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營養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3-11-19 09:54 熱度:
【摘要】 糖尿病是當前威脅人類的重要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增加,成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之一。本文對糖尿病的營養治療做探討,旨在呼吁認識糖尿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積極有效的治療糖尿病,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但在各種治療措施中,營養治療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學習營養治療的需求、意義、原則相當重要,避免營養治療的誤區,做到每日堅持定時、定量的飲食,合理營養分配,科學的應用營養治療、控制本病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營養,治療,醫學雜志核心期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非傳染疾病。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9億,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5千萬人,已超過印度,居世界第一位,而且還有擴大化、年輕化傾向。糖尿病是一組以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群。引起血糖增高的病理機制是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缺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質、血脂代謝異常。通常用血糖來診斷糖尿病,當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7.0mmol/L或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時,可被診斷為糖尿病。這時典型患者會感覺喝水比以前增多,飯量增大,尿的次數增多,尿量增大,而體重減輕,即常說的“三多一少”癥狀。糖尿病分為1型、2型、特殊型和妊娠期糖尿病。醫學雜志核心期刊《中國保健》雜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主辦,旬刊全年36期,大16開本。國際刊號:ISSN1005-2720,國內刊號:CN11-3377/R,郵發代號:82-618(國內),4510M(國外)。
1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這種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時不注意必要的檢查和正確的治療,一旦發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發癥,或者不可逆轉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那就預后不良。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對糖尿病無知,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2糖尿病營養治療的目的
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它與飲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環境,注意合理的飲食是可以預防的。對糖尿病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把糖尿病的危害降到最低是糖尿病預防的主要目的。ADA于2000年提出了糖尿病營養治療(MNT)的主要目標:(1)實現熱量及營養素攝入、鍛煉水平和藥物治療(包括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三者的平衡,由此達到并維持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2)達到并維持理想的血脂和血壓;(3)通過調整熱量攝入及構成比例,達到并維持理想體重(IBW)或合理體重(RW);(4)預防并治療各類急、慢性并發癥;(5)通過合理的營養干預,改善總體健康狀況,并提高生活質量(QOL)。上述目標同樣適用于我國糖尿病患者。為此廣泛宣傳和適用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形成食譜及中國糖尿病食品交換表是極為重要的。
3糖尿病營養治療的意義
營養療法是糖尿病治療成敗的關鍵。合理的飲食可以減輕胰島細胞的負荷,使胰島組織得到適當恢復的機會。糖尿病患者只有長期合理堅持營養療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營養療法的核心是研究“量”和“質”。“量”即飲食的總熱量,“質”即飲食結構。糖尿病患者每天攝入的總熱量和各種營養成分必須符合病理生理需要。營養療法是綜合治療的基石。輕型糖尿病患者只需飲食治療就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應用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如不控制飲食,還可能造成因進食增多致胰島素用量增加,患者體重也不斷地增加的惡性循環。營養療法有利于預防和治療急性或慢性并發癥。只有通過合理飲食穩定血糖,并配合其他療法,才能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營養療法能改善機體整體的健康水平。合理科學的飲食調養可使機體達到營養平衡,改善機體營養狀態,增強機體抵抗力。
4糖尿病患者的營養療法的原則
“在規定的熱量的范圍內,達到營養平衡的飲食。”(1)合理控制總能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在體內代謝后產生的熱能,是人體的熱能的主要來源。患者總熱能的攝入以能維持標準體重為宜。在合理控制熱能的基礎上,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均有一定作用。(2)營養素平衡:三大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量平衡。合理節制飲食,攝取必需的最低熱量。(3)礦物質和維生素平衡:鈣、鎂、鉻、鋅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缺乏與糖代謝紊亂有關,應補充。糖尿病患者應攝入足量的維生素以確保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提倡進食高纖維素飲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謝紊亂。(4)低鹽飲食:每天攝入的食鹽應保持在5g左右。(5)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又為患者提供了自我選擇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品。只要掌握好規定的入量,糖尿病患者可以食與健康人相通的食品,沒有過分限制糖類。(6)因人而異,貴在堅持:不同類型和不同病程階段的糖尿病患者都要安排營養治療,根據患者營養的需要,結合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個人嗜好,尊重其個人意愿,合理地調節營養飲食結構。(7)餐次安排要合理: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保證3餐。按早、午、中晚餐各1/3的熱量;或早餐1/5,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在活動量保持穩定的前提下,要求定時定量。
5營養治療的誤區
營養療法應注意以下誤區:(1)過度節食。開始時血糖暫時下降,但隨后由于營養素攝入不足,會引起酮癥酸中毒,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過度節食可導致低血糖,其危害也不小。(2)限制飲水。糖尿病患者若限制飲水,則會加重機體內環境的紊亂,使血糖濃度更高,以致發生脫水、高粘滯血癥,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故只要沒有心、腎疾病,不要盲目限制飲水。(3)用飲料代替飲水。因飲料含有大量高果糖玉米糖漿,與蔗糖一樣可增高血糖。(4)多吃堅果類食物飽腹。堅果類食物除含豐富蛋白質外,還有油脂,大量食入,不僅使熱量大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過異生作用轉化為葡萄糖,不利于血糖的控制。(5)少吃糧食多吃魚。糖尿病營養療法提倡平衡飲食,過多地進食肉類會使總熱量增加,血糖升高。同時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加重腎臟負擔,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癥。(6)盲目限制水果。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鉻、錳能對提高體內胰島素活性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況下,適當進食各種水果對人體是很有裨益的。如患者平時就喜歡水果,并且病情也比較穩定時,可食少量水果,但須減少主食攝入量。(7)飲食控制只控制主食,不控制副食。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該嚴格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肉類、豆類、花生、植物油等都富含蛋白和脂肪,蛋白質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有58%變成葡萄糖,脂肪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有10%變成葡萄糖,因此副食不加控制,攝入過多也可使血糖升高。(8)不吃主食來控制血糖。葡萄糖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若不吃主食或進食過少,葡萄糖來源缺乏,身體就必然要動用脂肪,脂肪在體內分解生成脂肪酸,并在體內燃燒后釋放出能量。由于脂肪酸產生過多,常伴有酮體生成,經腎臟排泄可出現酮尿。長此下去,患者可出現形體消瘦,抵抗力減弱很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9)多嗑瓜子,減輕饑餓感。瓜子營養豐富,香氣誘人,西瓜子能健胃、利肺、潤腸;葵花子的脂肪酸及維生素含量豐富;南瓜子有驅蟲作用,但多吃瓜子對糖尿病不利。由于瓜子中含有一定的糖分、蛋白質、油脂、糖尿病患者應該盡量少吃。
6糖尿病的營養需求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無機鹽、水是人體所需的七大營養。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這些營養素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可提供熱量的只有三種,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它們與機體新陳代謝關系密切,稱之為產熱營養素。合理控制熱能攝入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在總熱量控制前提下飲食盡可能多樣化,如此方能滿足糖尿病患者的營養需求。
6.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與糖尿病有密切的關系,正常人所需熱量的60%~70%來自于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按分子結構一般分為單糖、雙糖、多糖,單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豐富,甜度大,吸收速度快,食后能迅速進入血液中。雙糖如蔗糖、麥芽糖、乳糖系由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和另一個分子的單糖組成,食后也快速進入血液。多糖如淀粉,經過一定的消化、吸收過程后才能變成單糖進入血液中。由于多糖的消化與吸收較緩慢,有利于保持血糖的平衡性。長期使用可收到降低血糖、血脂的效果。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量的55%~65%,每日碳水化合物盡量控制在250~350g,約折合主食300~400g[1]。
6.2蛋白質參加蛋白質合成的氨基酸總共有20多種,其中9種必需氨基酸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糖尿病膳食中應補充足夠的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一般蛋白質的需要量比正常人稍高。植物性蛋白與動物性蛋白的比例以2:1為宜,蛋白質所供熱能一般占總熱能的15%~20%(需要量約為每克理想體重1g)。
6.3脂肪脂肪主要是由硬脂酸、軟脂酸和甘油組成。它是體內能量儲存的最好形式。脂肪所供熱能應占總熱能的20%~30%,一般每日每千克體重0.6~1.0g。宜用不飽和脂肪酸,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其中小于1/3的熱量來自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要達到平衡。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脂肪有牛、羊、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雞、魚油除外)。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椰汁油例外),可適當多用。膽固醇與心血管病關系密切,一般主張每日攝入量應低于300mg。
6.4膳食纖維纖維素是多糖化合物。包括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種。可溶性纖維有果膠、藻膠、豆膠、樹膠,存在于水果、海藻、豆類等中;不可溶性纖維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存在于谷類、蔬菜等植物中。糖尿病患者進食高纖維飲食,有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及降脂作用。故主張飲食中多食粗糧、蔬菜、海藻、雜豆、魔芋等。關于用量無明確統一意見。一般膳食纖維飲食每日纖維素攝入量約50g。纖維在蔬菜中的含量為20%~60%,在水果和谷類中含10%左右。可在正常膳食基礎上多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6.5維生素因糖尿病患者的糖原異生作用旺盛,B族維生素消耗增多,應該補充B族維生素。糖尿病患者應至少保證正常人的維生素B1、B2、C的每日推薦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維生素B2:成人男子1.4mg,成人女子1.2mg;維生素C:成人男子、女子均100mg。維生素是調節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尤其在糖尿病病情控制不好,易發感染和酮癥酸中毒的患者,更應該注意維生素的補充。
6.6無機鹽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生命中承擔各種重要功能,對糖尿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與糖尿病關系最為密切的元素有鉻、鈣、鎂、錳、鋅等元素。糖尿病患者多數伴有高血壓和肥胖癥,應低鹽飲食,每天鹽攝入以5g為宜。酮癥酸中毒時要注意鈉、鉀、鎂的補充以糾正水電解質的紊亂,平時鈉鹽攝入不宜過高,過高易誘發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三價鉻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組成成分,作用于葡萄糖代謝中的磷酸變位酸,沒有鉻的參與時,其活性下降。含活性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鋅能協助葡萄糖在細胞膜上轉運。一分子胰島素含有2個鋅原子,估計鋅與胰島素活性有關。鋅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
7營養治療的餐次
安排為了減輕胰島的負擔,使之合理分泌胰島素,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進食3餐,而且要定時定量。注射胰島素或易出現低血糖的患者還應在3正餐之間增添2~3次加餐,即從3次正餐中均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用。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3餐飲食的內容要配搭均勻,餐餐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樣有利于減緩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島素的釋放。
8營養治療中各種食物的搭配及互換
為保證食物的多樣化,糖尿病患者可應用食品交換份的計算法進行食物的互換,以獲得均衡的營養,同時也為了使飲食更加豐富滿足人們口味的享受,我國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組根據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及常用食品,擬定了類似的交換份法,按照食物的營養成分,把食物分為若干類,定出了每類食物的一個交換單位(份)的重量、熱量及三大營養素的數量。還編制了各類食物的等值交換表,以便應用時可以相互替換[2]。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定出全日所需的總熱量及三大營養素后,可指導患者可根據表確定每天可以吃的食品數量,編制出適合自己的食譜,并可用同類食品進行替換,使食物種類多樣化。比如大米可以換面粉,饅頭可以換成相應量的面條,肉和魚互換,蛋和奶互換,加上可以變換烹飪方法,利用多種多樣的原則,變換幾十種平衡膳食。此法雖不十分精確,但簡便易行,可以幫助患者切實做到配合治療。總之,只要合理控制飲食,保持營養平衡,就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和延緩糖尿病的進程,從而達到營養治療的目的。
文章標題:醫學雜志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關于營養治療糖尿病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56st48f.cn/fblw/yixue/yingyang/1966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