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藥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1-08 09:08 熱度:
【摘要】目的:了解兒科抗菌藥物學的應用現狀,評價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我院兒科2008年5~12月出院病歷2403份,回顧性分析其抗菌藥物學應用情況文章。結果:抗菌藥物學使用率為76.41%,病原菌檢測率5.28%,頭孢唑肟使用頻率最高為45.43%,聯合用藥均為兩聯,聯合用藥率為46.57%,更換抗菌藥物學占6.75%。結論:我院兒科抗菌藥物學應用基本遵循了《抗菌藥物學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但有些聯用方案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在抗菌藥物學的配伍和病原菌檢測上還需提高。
【關鍵詞】抗菌藥物學論文,聯合用藥論文,合理用藥論文
臨床廣泛應用抗菌藥物學已是醫院十分突出的問題。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學,可增加細菌耐藥性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此,對我院兒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學應用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論文
1.1臨床資料論文
收集我院兒科2008年5月~12月出院病歷2403份,其中男1487例,女916例,年齡1d~13歲。原發病:肺炎685例、支氣管炎361例、上呼吸道感染749例、化膿性扁桃體炎38例、皰疹性咽峽炎88例、手足口病39例、小兒腹瀉203例、輪狀病毒性腸炎94例、其它146例。
1.2調查方法論文
分別記錄住院病歷號、患者年齡、疾病診斷、住院天數及使用的抗菌藥物學名稱、藥物溶媒的選擇、單次用藥劑量、規格、給藥途徑、用藥天數、病原菌檢測情況、聯合用藥情況、療效、出院帶藥、抗菌藥物學的更換等。根據《抗菌藥物學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調查病例抗菌藥物學的使用情況及合理性進行回顧性分析。
2結果論文
2.1一般情況
在抽查的病歷中有1836例使用抗菌藥物學,抗菌藥物學的使用率為76.41%,其中肺炎、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100%使用抗菌藥物學治療,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小兒腹瀉等有指征者使用抗菌藥物學治療。在使用抗菌藥物學的患者中有97例做細菌培養,送檢率5.28%,13例檢出病原菌并做藥敏試驗,病原菌檢出率13.4%。
2.2抗菌藥物學的選擇論文
患兒住院期間使用抗菌藥物學全部為靜脈滴注,靜脈用藥為頭孢唑肟、頭孢曲松、紅霉素等。在本次調查中,875例出院帶口服抗菌藥,藥物的選擇多為阿奇霉素或頭孢菌素類。各種靜脈、口服抗菌藥物學使用頻率見表1。
2.3抗菌藥物學的聯合應用論文
聯合用藥全部為兩聯,共855例,聯合用藥率為46.57%。其中,685例肺炎患兒采用大環內酯+頭孢菌素類,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83例使用青霉素+頭孢菌素類,48例使用克林霉素+頭孢菌素類,39例使用大環內酯+頭孢菌素類。
表12008年5~12月兒科抗菌藥物學使用情況(略)
2.4抗菌藥物學的溶媒選擇論文
在所調查病歷中有42例在紅霉素配伍中習慣以5%GS為溶媒而未使用NaHCO3調節溶液的pH值。
2.5抗菌藥物學的更換及出院帶藥情況
有124例更換抗菌藥物學,更換率為6.75%,其中106例是經抗菌藥物學治療2~3d癥狀無改善或一度改善而又復發者。出院帶藥904例,帶藥量一般為3d用量。其中892例采用序貫療法出院后口服抗菌藥。
3討論論文
3.1用藥指征
我院兒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療100%使用抗菌藥物學。兒科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抗菌藥物學在兒科應用較普遍。我院兒科用于抗菌藥物學治療其指征較明確。但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療100%使用抗菌藥物學,有悖于《抗菌藥物學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規定: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社區獲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藥物學,予以對癥治療即可痊愈。少數患者可為細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礎上繼發細菌性感染,此時可予以抗菌藥物學治療[1]。上呼吸道感染100%使用抗菌藥物學,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大多數患者曾在外院就診治療,來我院時多數病情較重,即便是非細菌感染,由于病情嚴重,為防止繼發細菌感染,臨床醫生采取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學的方法;(2)患兒家屬要求使用抗菌藥物學治療;(3)不排除有的醫生在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療中仍然依賴抗菌藥物學的現象。
3.2病原檢測論文
在調查中兒科病原菌檢測率很低(5.28%),抗菌藥物學的選擇仍以經驗用藥為主,分析原因有:(1)部分患兒在入院前已使用過抗菌藥物學,錯過了采集標本的最佳時機;(2)患者疾病治療時間短,一般住院3~7d,而細菌學檢查一般需要4~7d;(3)患兒不配合,標本難以留取;(4)臨床醫生習慣性經驗用藥。
3.3抗菌藥物學的選擇論文
β內酰胺酶有較高的穩定性,對腎臟毒性小,它對部分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厭氧菌有效。我院兒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在院外經過抗菌藥物學治療,療效不佳,因此選用抗菌譜廣、作用強的抗菌藥物學治療。紅霉素是大環內酯類代表藥物,是對青霉素過敏者的替代藥物,此外對衣原體、支原體、嗜肺軍團菌抗菌活性強。近年來研究發現大環內酯類除了抗菌活性外,還有免疫調節作用[2]。在兒科收治的患兒中肺炎比例較大,因而紅霉素使用頻率較高。
3.4給藥途徑論文
患兒住院期間抗菌藥給藥途徑100%靜脈滴注。這與患兒年齡小的特點有關,因為其它給藥途徑依從性差及不適合病情較重患兒,因此臨床傾向于起效較快的靜脈用藥。但我們還是要提醒臨床醫師,靜脈輸液應注意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它可引起肉芽腫、肺水腫、靜脈炎、過敏反應、血栓、組織壞死、腫瘤樣反應等[3]。
3.5聯合用藥
我院兒科聯合用藥指征明確,一般控制在單一抗菌藥物學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細菌學診斷的病例。聯合用藥方式是:(1)大環內酯類+β內酰胺類。此聯合方式基本集中在肺炎疾病的治療,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4]。(2)青霉素+頭孢菌素類。青霉素與頭孢菌素類化學結構均屬于β內酰胺類,其作用機制及作用靶點相同,均為抑制細胞壁的合成。一般認為作用機制相同的抗菌藥物學不宜聯用,因為這種聯合應用的療效不一定比單用好,反而會增加藥物的毒性反應,甚至因共同競爭作用靶位而出現拮抗現象[5]。目前青霉素與頭孢菌素類聯用的治療方案尚無確切的循證醫學依據,但在臨床經驗用藥中,采用此方案治療的確實較為普遍。對此臨床醫師與藥師尚未完全達成共識,我們希望醫學、藥學專家共同探討此聯合用藥方案的優點與缺點和采用此方案的必要性,以進一步促進抗菌藥物學的合理使用。
3.6藥物的溶媒
紅霉素
在酸性輸液中破壞降效,一般不應與低pH的葡萄糖輸液配伍[6]。紅霉素滴注液的配制有兩種方式:(1)先加滅菌注射用水10mL至0.5g乳糖酸紅霉素中至溶解,然后加生理鹽水稀釋;(2)若以5%或10%葡萄糖溶液代替生理鹽水稀釋,必須每100mL溶液中加入4%NaHCO31mL,保持紅霉素在中性溶液狀態下的穩定性和療效。因此建議臨床在紅霉素的配制中要參照說明書的要求執行。
3.7藥物的更換及出院帶藥
抗菌藥物學頻繁更換容易產生耐藥。我院兒科對抗菌藥物學的更換較為謹慎,從調查數據分析,臨床對抗菌藥物學的更換基本遵循了抗菌藥物學品種不宜頻繁更換,一般病人應觀察72h,重癥病人觀察48h后再進行必要藥物品種與方案調整的原則[1]。
出院帶藥一般是因為患兒在住院治療時,疾病基本治愈,患兒家屬急于要求出院,為鞏固治療醫生采用序貫療法給患兒口服抗菌藥物學。此種治療方法符合抗菌藥物學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抗菌藥物學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癥狀消退后72~96h[1]。
從本次調查情況看,我院兒科在抗菌藥物學使用上基本符合《抗菌藥物學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使抗菌藥物學的應用更進一步達到安全、經濟、有效,建議臨床醫生在抗菌藥物學聯合應用的方式上還需謹慎。對抗菌藥物學溶媒的選擇要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生理特點,選用能使抗菌藥物學達到有效、穩定的溶液做溶媒。積極進行病原菌檢查和細菌藥物敏感試驗,以合理指導抗菌藥物學的使用。
【參考文獻】
[1]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學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
[2]翟介明,張靜.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我國呼吸科臨床的應用價值[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10):725726.
[3]梅丹,李大魁.靜脈滴注抗生素粉劑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670672.
[4]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組,中華醫學會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379381.
[5]李端.藥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45.
[6]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6.
文章標題:兒科住院病例抗菌藥物學使用情況分析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yaoxue/1058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