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藥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12-28 09:29 熱度:
【關鍵詞】中藥學材論文,質量問題論文,分析論文
多年以來,在各國醫學領域,人們對中醫中藥學的認識都在不斷提高,我國也在大力扶持中醫中藥學事業的發展,中藥學越來越被更多的病人所接受,所以,中藥學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而由于各種原因,中藥學資源卻在逐漸減少,有的品種甚至面臨資源的嚴重匱乏。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采取各種各樣的不法手段,在中藥學材中摻假、混雜,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藥學材的質量越來越令人擔憂,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中藥學成本是越來越高,我們更應該把藥品質量放在首位,所以呼吁提高中藥學材的質量,加強中藥學材質量的監管,我們作為中藥學師責無旁貸。下面就本人在工作中發現的中藥學材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分析做以總結:
1實際工作中發現的中藥學材存在的問題論文
1.1非藥用部位摻入太多:例如:柴胡,由于貨源較少,本來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1],而在市場上銷售的柴胡幾乎全都摻有地上莖部分,有的中原論文網www.1000lw.com論文發表發表論文
甚至幾乎成了全草;黃連,秋季采挖后除去須根和泥沙,干燥后撞去殘留須根[2],市場上近幾年價格較高,為了增加重量,大部分都帶有黃連須根,雞爪連的中間還夾雜有大量的泥土,有的髓部已高度木化;山茱芋,要求含核量不能超過3%[3],而市場上有的含核量高者具統計能達到15~20%。
1.2雜質太大,灰塵含量嚴重超標:如:蒲公英、茵陳、金錢草等全草類藥材,在產地采收時帶入了大量的泥土,甚至石頭,而在銷售的過程中是不經過水洗的;再如地龍,藥用部位應該是剖腹后去除內臟和泥沙,洗凈干燥[4],而市場上銷售的地龍,有的僅在中間剖開一個小口,而兩頭的泥土根本沒有去除,有的甚至就不剖開直接入藥,本人曾作過一次實驗,取100克地龍用水洗凈,晾干,再稱僅有63克,像這樣醫生用藥時精心計算出的用藥劑量,如何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1.3人為摻假,以此充彼:本人曾發現以續斷飲片染成紅色摻入丹參中出售;以十字花科植物大頭菜的干燥成熟種子代替菟絲子出售;以黨參種子、北葶藶子偽充蕓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成熟果實出售;以菊科植物蜂斗菜的花蕾偽充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出售;車前子中摻入沙子等等。
1.4炮制摻雜及炮制品質量不合格:例如市場上銷售經過炮制的穿山甲的價格有的比生品的價格還要低,其中的原因就是在炮制的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白礬水或者鹽水;市場上銷售的全蝎,在炮制的過程中浸入了大量的鹽和水,使其增加重量;相同重量的胎盤,體積能相差一半;臨床上應用的乳香和沒藥,多用干炒法,很難去除其揮發油,達到免除致嘔的目的。
1.5將揮發油提取后,再按正品藥材銷售:本人曾親自在市場上看到提取過的大茴在地上晾曬后,當正品大茴銷售論文。
1.6產地的原因,藥品質量相差甚遠:如青海的冬蟲夏草與四川的冬蟲夏草;進口血竭與國產血竭;海南沉香與其它產地的沉香的質量的差異很大。
1.7沖服藥物嚴重污染,衛生及細度不合格:市場銷售的中藥學一般都沒有經過水洗加工,對于一般煎煮者好一點,因為煎煮的過程即可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而對于需要沖服的藥物就不一樣了,如琥珀、三七粉等直接沖服的藥物在采收、加工、運輸、銷售的過程中就很難保證不被污染,達到衛生學標準,而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學材的檢驗標準是不要求生物檢驗;朱砂等一些質地較硬,需要水飛后沖服的藥物,現在為圖省事在炮制時已很少做到真正水飛炮制,而只是用機器打碎,這就很難保證其細度,影響人體吸收,也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1.8藥用部位區分不清:如當歸入藥時本應分歸頭、歸尾、歸身或者全當歸,臨床應根據治療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藥用部位[5],實際是臨床上銷售的幾乎全是全當歸,不管醫生開什么,均是調劑全當歸;還有蘇梗、蘇葉、和全紫蘇也沒有根據臨床治療的需要而分別調劑論文。
1.9等外品或劣質藥材作正品銷售:藥材經過挑選后,上等品高價出口或作他用,挑選后的藥材低價在市場銷售;有的甚至將非藥用部位做藥用部位用于制藥行業,本人曾在市場見到商販將篩出的連翹芯收集,因好奇問其收集起來有什么用途,商販直言不諱地說有些小藥廠收購。
1.10正品貨源緊張或價格較高,而用替代品:如黃狗腎代替海狗腎;水牛角代替羚羊角;人工牛黃代替天然牛黃等論文。
1.11習慣以個入藥的藥材,大小無標準,而市場銷售的大小差異較大:如蜈蚣,較大的有六寸到七寸,較小的有三寸到四寸,而按習慣用法以條去計算劑量,大條和小條所達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樣;還有蛤蚧等大小亦有很大差異論文。
1.12不能很好把握采摘時節:需嫩枝入藥的,采摘時過老,木質化程度較高;需花蕾入藥的,采摘時部分已開花;需霜后采摘的,不等霜后即被采收等。
1.13水分含量嚴重超標:為增加重量,水分含量嚴重超標,一方面治療劑量不能達到,一方面在存貯過程中容易引起霉變。
1.14在實際工作中本人還經歷過烏稍蛇的兩種造假現象:一是將蛇腹腔內注入了大量的白石灰和水泥,以增加其重量;另一種造假方法是首先將蛇皮扒掉,將蛇肉剔除,然后再將蛇皮附著在剔除后烏蛇的骨架上,干燥后即成一體,一般是看不出的。
2對于以上中藥學材銷售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本人分析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2.1相關人員法律意識淡漠,以及職業道德的缺失,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就會鋌而走險,做出違法及違犯職業道德的事情。
2.2中藥學產地來源混亂論文
2.2.1不同產地的同一品種中藥學材,因其溫度、濕度、溫差、日照時間、土壤化學成份、降水量等的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就有很大的差異,中藥學材最講究的就是“道地”二字;
2.2.2入藥品種混亂,同藥異名、異藥同名現象較為普遍,如《中藥學大辭典》中記載:茜草一藥有64個不同的名稱,玉竹有38個不同的名稱,決明子有18個不同的名稱,而不同的藥材又有相同的名稱,如壁虎又名天龍,而蜈蚣又名也叫天龍[6]。
2.2.3我國幅員遼闊,同一藥材多基源情況較為普遍,各地又有不同的用藥習慣,如大青葉在華東地區習慣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東北地區習慣用蓼科植物蓼藍的葉,華南和四川地區習慣用爵床科植物馬藍的葉,江西、湖南、貴州等地習慣用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葉,而四種大青葉所含的主要成分不盡相同,其臨床療效也一定不同。
2.3種植加工不規范論文
2.3.1目前,我國中藥學材種植還是以個體農戶分散種植為主,科學化種植水平很低,缺乏規范化的種植質量控制標準,而中藥學材在種植過程中土壤的酸堿度及所含的化學成分、氣候條件、日照時間、栽培方法、肥料、農藥的使用等因素都會直接影響藥材質量。
2.3.2產地加工及飲片加工不規范,該凈選加工的不凈選,水處理時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切制飲片前混入了大量的非藥用部位或雜質等。2.3.3采收時令不規范。中藥學材品質的優劣決定于有效成分的含量,而中藥學材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與采收時間和方法密切相關,如槐米在花蕾期蘆丁的含量最高,甘草在開花前期甘草甜素的含量最高,在實際采收時不能嚴格按照科學的采收時節,進而影響了藥材的質量。
2.4炮制不規范
2.4.1切制飲片時應根據質地的不同而相應切制成薄片、厚片、段或者塊,可實際操作中為圖省事方便不能按要求切制。
2.4.2炮制品的太過或不及。中藥學炮制講究的是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而實際操作中卻不能很好把握,如杜仲炒炭要求是炒至斷絲、表面焦黑色[7],而實際炒制時往往是外表炒成黑色,折之絲亦不易斷,而全草類炒炭時往往容易炭化,動物的龜甲類淬時掌握不好往往不易使之酥脆。
2.4.3炮制品使用輔料及含水量過高或故意摻假,如鹽全蟲含鹽及水均較多,穿山甲醋淬時醋里加白礬或加重粉,密炙藥材含水量高等均影響了藥材質量。
2.4.4貯藏運輸不當:運輸中包裝破損,造成藥材污染;貯存時溫濕度控制不好,造成藥材的霉變、蟲蛀、泛油、變色、氣味散失、風化、潮解、粘連、腐爛等,使藥材的有效成分流失或變質。
2.4.5質量標準不統一,難于監管:由于中藥學材的品種混亂,質量沒有統一的標準,有效成分只有定性檢驗而沒有定量檢驗,再加上各地的用藥習慣有較大差別,這些因素都給監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監管工作的不到位又造成了中藥學市場的魚目混雜,中藥學材質量難于保證。
3針對中藥學材質量中所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想法和建議,僅供參考
3.1對經營、使用等各個環節的相關人員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人人都能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思想意識,樹立科學發展觀,認識到質量是發展的前提保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銷售假藥劣藥都是違法行為。
3.2杜絕腐敗現象,使采購人員能夠恪盡職守,嚴把藥品質量關,不能抱有睜只眼閉只眼的態度,不給那些不法商販留下可乘之機。
3.3從源頭抓起,在藥材的種植、采收、貯存、銷售各個環節把好藥品質量關,做好產地的凈選加工。
3.4對中藥學飲片實行商標注冊,要解決中藥學飲片質量標準不統一,假劣產品來源不明,出問題后無法追蹤等矛盾,有效手段是對飲片生產廠在實行許可證制度的基礎上再實行商標注冊管理,杜絕無廠牌、無商標飲片上市流通。規范中藥學材產地對藥材的最佳采收期和加工方法是確保飲片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8]。
3.5進一步完善中藥學材的質量標準,有效成分的含量不但有定性標準,還要有定量標準,達不到質量標準不允許銷售,做到質量控制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3.6加大政府督查力度,切實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能作用,要以切實提高藥品質量為目的,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收取一定的費用,加大執法力度,發現違法行為要從嚴處理,情節嚴重者可吊銷營業執照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小結
我國的中藥學材市場亟待規范,中藥學材的質量標準亟待完善,這關系到中醫藥的發展前景,影響到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每一個中藥學師及藥劑管理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來關心這個問題,同時呼吁全社會來關注這個問題,為我們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263頁.
[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285頁.
[3]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26頁.
[4]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113頁.
[5]高等醫學院校教材《中藥學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232頁.
[6]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學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2473-2667.
[7]河南省中藥學飲片炮制規范,2005年版,402頁.
[8]張翊平,對中藥學飲片實行商標注冊問題的探討[J],中國中藥學雜志,2001,26(3):210-211.
文章標題:關于中藥學材質量問題的思索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yaoxue/1097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