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藥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10-09 16:55 熱度:
1臨床資料
56例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3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2個月,平均病程5.4年。全部患者臨床表現結合結腸鏡檢查,符合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訂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分為3型,脾腎陽虛型28例,肝氣乘脾型17例,胃腸濕熱型11例。
2治療方法
2.1內服:脾腎陽虛型治以溫腎健脾,固腸止瀉,予四神丸加減。藥用:補骨脂30克,吳茱萸6克,肉豆蔻10克,炒扁豆30克,炒山藥30克,制附子9克,黨參30克,白術30克。肝氣乘脾型治以疏肝健脾,予痛瀉藥方加減。藥用:白術30克,白芍15克,陳皮10克,防風10克,木香5克,枳殼10克,炒扁豆30克,炒山藥30克,炒三仙各15克。濕熱型治以清熱化濕,予葛根芩連湯加減。藥用:葛根15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木通10克,車前子15克。若舌苔黃膩伴有里急后重,大便膿血者,可用芍藥湯加味,即本方加白芍10克,木香10克,檳榔10克,大黃6克;若舌苔黃膩伴有晨起即瀉,形寒肢冷者,用
葛根芩連湯合四神丸。中藥每日一劑,水煎服。
2.2灌腸:黃連10克,黃芩10克,木香10克,白芍10克。文火煎至150——200毫升,再入錫類散1克。待溫度適宜后,置入灌腸器中,肛管插入20厘米,保留灌腸,每次4小時,每晚1次。以上內服、灌腸均2周為1療程,4個療程觀察療效。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根據1993年全國慢性非感染性腸道疾病學術研討會制訂的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結腸鏡可見粘膜基本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有不同程度減輕,結腸鏡可見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結腸鏡檢均未見改善。
3.2治療結果:治愈36例,好轉1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9.3%。
4討論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屬于祖國醫學泄瀉、痢疾、便秘、腹痛等范疇。濕熱型多為飲食不潔,過食生冷、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情志所傷,致使脾胃受損,傳導失職,升降失調,水濕內生,致腹痛泄瀉。水濕內停,蘊久化熱,熱蘊于腸,損及脈絡,血熱互結,則下痢膿血,給予葛根芩連湯或芍藥湯清熱化濕,調氣行血。方中葛根既能清熱,又能升發脾胃之氣以止瀉;黃芩、黃連苦寒燥濕以解腸中熱毒;大黃苦寒,蕩滌濕熱,助黃芩、黃連瀉火燥濕;木香、檳榔調氣導滯,皆屬“通因通用”之法;當歸、白芍和營行血。脾腎陽虛型為脾胃受損,運化失司,水濕內生,發為泄瀉,泄瀉日久,累及腎陽,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加之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氣較盛,故晨起即瀉,腹痛腸鳴,給予四神丸溫補脾胃,固腸止瀉。方中補骨脂、制附子溫補命門之火為君藥;肉豆蔻、炒扁豆、炒山藥、黨參、白術溫脾暖胃,澀腸止瀉;吳茱萸溫中祛寒共為臣藥。君臣相配,脾腎兼治,腸得固攝,久瀉可止。肝氣乘脾型為七情所傷,氣機失利,肝失調達,橫犯脾胃,故胸脅滿悶,噯氣少食,腹痛即瀉,瀉后痛減,給予痛瀉藥方疏肝健脾。方中白術健脾補中,燥濕止瀉;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二藥相配,補脾抑肝;陳皮、木香、枳殼、炒扁豆、炒山藥、炒三仙理氣和中,助白術健脾祛濕;防風辛潤,散肝舒脾,調暢氣機,又能升陽止瀉。全方和用,瀉肝補脾,調理氣機,則痛愈瀉止。
因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多發于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之間,由于病變部位較遠,故配合中藥保留灌腸,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從而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內服外用相結合,療效甚佳!
文章標題:中藥內服灌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56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yaoxue/448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