或斜切2~5 下,亦有醫者平行或垂直于肌纖維方向斜切或平切2~5 下,充分剝離皺紋真皮中下層及其周圍20 mm~50 mm的粘連。此外,借助剝離后的真皮腔隙,臨床多配合注射自身純化的脂肪、透明質酸等充填材料飽滿皮下腔隙,以強化除皺的效果[34]。盡管現有的文獻沒有報道針刀療法在除皺時發生過意外事件,但作為一種盲視下的臨床操作,針刀療法的安全性較是不可忽視的環節。
現代微針療法是在傳統皮膚針基礎上研發的多針淺刺法之一,其結合了古代半刺、毛刺、透皮給藥技術以及現代智慧,集局部刺法刺激與透皮給藥為一體,可以通過眾多針頭創造大量密集的通道,增加皮膚滲透性,改善針對性藥物的遞送,亦避免了口服藥物的療效局限性與肝損反應,是較為理想的除皺選擇。滾輪微針在微針療法除皺中應用頗多,其針頭數目較傳統羅漢針、梅花針更多,且實施的滾刺手法較叩刺刺激面積更大,能剛好地激發衛氣并改善局部血運。臨床常用針體長0.5 mm或1.0 mm~1.5 mm的手持式滾輪微針于皺紋表面做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斜對角方向(即“米”字型)滾動[35],亦有醫者使用電動納米微針作用于局部點刺[36],以皮膚微紅或潮紅為度。近年來,可溶性微針貼劑的出現降低了微針治療的成本與風險。然而,微針除皺是作用在感覺神經分布較少的真皮淺層起效的,基于個體皮層厚度與感覺敏感性的差異性,操作過程中無法判斷各針尖是否達到適當的深度,這對于除皺的療效來講至關重要。
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針灸除皺最鮮明的特點。正如“有諸形于內,必形于外”之說,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氣血精微散布之處,臟腑經絡的失調映射在體表皮部,故審查皮部榮枯可反映臟腑經絡的盛衰。針灸除皺以標本兼治、調內治外為原則,選取遠端與皺紋局部配合取穴,通過“皮部-絡脈-經脈-臟腑”的輸送通路改善局部皺紋,并可同時治療中醫兼證,體現了中醫學診治疾病的特色與價值。針灸療法消除皺紋已初顯療效,但目前有關針灸除皺的高質量臨床試驗及機理研究較為匱乏,多為單中心、小樣本的臨床試驗報道及經驗總結,深入研究將會更加凸顯其簡便廉驗、毒副作用小的優勢。隨著針灸療法除皺的普及,操作規范化和標準化整體工作也應早日提上日程。
參考文獻
[1]張潔塵.中國女性面部皺紋分級方法的建立及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 2010.
[2]馬超,林敏紅:小針刀治療面部皺紋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58);11-12.
[3]段彥娟,郭冬婕,李福倫針刺聯合射頻在面部除皺中的運用與臨床療效觀察[J].皮膚科學通報, 2019,36(2):216-220.
作者:薛凱陽,崔瑾
針灸除皺的現狀分析相關推薦針灸美容的臨床研究
文章標題:針灸除皺的現狀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linchuang/473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